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烽烟起之龙啸天下 > 第212章 三国条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新疆,亦力把里城。

阿速达领着十万骑兵,一路风尘仆仆向西逃跑,后面一公里外就是秦云虎的虎骑,两军相隔路程也就半小时,双方你追我赶,展开了一场马速耐力赛。

虽然阿速达有十万骑兵,秦云虎只有一万多虎骑,但是察合台的骑兵已经没有了与秦军一战的勇气,他们现在满脑子都是快点离开这鬼地方,摆脱秦军的追赶,以后再也不与秦军交战了。

前面就是亦力把里城,如果十万突厥骑兵进入城内稍息,就会被追上来的秦军虎骑咬住尾巴,要想再摆脱就难上加难了。

最好的办法就是留下一部分人守城,拖延秦军追击的步伐。自己的大军进亦力把里城补充完物资就走,当然留下的绝对不能是阿速达的亲信,因为他就两万多兵马,虽然通过脱里又收买了几名万夫长,但是这两万兵马不能丢,他还想依靠这些兵马回到察合台争夺汗位呢。

阿速达将几名万夫长喊到一起,采用抽签的方式,谁抽中长棍谁留下守城,当阿速达拿出木棍让这些万夫长一个个抽签后,将提前作弊的长木棍送到了一个这几天不接受自己收买的强硬万夫长手里。这万夫长拿着长木棍,看了看周边不忍看他的几名万夫长,这名叫阿力亚的万夫长才知道这几人可能都投靠了阿速达。

大军进入亦力把里城,阿速达就给大家二十分钟时间,要求不能带金银财宝,只拿粮食和水,但是这些将士都在城内存放着掠夺来的财物,他们偷偷将一些黄金藏到身上,然后背上粮食和饮用水,骑上战马从西门而出。

当秦云虎的虎骑来到亦力把里城,看到的是紧闭的城门和城墙上严阵以待的察合台士兵。秦云虎没有攻城,而是直接绕过了亦力把里城,继续向西追去。

万夫长阿力亚没有追击秦云虎,他转身看着空无一人的城市,十几天前这里还是有二十万人口的一国都城。察合台士兵屠尽了满城贵族和百姓,将抢来的粮食和金银财宝全部堆积到仓库,现在这些粮食和财物恐怕要送给秦军了,因为阿力亚已经准备向秦军投降。

秦云虎的虎骑虽然粮草也快见底,但是他确信只要追上敌人,就能够从敌军身上拿到粮食。

此时,秦云深的第四军、额哲的骑兵师,翦牧的部下共计八万人,补充完食物和水后,一路向西杀来,将沿路抓到落单的察合台士兵直接砍头,一路收复了多个城镇,大量逃到天山山脉的百姓纷纷回到自己的故土。

当大军来到亦力把里城时,亦力把里城城门大开,万夫长阿力亚带着自己的一万突厥骑兵和亦力把里城的守军向秦军投降。

额哲将这些降兵编入自己的骑兵师,并任命阿力亚为副师长,并承诺只要大家听从指挥,待双方战争结束,有想回家的就会放他们回家,额哲和翦牧带着四万余人带足粮草一路向西而去。

秦云深的第四军四万人将以亦力把里城为据点,向四周辐射,逐渐收复周边的城镇,让躲藏起来的新疆百姓回家继续放牧和耕种。

秦云虎此时将包围的五千余断后的突厥骑兵消灭,由于断后士兵的延误,阿速达已经逃跑的没有了踪迹。秦云虎的虎骑来到塔拉斯地区后就不再前进,在这里安营扎寨等待后援部队的到来。

阿速达一路如惊弓之鸟,风声鹤唳的逃到了撒马尔罕城下,八万的骑兵,到城下后,累死的战马就多达两万匹。

阿速达为了结束与大龙朝秦军的战争,通过与伊曼公主商量后,派出使团带着金银宝物,前去寻找后面追赶的秦军,希望双方摒弃前嫌,结束战争,两家重归于好。

阿速达知道自己当前的主要任务不是与秦军继续战斗,而是做通公主伊曼的工作,让默罕默德家族支持自己,尽快争取到大可汗的位置。只有自己能够当上可汗,通过几年的休养生息,可以再次让察合台强大起来,然后占领北面的钦察汗国、南面将藩属国伊利汗国完全吞并,最后再打败西面的查理曼王国,自己就可以建立一个横跨西番东部、神州中西部的强大汗国。

当然通过这次战争,阿速达也看到了火器的重要性,下来肯定要派出使团向西方的蒙巴顿帝国、洛林王国购买火器,不行高价从大龙朝购买也行,最好买回来能够仿制。只要察合台的士兵装备上火枪、火炮,实力肯定能上一新台阶。

当秦云虎的大军粮草快要消耗一空的时候,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额哲的四万大军押送着粮草到来。

秦军三月十五日从长安出发,今日已经是五月底,战争虽然只打了两天,然后就是一系列的追击战,但是两个多月来,士兵们一直在不断奔走、追击和拼杀,身心已经很疲惫。而且再往前走就到了察合台的境内,这也是秦云虎没有再追击的原因。

五月二十五日,察合台汗国的使者来到了秦军在塔拉斯的营寨,察合台汗国的使者奉上了大量金银珠宝,希望能够化解双方的矛盾。

在额哲的提议下,要求加入钦察汗国的代表,三方重新签订边界协议。

六月十日,钦察汗国使者到来后,秦浩也来到了塔拉斯地区,秦浩提出了以天山山脉西侧、巴尔喀什湖、额尔齐斯河为界。

天山整个山脉、巴尔喀什湖以东、额尔齐斯河以北为华夏帝国领土。天山西侧的杜尚别城、塔什干城、比什凯克城、塔拉斯、阿拉木图均归华夏国所有,华夏拥有在几地筑城和驻军的权利。

通过两天的谈判,最终三方达成共识,作为西部集团军司令的秦浩和察合台汗国、钦察汗国的官员在塔拉斯签订了《华夏帝国、察合台汗国、钦察汗国三国和平条约》,又称《三国条约》。

在签字的时候,秦浩思考半天,最后还是决定放弃使用秦国的国号,而是用“华夏帝国”的国号与两国签订了条约。

《三国条约》是以华夏文字、突厥文字、波斯文字三种文字进行记录。条约规定了华夏帝国与两国的边界划分,其中察合台汗国为了结束战争,作为战败方,需赔偿华夏帝国一千万两白银。

《三国条约》签订后,阿速达以撒马尔罕城离华夏帝国太近,以及为了全面控制藩属国伊利汗国为由,提出了迁都。随后的一年里,阿速达将首都迁往阿什哈巴德城,在这个迁都过程中,阿速达迅速掌握了察合台汗国的军政大权,阿速达并亲自到德黑兰信仰了“天方教”,受到了波斯人的拥护。

阿速达改信仰“天方教”是为了拉拢波斯人,背地里他却非常信任一名叫智廉大师的和尚,他基本上对智廉大师的话言听计从,并在汗国东部大力传播佛教。

而每次出门或公开场合都是纱巾遮头的智廉大师在察合台汗国的地位越来越高,最后成为了国师,与宰相脱里平起平坐。在其信徒的传播下,许多突厥、鞑靼人都开始皈依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