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煜琰走后,乳母把宁景舟也抱了下去,狨湖领着几名宫女进来,生产后的虚弱让苏楚儿脸色苍白如纸,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嘴唇毫无血色。
生产的疲惫让她的眼睛半闭着,似乎连睁开的力气都没有,她的身体微微颤抖着,仿佛风中的残叶,随时可能飘散。
一旁的宫女们轻声低语,为她擦拭着身体,换上干净的衣物。
她的发丝散乱地披在枕头上,与那虚弱的面容相互映衬,让人不禁心生怜悯。
房间里弥漫着淡淡的血腥味,那是新生命诞生的证明,也是母亲付出的代价。
换好衣物后,苏楚儿在产床上沉沉睡去,她需要休息,需要恢复体力。
狨湖轻轻地掖了掖苏楚儿的被角,不声不响的退出了寝殿。
苏楚儿虽已沉睡,但眉眼间仍透露出一丝疲态。
这个孩子的诞生,给宁煜琰带来了新的希望,这是他登基为帝多年来,得的第一个孩子,也是膝下唯一的孩子,又是嫡子。
实在珍贵无比!
回到金华宫的宁煜琰迫不及待的拟旨,昭告天下!并且决定立刚出生的宁景舟为太子。
这一决定遭到了从前西关的几位大臣反对。
朝堂上,宁煜琰高坐龙椅,身着华丽龙袍,头戴珠帘冠冕,神色淡漠,如千年寒冰,让人望而生畏。
朝堂之下,文武百官分立两旁,衣冠整齐,肃穆无声。
李扬全一声高唱:“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皇上,臣听闻您要立刚生下的小皇子为太子,以臣之见,这万万不可啊!”一位老臣跪了下来,满脸忧色地说道,“自古以来,立太子都需经过严格考核,以确保其能力和品德足以担当大任,而皇子刚刚降生,尚未展现其才能,此时立为太子,恐怕难以服众啊!”
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认为宁煜琰的决定过于仓促。
宁煜琰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他用力拍了一下龙椅扶手:“朕的儿子,朕自然了解!无需你们多言!。”
这时,另一位大臣站了出来:“皇上,此举不仅关乎皇室血脉,更关系到国家未来,您难道忘了皇后娘娘曾经闹出的事情吗?您就不怕皇子被立为太子后,皇后娘娘来日再次做出什么举动吗?若您执意如此,恐怕会引起朝野动荡,民心不稳啊!”
林沂南见状轻咳两声,道:“臣倒不这么认为,皇上自登基以来,好不容易才得了一子,又是嫡子,现值国家安定繁荣之际,立太子乃国之根本,关乎社稷之未来。皇子之降生,如旭日东升,光芒万丈,此乃天意所示!”
“哼!”那位大臣冷哼一声,“这朝野上下谁不知道,林大人是皇后娘娘从前的师傅,你这分明是在偏袒皇后娘娘!”
林沂南笑了笑:“我只是就事论事而已。”
王淳见状,也跟着站出来附和他:“皇上,臣认为林大人的话没错!此子是嫡子也是您的第一个孩子,皇子乃龙裔,血脉纯正,天赋异禀,具备成为太子的卓越品质。其未来必定能承继大统,引领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立其为太子,乃是众望所归,亦有利于国家之稳定!”
宁煜琰嘴角微扬,似笑非笑,双眸犹如深潭,透着一丝让人捉摸不透的狡黠。
另一名大臣又站出来反对:“皇上,臣等惶恐,不敢苟同立刚出生的皇子为太子,太子乃国之储君,肩负着传承社稷、统治江山的重任,其才能、品德和领导能力至关重要,然而,婴儿尚在襁褓之中,其品性、才能皆无从知晓,若仅凭其出生身份而立为太子,实难服众,亦可能误国误民。”
“刘大人所言甚是,立太子之事关乎国家未来,应从长计议,皇上可观察皇子成长,待其年长,通过教育和培养,再评估其是否具备担当太子的资格,如此,方可确保国家之稳定、社稷之安康!”刚才第一位反对的大臣立马跟着附和。
“再说,皇上后宫佳丽三千,能为皇上诞下皇子的不止皇后娘娘一人!”
闻言,一直默不作声的王淳不屑一笑,嗤之以鼻:“李大人莫忘了,皇上与皇后娘娘,琴瑟和鸣,恩爱寻常,皇上更是对皇后娘娘一心一意,何来其他人诞下皇子之说?”
“你!”李大人面色通红,眉头紧锁,双眼怒视着王淳,他的声音因愤怒而颤抖,“你这是在强词夺理!岂有此理!”
“皇上和皇后娘娘琴瑟和鸣,乃国之典范——可后宫各位娘娘都能诞下皇子!”他的手紧握成拳,微微颤抖着,似乎在努力克制着自己的情绪。
可是王淳却不为所动,继续据理力争,这使得李大人的愤怒愈发难以抑制。
他的胸膛剧烈起伏,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嘴角微微抽搐,显示出他内心的痛苦和愤怒,但他仍在努力保持着最后的一丝理智:“皇上,您三思啊!您难道忘了皇后娘娘是何身份?曾做出过什么错事?皇上!难道您还想重蹈覆辙吗?!今日若是柳丞相在,是万万不会让您如此冲动的!”
“放肆!”高坐于龙椅之上的宁煜琰脸色瞬间阴沉,眼神中透露出愤怒。
他用力拍了拍扶手,朝堂上的大臣们都不禁颤抖起来他的目光如炬,扫视着群臣:“朕说过了,皇后已经失忆,往事不可再提!”
他明白大臣们的担忧不无道理,但他不允许众人再提起这些事,更何况他对宁景舟有着特殊的期望,他相信这个孩子将来定能成为一位出色的帝王。
一时间,整个朝堂都陷入了紧张的气氛之中,其他大臣们面面相觑,不敢言语,心中充满了恐惧,他们知道,皇帝发火可不是一件小事,搞不好就会掉脑袋。
李大人毫不畏惧的看着宁煜琰,挺直了身板,不卑不亢的跪下,西关的几位旧臣们也纷纷跟着跪下,一齐高声道:“望陛下三思,权衡利弊,为国家长远之计着想,待皇子成长后再作定夺,方为明智之举!”
宁煜琰脸色愈发阴沉,他知道这些人的话不无道理,但从这个孩子生下来那一刻,他就认定这个孩子是储君,是未来皇帝!
角落里,一名面相和善,年龄约莫四十左右的男子,扫视了他们一眼,转身面向宁煜琰:“皇上,立太子之事,事关重大,不妨听听诸位大臣的意见,再做定夺。”
此人是柳盛林的嫡子,柳如烟的长兄,姓柳,名华,从前在西关时,他前前后后替宁煜琰和柳盛林办了不少事。
他是柳盛林的儿子中,唯一在朝为官的柳,盛林回乡后,宁煜琰立马升了他的官位,一方面是为了笼络住他和柳盛林曾经的势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牵制住柳盛林。
很快,大臣们分成两派,意见相左。
西关的大部分旧臣言辞激烈地表示反对,他们认为当前的候选人资历尚浅,不足以担当大任。
“陛下,立储之事关乎社稷安危,岂能草率行事?此子还不足百日,资质如何,无人知晓!恐难以胜任,还望陛下三思啊!”
而以林沂南和王淳为首的大臣则坚决支持立储,他们坚信候选人具备足够的才能和品德。
“皇上,您登基数年,与皇后娘娘恩爱无比,好不容易才得此子,臣等认为此子是上天所赐,乃是理想之选,他的才能和智慧定能引领宁朝走向繁荣昌盛。”
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朝堂上气氛紧张,大臣们的声音此起彼伏。
宁煜琰沉默地坐在龙椅上,倾听着双方的意见,面无表情。
反对的大臣们继续说道:“皇上,立储须慎之又慎,不可仅凭一时之喜好,后宫佳丽三千,来日也能为皇上诞下皇子,还请皇上莫要冲动,另寻合适之人。”
而支持的大臣们则回应道:“陛下,时机已到,当断则断,此子乃是众望所归,若再犹豫不决,恐生变故啊!”
宁煜琰默不作声,扫视了一圈朝堂,陷入了沉思。
现下,苏楚儿是否真的失忆,他还不能百分百确定,也不能确定苏楚儿是否还会离开自己。
可这孩子他是寄予厚望的,他登基的时间也不算短了,膝下无一子,如今终于有了嫡子,早立为储君,对自己,对宁朝,都好。
半晌,宁煜琰幽幽开口说道:“立储之事关系重大,朕会慎重考虑,诸位爱卿所言皆有道理,朕会权衡利弊,做出最合适的决定。”
这场争执暂时平息,但大臣们的立场并未改变,他们知道,立储之事还将引发更多的争论和角逐。
宁煜琰沉默片刻:“既然如此,此事暂且搁置,容朕再考虑考虑。”
说完,他便宣布退朝。
下朝后,宁煜琰来到金华宫,与李扬全谈论起了立储之事
“皇上,奴才认为李大人说得不无道理。立太子确实需要慎重考虑,以免日后生变。”李扬全恭敬地说道。
宁煜琰点点头:“朕也明白,但景舟是朕的嫡子,朕自然是希望他能成为太子。”
“奴才明白,可皇上也要顾虑群臣的意见。不如先观察一段时间,看看小皇子是否具备成为太子的资质,再说急也不急这一时,您不是也还怀疑皇后娘娘吗?不如先试试皇后娘娘,再做打算也不迟。”李扬全提议道。
宁煜琰思考良久,最终决定采纳李扬全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