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都市言情 > 我是演技派 > 第八百二十二章 青涩的文导演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八百二十二章 青涩的文导演

所谓微电影,其实就是短片,只不过是视频网站兴起后,取了个相对好听的名字。

正可谓名如其实,短片也是电影的一个重要表现方式。国际上的电影节几乎都有短片单元,在柏林电影节和威尼斯电影节上,最佳短片的奖杯和最佳影片的奖杯是一样的,都是金熊奖和金狮奖。

而国内的短片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地位很尴尬,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找不到展现的平台,比如电影院不愿意放映,电视台不要。创作短片的大多数都是学生作品,比如贾科长当年还在电影学院上学时拍摄的《小三回家》和《嘟嘟》,当时也就是在京城几个大学搞一个巡回放映,自娱自乐。

还有一些充满理想且又郁郁不得志的导演,拍长片可能没机会,就拍一些短片,送到国外去参展,就算不能一鸣惊人,一举成名,也期待自己能跟当年的贾科长一样,才华被人看到,以获得拍摄长片的机会。

大概也就是从去年开始,随着国内视频网站的逐渐兴起,有了展示的平台,被称之为“微电影”的短片开始多起来。

贺新时常也会在网上看一些微电影,总体上质量参差不齐,让人眼睛一亮的几乎没有,绝大部分都显得很稚嫩。

短片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写作文,你作文写好了才能有可能成为一名作家。也就是说你短片拍好了,才有可能成为一名真正的电影导演。

《石头》这部短片在贺新眼里如同看到了一篇全国新概念作文比赛一等奖的作品,就算导演文木野这个名字不觉得耳熟,也足以让他生出惜才之心。

讲老实话,《石头》的逼格不亚于当年贾科长的成名作《小山回家》,更重要的是其短片中所展现出来的电影技法比贾科长当年强太多了,甚至都不亚于现在的贾科长的作品。

当贺新说出《石头》能够参加欧洲三大节时,宋闻的心情一开始很矛盾,他如今正准备把FIRST青年电影展做大做强,好作品是可遇不可求的,特别是如今的电影节都讲究“首映”这个概念。

但随之他还是说服了自己,并不是因为这是贺新提出来的,而是他从一开始举办大学生影像节的初衷,就是发掘和推广青年电影人,让他们作品被更多人看到。欧洲三大节对于别人来说是可望不可求的,但是对于贺新来说,可能就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他不可能为了一己之私去抹杀一个青年电影人千载难逢的机会。

于是乎两天以后,贺新在公司里见到了这个让他惜才且名字很耳熟的文木野。

文木野是东北人,但跟习惯认知中的东北人有些不同,比如二十五岁的他穿着白色衬衫、黑色长裤裤,搭配一件格纹西装外套,夹着一副黑色金属框架的眼镜,三七分的头发略微有些天然卷。完全不同于所谓艺术家的标新立异或者给人一种很邋遢的感觉,相反透着股雅痞的味道,让人乍一看,不由心生好感。

看得出来当他看到贺新的时候明显很激动,但同时又很腼腆,说话轻声细语,如果不是话语中偶尔透露出几句透着浓浓大碴子味道的方言,不禁让人误会这是一个来自南方的小镇青年。

说起来他跟宋闻居然也是头一回见面。他跟大部分热爱电影的大学生一样,自己拍了一部短片,然后就希望有人能够看到,或者说想证明自己。于是便在网上差一些“短片展”、“DV大赛”、“微电影大赛”等一些关键词,就这么找到了FIRST电影展,因为报名还没有开始,他又找身边的老师、朋友打听了一番,正好有一位老师认识宋闻,在老师的介绍下,把片子寄了过来。两人之前都是通过电话和QQ联系。

当他前天接到宋闻的电话说是贺新非常看好他拍的这部短片,并有意想把《石头》推荐到欧洲的三大节,欣喜若狂之余,第二天就从长春赶到京城。今天来之前还好好拾掇了一下自己,力争在贺新面前留下一个好印象。

如今坐在新皓传媒董事长办公室沙发的他,尤其看到对面微笑的贺新,感觉就象是在做梦一样,甚至还偷偷掐了一下自己的大腿,感觉很疼,才意识到这是真的。

“文导演……”

“不敢,不敢,贺老师,您叫我小文就行。”文木野一脸局促的摆手道。

“听宋哥说,你现在正准备报考电影学院导演系的研究生?”贺新看着对方,笑眯眯的问道。

此时的他已经想起来,文木野是何许人也,为什么明知很耳熟了。

说来也巧,那天回去后他就接到了徐光头的电话,主要就是就《泰囧》剧本的某些细节交换了一下各自的意见。

聊完正事后,他顺口警告了一下那个色胚,让他不要勾搭自己公司的女员工。这货当然不肯承认,还在电话里一个劲的叫屈。可能因为心虚,这货的嗓门特别大,那个说话的强调让贺新一下子就联想到了后世这货在《我不是药神》中饰演的那个卖印度神油的家伙。

咦,等会,《我不是药神》……

他突然一拍脑袋,终于想文木野是谁了,不正是这部现象级电影的导演嘛!

《我不是药神》啊,票房三十多亿啊!

他顿时有种挖到宝的感觉,直接就挂断了徐光头还在那头喋喋不休的电话,给宋闻打了一个电话过去,表示自己想见见那位文导演。

“呃,已经考了两次了,都没有考上。”

此时很青涩,很局促的文导不好意思的低下头。

“没关系,是金子总会闪光的。如果这次《石头》能在柏林电影节的短片竞赛单元上拿个奖的话,说不定北电求着你去读研究生呢。”贺新笑着开了个玩笑。

他想来想去还是把《石头》推荐到柏林电影节最合适。一方面时间上匹配,柏林电影节在二月份,跟明年七月末举行的FIRST青年电影展没有冲突。而且万一《石头》在柏林获奖,再拿到FIRST青年电影展参展,更能凸显FIRST的逼格。

另一方面作为柏林影帝,他出面推荐相对更有把握,至少入围应该问题不大。所谓欧洲三大节,表面上看似乎很高大上,实则也是一个熟人社会,有关系好办事。就象去年《三枪》这么烂的片子,还不是一样入围了主竞赛单元,说到底还是因为导演是国师——金熊奖的获得者。

文木野明显被他的话吓了一跳,忙道:“获奖不敢想,如果能够入围,我就已经很满足了。”

“你傻啊!”

一旁宋闻拍了一下他的肩膀,指着贺新道:“贺老师是谁?柏林影帝,他出面帮你推荐,入围那还不是小菜一碟!”

“啊?”文木野一脸惊讶地抬头望着贺新。

柏林电影节啊!在他们这些热爱电影的文艺青年眼中那是最高的电影殿堂之一。国师、陈大导、李桉、贾科长,为什么会被敬仰,就是因为他们都曾斩获过欧洲三大节的最高奖。

贺新笑着摆手道:“别听宋哥说的那么夸张,主要还是看作品的质量。作品过硬,我才有推荐的底气,要不然砸的只能是我自己的招牌……”

文木野满脸感激,象他这种刚刚从学校毕业,然后考了两次北电导演系的研究生都没有考上,严重缺乏自信心的时候,贺新的欣赏对他来说无疑是最大的尊重和认同感。

正当他张嘴想表达一下自己内心无比的激动和感谢。

贺新摆摆手,继续道:“说到底还是你的作品决定一切。我一直很认同一句话:机会是降落在有准备的头脑。《石头》确实是一部出色的短片,不能给更多的人看到我觉得非常可惜。当然也不能说我推荐了就一定能入围,只能说入围的机会会更高一点。至于能不能获奖,还得看运气和评委的口味,这个我可不敢打保票。”

说着,他也不忘捧一捧一旁宋闻:“你如果想表达感谢的话,其实最应该感谢的还是宋哥,如果不是他拿来给我看,不是他搭建了FIRST青年电影展这个平台,不光是你的这部《石头》,或许还有很多青年电影人的优秀作品不能被人发现。同时,也正是宋哥那种想为中国电影尽自己一份力量的热忱,也感动了我。这么好作品,我当然要尽我最大的努力帮忙推荐,也特别希望我们中国的优秀青年电影人能够登上国际舞台!”

“贺老师,过奖了。我的能量有限,到时候还要靠你这块招牌吸引更多的国外国内的青年电影人的作品来参加我们FIRST青年电影展。”宋闻忙摆手谦虚道。

当两人正在商业互吹之时,初出茅庐的文导却声音哽咽了。

“贺老师!宋老师!我,我……”

文艺青年嘛,都是很感性的。这货激动的说不出话来,索性猛地站起来,朝两人深深的鞠了一躬。

把两人吓了一跳,忙从沙发上跳起来,贺新更是一把扶着文木野,嘴里忙不迭道:“没必要,没必要,小文,真的没必要,你瞧这事弄的……”

“对对对,小文,你这是干什么?今天我们大家聚在一起,说穿了都是因为热爱电影,都想为中国电影做一份贡献。对于有能力有想法的青年电影人,我们都是一视同仁的。”可能是刚才被贺新捧得飘,宋闻也在一旁唱起了高调。

宋闻是77年的,贺新80年,文木野85年生人,虽然三人横跨70后、80后、85后,但说起来大家同属青年电影人,都是一辈的。

文木野在两人的劝解下,终于坐下来,稍稍平复一下激动的心情,看着两人言辞恳切道:“贺老师,宋老师,我真的特别喜欢电影。当年我报考广播电视编导系,就是因为学校有一些设备,可以去拍片子了。拍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很开心,当年不是特别热衷于学习,但是一拍片子就很兴奋,这就是找到爱。

我从小就很少得到表扬,第一次得到表扬还是大学期间,因为一个片子剪的好,老师当着140个同学的面表扬了我。当时我就觉得特别重要,这是一种尊严感,被表扬之后,我觉得我可以拥有这方面能力,能做得还算不错。”

说着,他又把目光投向宋闻,充满感激道:“贺老师刚才说的没错,我最应该感谢的就是宋老师……”

宋闻一听,忙摆手道:“别别别,你别谢我呀,你要感谢的是贺老师。如果没有贺老师帮你推荐,你顶多也就明年上上我们的FIRST影展,哪有机会上国际上去亮相啊!”

宋闻说着的同时,心里还在嘀咕:这孩子怎么这么实诚呢,人家贺老师不过是句客气话,怎么还当真了?

他跟文木野虽然也是第一次见面,但之前在电话和QQ里交流蛮多的,他对眼前这个小伙子是真心欣赏。他办影展的目的就是为了发掘有潜力的青年导演,之前大学生影像节虽然已经举办了四届,但他现在心里已经认定文木野才是他发掘到的第一位真正有潜力的新人。

文木野却认真道:“我对贺老师当然也是非常感谢,但是宋老师,我要说,如果没有FIRSTT影展这样的一个平台,我今天就不可能坐在这里。而且就算我考上了电影学院,但是我跟电影之间的关系始终是隔了一层的。我拍的作品没有人看到,也不知道给什么人看,也得不到鼓励的可能,也许将来我就放弃了。所以说,我的作品能够被贺老师看到,并且被贺老师肯定,今天能够坐在这里,将来还有可能去柏林,这一切都源自于宋老师以及您这个FIRST影展。等于是您给了我一个投奔的机会,对我来说非常非常的重要。”

“哟,你这么一说,还真让我觉得挺光荣的,更有使命感了,将来更得要把FIRST影展办好了,啊,哈哈!”宋闻笑道。

说实话,刚才文木野的一番恳切的表白真的让他挺感动的。他是一个情商很高的人,用调侃冲淡了煽情的气氛,同时也是为了照顾到贺新的感受。

贺新看着文木野笑而不语,在这行干久了,他见过很多导演,有名气的没名气的,有才的没才的,有孤傲的有谄媚的……什么样的都有。

但是此时他在文木野身上却看到了少有的真诚。

他心思突然一动,沉吟道:“小文,你的这部《石头》比较侧重于自我表达,更多的是一种艺术的表达,但我想问问如果你的真的成了一名真正的导演,你怎么看待导演这个身份以及你自己作品?”

文木野神情略显惊讶,他吃不准贺新问他这个问题的目的,听起来好象更像是一种面试。但他也顾不得多想其它,沉吟道:“电影肯定是艺术为先,但是导演……呃,我认为既是艺术家也是一个职业工作者,自我表达和大众共情这两方面的能力都需要。任何一方面缺失,那你选择创作手法的时候都是被动选择。

其实拍摄《石头》的时候,我更多的是根据自己的感觉在走,所以正如贺老师您说的这样,更多的是自我表达,可能缺失了大众共情的东西。”

说着,他还有些不好意思的补充道:“这也是我一直想考电影学院导演系研究生的原因,主要就是为了充电,让自己能够掌握足够多的技能。如果你的技能足够多,就可以主动选择,想用这样的方式就用这个,想用那样的方式就用那个。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就像你不能凭感觉开车,你得上驾校学,你得知道什么是挡位,什么是刹车油门,你得掌握了技能才能开车上路。呃,说白了,创作一部电影一方面是感知力,一方面是技艺,两方面是并行的。”

听着文木野侃侃而谈,贺新的眼睛越来越亮。他觉得自己跟对方理解是一致的,很有共同语言,就象当年他选择在中戏上学一样,表演除了天分,还必要掌握足够多的技能,只有掌握了足够多的技能,你才能让自己变的更强大,选择的余地也就越大。

他终于坚定了自己刚才心里突然冒出来的一个看似不切实际的想法。待文木野说完,他没有马上给出回应,而是站起来走到办公桌边,拿过来一个剧本递给文木野道:“你先看看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