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地沉迷温柔乡中让李由有些乐不思蜀,当他将安知水送回学校之后才如梦初醒。
不怪乎李由这么失态,如果算上前世的记忆的话,他相当于单身三十多年了。
说实话,李由觉得自己还得谢谢这次意外呢。
如果不是赛季比赛停摆,加上羽毛球和100米还有兼项4x100米接力跑,他的大部分精力被牵扯开来。
这些估计要等到李由功成名就,将目光转移,或许才会关注吧。
七情六欲,生而具之,犹月盈潮涌,天地之常理也。
李由也并不能避免这些,他只是没有将注意力放在这些上面,而是放在“名”与“利”上。
接下来该干什么呢?
李由这台比赛机器进入短暂的停歇后显得有些茫然。
回训练基地那边训练,还是待在这里?
李由有些举棋不定。
他打开自己的记忆宫殿翻看记忆。
上一世近两年的记忆在李由面前浮现。
不过当时处于封闭的学习环境,他接收到有效的外界信息并不多。
不过他可以肯定的是,待在岑县这一年半接近两年的时间里,几乎没有一例感染患者出现或入侵。
最多也仅仅是密接患者入侵。
说实话,要不是两年后魔都那边出乱子,牵一发而动全身,让整个局面崩盘,岑县这个偏远地方依旧是什么安定。
想到这里,李由突然想起貌似就是从这次全国覆盖之后,奶奶的身体大不如前了,甚至在李由快高考时还进了一次医院。
不过这些事情还很遥远,李由将心中的思虑放下。
那就待在这里吧,不过既然在这个环境下不能进行系统性训练,那么我可以稍微研究一下这个东西了。
没错,李由说的就是自己第一项提升满级的天赋——记忆力。
达到满级的记忆力的他可以过目不忘,他将这些记忆进行归类划分,在需要的时候再将其拿出。
当然除了这些之外,李由几年前还有特殊的用法,那就是爆发打法,不过那种状态他坚持不了太久,容易竭力。
哪怕赢了,恢复不过来体力的他再下一场比赛也会遭遇失败。
不过对于当时的他用处确实大,帮他力挽狂澜了很多场比赛。
后面李由就基本抛弃了这种力量,毕竟只有实打实的实力才是真的。
教练在国青队常常跟他讲的一句话就是:“不要急,你现在还很年轻,又不是要你17岁排名世界第一,18岁获得奥运会冠军。”
羽毛球比赛有很多场,但仅有几场比赛是重要的。
李由十分认可这句话。
靠着爆发拿再多的小比赛冠军又有什么用,真实力没提升上去,那爆发的实力去打别人常态下的实力怎么可能打得过?
目前虽然取得阶段性胜利,响应上面的号召,全国很多公共场所还没有复工复产,像电影院,体育馆等场所。
当然李由是有特权的,他只是说了一嘴自己要训练,立马一路绿灯通过,并且强调不会有人打扰到他训练的。
当然,一些饭局邀请啥的也是有的,但是被李由以不好多人聚众为由拒绝掉了。
由于只有李由一个人,像是需要对打的羽毛球就无能为力了,他只能用短跑来研究和开发一下自己对记忆力的应用了。
记忆……记忆……记忆……”
李由一边做着热身活动,一边不停地在脑海当中反复念叨着这两个至关重要的字眼。
究竟应该如何围绕着“记忆”这个核心点来进一步开发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呢?这成为了萦绕在他心头挥之不去的问题。
李由突然灵机一动,既然自己记忆力超群,可以记住每个瞬间的肌肉发力方式。
那为何不在短跑过程中尝试多种不同的发力模式,并凭借记忆快速调整优化呢?于是他开始尝试,起跑时先用小腿发力,在脑海中迅速记下这种感觉以及速度反馈。
接着换大腿主导发力,同样牢牢记住。随着一次次的试验,他发现记忆不仅仅能够记录动作本身,还能关联起每次动作带来的速度、耐力消耗等数据。
利用这些记忆中的数据对比分析,他逐渐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一套发力组合方式。
但他并未满足于此,他又开始在弯道处试验不同的倾斜角度与步频搭配。每一次改变都是基于对之前记忆的精准回顾与判断。
自从那个灵光乍现的瞬间过后,仿佛打开了灵感之泉的闸门一般,源源不断的思绪如潮水般向李由涌来。
他沉浸在这奇妙的思维世界里,尽情地捕捉和梳理着每一个稍纵即逝的想法。
仅仅过去了短短一周的时间,但对于李由来说却像是经历了一场漫长而充实的探索之旅。
当他再次审视自己时,脸上露出了心满意足的笑容。
因为通过这段时间的思考与实践,凭借着出色的记忆力,他成功地确定了三种独具特色的模式。
第一种模式被称为“数据模式”。这种模式着重于对自身状态的精细剖析,并通过不断地纠正自己的发力方式,从而精准地调整至最为合适的发力角度。
不仅如此,在面对敌手的时候,它还能够深入分析对方的特点,犹如一台精密的扫描仪,快速而准确地找出对手的破绽和弱点,进而实现轻松突破。
实际上,在此前的多次实战中,李由在比赛中巧妙地运用过这种方式,以此获得胜利。
而第二种模式,则是令人瞩目的“爆发模式”。虽然目前尚不清楚在激烈的羽毛球比赛中,这种爆发能力究竟能持续多久,但从李由所做的百米测试中的几组数据来看,其表现着实相当可观。
尤其是爆发前后的成绩对比。在前三次未爆发时,他的成绩分别为 9 秒 63、9 秒 69 和 9 秒 57。
而在紧接着的爆发阶段,他的后三组成绩竟然达到了惊人的 9 秒 51、9 秒 58 和 9 秒 49!
值得一提的是,所有这些爆发前后的数据,均是在完成未爆发的奔跑并仅休息一分钟后,立刻全力冲刺所得出的结果。
9秒63→ 9秒51
9秒69 → 9秒58
9秒57 → 9秒49
几乎平均提升0.1秒的成绩,当然这些计的成绩是李由自己手计的,难免会有误差。
手计的误差一般在0.1到0.3秒之间,想要彻底撤出来还得李由等回到训练基地那边再来看看提升的效果。
然而,最为关键且至关重要的当属第三个模式,这可是李由最近全新发现的一个独特存在,他将其取名为常态模式。
虽然这个名字平平无奇,但是威力确实十分猛的。
在此种模式之下,能够对那令人惊叹的爆发状态予以巩固,并使之转化为一种常态化的表现。
换句话说就是,李由完全有能力借助于爆发模式去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单次最佳成绩。
随后呢,凭借着自身超群的记忆力,把当时的发力方式、所有微小的细节以及身体摆动的角度等一系列要素统统铭记于心。紧接着,再按照所记忆的这些要点逐一进行精准地复刻操作。
如此一来,便能够近乎以一比一的比例完美重现之前所取得的最佳成绩啦!
即便如此出色的技巧应用到实际当中,像短跑这类赛事仍然难免会受到风速之类外部因素的干扰。
但是,如果经过一番精细的换算之后就不难发现,运动员本身真正的硬实力其实与最初相比并没有太大的差距。
尽管现阶段对于这个神奇的模式究竟该如何在羽毛球比赛里加以运用尚未能找到确切的方法,但在 100 米项目之中,它却犹如一把利剑一般,这却可以将李由个人的 pb上限大幅提升了许多。
当然这个爆发模式加常态模式的bo的副作用也贼大,李由感觉在使用了三次之后,感觉自己的小腿都有抽筋的迹象了。
应该是负荷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