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瘫坐在地上,大口喘着粗气,望着光幕恳求道。
“以后可千万别再放这东西了。”
“这要是多来几次,以后史书没准儿会记载,始皇帝因看光幕,从而恶心而亡。”
“这可就太丢人了。”
就在这时,光幕换了画面。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一座城市灯光璀璨,街道旁的商铺,餐馆也亮起了各式各样的霓虹灯。
给整座城市增添了几分浪漫气息。
看到光幕中美轮美奂的夜景。
所有人都很是惊讶
嬴政忍不住问道:
“后世用的都是什么灯油?为何如此明亮!”
“陛下,后世未必用的就是灯油,”
一旁的李斯想了想说道:“灯油一般不过是昏黄之色,而后世的这些光亮颜色繁多,赤橙黄绿青蓝紫皆有,想必应该是其他能够发出亮光的东西。”
扶苏反驳道:“烛火颜色虽单一,但若是在外面套上其他颜色的罩子,所发出的光亮便会五颜六色,就像我大秦元宵节时的花灯不就是如此吗?”
“嗯。”
嬴政点了点头点了点头:“扶苏所言也不无道理,不过朕好奇,将整个城市点的如此明亮要需要多少烛火?这是不是有些浪费了?”
....................
就在这时,光幕开始播放道。
【电,是现代社会的动脉。】
【从照亮夜晚的灯光,到驱动工业生产的机械设备,再到连接全球的信息网络,电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电?”
李世民懵了:“是打雷闪电的那个电吗?”
“这么危险的东西后世都敢拿来用?”
“就不怕被劈死吗?”
在古代,每年被雷劈死的人不在少数。
但人们都认为被雷劈死的人这辈子或是上辈子有重大的罪孽,惹得雷公电母降罪。
所以,在古人看来,雷电都是神罚,是上天降罪的手段。
因此对于雷电,古人一直都是避之不及。
更不会想到要将其为己所用。
......................
【电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困扰了人类两千多年。】
【最早关于电的记载可追溯到公元前585年,希腊哲学家泰勒斯就发现用毛皮摩擦过的琥珀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能力,但人们无法解释这种现象,只是将它记录了下来。】
【在这以后得两千多年中,人们对这一现象并没有深入的研究。】
【直到1600年,英国物理学家吉伯发现,除了琥珀以外,还有很多物质经过摩擦后都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能力。】
【然而,这些物质经摩擦后并不具备磁石指南北的特点,为了表明与磁性的不同,他采用琥珀的希腊拼音把它称为电。】
【在泰勒斯发现摩擦琥珀能起电的两千多年时间里,摩擦起电几乎成了人们获取电的唯一方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欧洲人对电的兴趣愈发浓烈。】
【1660年,一位德国物理学家格里克也开始眼睛静电,在他58岁那年的晚上,当他用手指粘住一块儿很小的琥珀时,一点很小的噼啪声传了出来,于是细心地他熄灭所有蜡烛,把琥珀连续拿起放下,这是他发现一种新的现象,伴随着琵琶声还有微弱的闪光,格里克意识到眼前的这道光或许就是电的某种形态。】
......................
“这现象朕怎么感觉有些熟悉。”
李世民皱眉回想,一旁的长孙皇后道。
“二郎,此事臣妾知道。”
“哦?”
李世民有些意外,忙问道:“观音婢你知道这其中的原理?”
长孙皇后摇头道:“原理臣妾不知道,但臣妾经常遇到这种现象,臣妾有时起床梳妆,当梳子和丝绸摩擦后就会出现光幕中的那种放电声。”
“而且用这种梳子梳头的话,头发也会立起来,像是有什么东西牵引着头发一样。”
李世民恍然:“观音婢,照你这么说的话,朕似乎也遇到过这种情况,但这东西就是电吗?”
李世民很是好奇,这所谓的电和自己认知中的雷电有很大的区别。
雷电可以把人劈焦,但这种电除了有些刺手外,并没有其他的威胁。
这时,房玄龄也是说道。
“皇上,老臣也想起来了,西汉时期有人也用琥珀证明过这种现象,当时叫做“玳冒吸芥”。认为是玳瑁和芥子之间有相同的“气性”能够相互感动。”
“还有,西晋的《博物志》中也提到过,当人梳头脱衣时偶尔会有刺耳之声和小火星。”
“另外我朝的《酉阳杂俎》中也描述过黑暗中摩擦黑猫同样能够发生这种反应。”
“当真?”
李世民来了兴趣,赶忙命人带过来一只黑猫。
又命人熄灭了大殿中的火烛。
随后,李世民开始抚摸黑猫的后背。
但摸了很久也没有出现光幕中提到的电光现象。
“怎么不行呢?”
李世民皱眉问道:“难不成书中说的都是骗人的?”
“二郎,可能还需要些外在条件吧?”
长孙皇后见状安慰道。
“脱衣虽然能够产生电,但也不是每次脱衣都有这种现象,应该是在某种特定条件下才能产生电。”
“臣妾刚刚也回想了一番,这种情况只在冬天发生,其他时节基本见不到这种情况,想必只有在低温的时候,这种现象才会发生。”
“可能吧。”
李世民失落的点了点头,有些心有不甘。抬头看向光幕,期待着有没有什么别的方法。
毕竟琥珀有些过于珍贵了。
即便是皇宫中也没有多少。
【然而这种现象的强度太弱了,必须要用更大的琥珀来做实验才行。】
【但是琥珀的成本又太贵,所以只好用便宜的硫磺来代替。】
“硫磺也可以?”
李世民眼光大亮。
硫磺可就便宜太多了。
随即,李世民赶忙让人把接下来的操作方法记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