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卿心中暗自盘算着一个大胆的计划——利用斐乐王国的货币,来挑战并最终取代美元的霸权地位。
然而,要理解这个计划的可行性,
我们需要回溯到历史的长河中,探寻美元霸权的起源和演变。
话说回来,米国是如何成功地建立起美元霸权呢?
这背后有着一段漫长而复杂的故事。
在二战期间,米国巧妙地利用了其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地位。
他们对外宣布,所有贸易往来只能以黄金作为支付手段。
与此同时,欧洲列强正忙于从各自的殖民地掠夺财富,而这些宝贵的黄金源源不断地流向了米国。
那时,米国的经济实力异常强大,国内生产总值(Gdp)竟然占据了全球Gdp的惊人比例——高达48%!
而且,米国的贸易量也占据了全球贸易的三分之一份额。
这种巨大的贸易顺差使得米国的黄金储备量迅速增加,最终占据了世界黄金总量的80%之多。
正是基于如此雄厚的黄金储备,美元才有了足够的底气去替代英镑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
在这样的背景下,米国开始了一场精心策划的行动。
1944年7月,全世界共有44个国家齐聚米国,参加了那场举世瞩目的布雷顿森林会议。
这次会议标志着米国正式启动了其蓄谋已久的美元计划。
会议主要就说了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美元和黄金挂钩。
当时,一盎司黄金的美元价值为35美元,
也就是说,美国每印刷 35 美元,就需要储备一盎司黄金。
这意味着人们可以随时拿着 35 美元去换取一盎司黄金。
这种制度保证了美元的价值与黄金紧密相连,使得美元具有了稳定的价值支撑。
第二件事,所有国家的货币汇率都要和美元挂钩。
这意味着其他国家的货币将以固定的汇率与美元进行换算,
从而建立起一个全球性的货币体系。
在这个体系下,美元成为了全球主要的储备货币和国际贸易结算货币。
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并且其他国家的货币又与美元挂钩,
因此,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美元不再仅仅是一张普通的绿色纸币,
而是变成了一种货真价实的黄金兑换券。
人们相信持有美元就等于拥有了黄金,这就是所谓的“美金”概念。
这样一来,美元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成为了世界各国广泛接受的国际货币。
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美元共识初步形成。
它奠定了美元作为全球主导货币的地位,并对后来的国际金融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让全世界的人都离不开美元,时任美国国务卿的马歇尔于1947年6月5日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讲时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
这一计划也被称为“马歇尔计划”或“欧洲复兴方案”。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等国家遭受了巨大的破坏和损失。
而英国和法国等传统工业强国也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境。
这些国家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资源来恢复和重建经济,但自身无法满足需求。
与此同时,美国本土并未受到战争的直接影响,
通过向其他国家出售武器和物资,积累了巨额财富,并建立起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然而,随着战争结束,军工需求急剧减少,导致美国国内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
“马歇尔计划”旨在通过向欧洲提供大规模的经济援助,帮助其实现经济复苏和重建。
该计划涉及金额高达130亿美元,
包括财政援助、技术支持和物资供应等方面。
通过这笔巨额援助,美元成功地占据了欧洲结算货币的地位,
成为国际贸易中的主要货币之一。
同时,美国的国际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实现了联合欧洲对抗苏联的目标。
“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在二战后的一项重要政策举措,
对于推动全球经济格局的演变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不仅帮助欧洲实现了经济复苏,也巩固了美元在国际金融市场的主导地位。
然而,随着美苏之间的对抗日益激烈,米国却连续卷入了两场战争。
这两场战争耗费巨大,
特别是后面那场战争,竟然让米国损失了高达2500亿美元的军费!
为了应对如此庞大的军费开支,米国不得不四处借债,
大量的外债让米国从战后最富裕的债权国摇身一变成为最大的债务国。
而此时,米国的财政赤字已经超过了惊人的1500亿美元。
随着米国的债务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那些借钱给米国的西欧国家开始惴惴不安。
毕竟,谁也不愿意把自己的钱借给一个无底洞。
而且,稍微动一下脑子就能想到,米国手里根本不可能有那么多的黄金储备来支撑这个庞大的债务。
所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就如同一张废纸,毫无意义。
以法国为首的西欧国家逐渐意识到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
隐藏在美元背后的铸币税!
每一张面值一百美元的纸币,其印刷成本仅仅只有十四美分,
但却能实实在在地换取价值一百美元的商品。
这意味着,印制美元简直就是暴利之中的暴利!
面对如此惊人的发现,这些西欧国家纷纷行动起来,
强烈要求将手中持有的美元兑换成黄金。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的黄金储备日益减少,空虚的状态愈发明显。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不得不做出艰难的决定——让美元与黄金脱钩。
至此,执行了长达二十多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宣告瓦解,
而这一决策也将美元推向了加速衰退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