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有碧蓝的海水和完美的星空,也有满岛的虫子,变幻的天气和让人生畏的悬崖峭壁。千里岩是大部分人的地狱,但它却是我的天堂!!

——岸投机器

“剁椒鱼头号!剁椒鱼头号!这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局特类艰苦台站,国家海洋局千里岩海洋环境监测站。听到请回话!听到请回话!”

驾驶台的无线电台突然传来一个男声的呼叫。

“千里岩海洋站!千里岩海洋站!这是中国海洋大学自有渔业资源调查船剁椒鱼头号,相关航行路线已向海监进行过报备。现在距千里岩2海里左右,此行目的是在千里岩周边进行春夏交接的渔业资源调查。”

听到呼叫,敖海源立刻拿起无线电台的手咪回复了过去。

“收到!请注意航行安全!”

电台里的男声官方性的回复了一句停顿了几秒之后,声音再次响起。

“敖老师,欢迎你们过来!我等会儿就下去码头那里。”

仇院也接过了无线电的手咪和对面通话。

“少钦啊!辛苦你了,这段时间怎么样啊?!”

“仇院也来啦?我这一切挺好的,不缺吃不缺喝的。一切安好,等咱们见了面聊!”

放下电台,敖海源指挥着开船的白朋向着北边的内湾驶去。

这会儿站在船头的甲板上已经能看到千里岩的全貌了。

远远望去,千里岩的地势左右高、中间低,被一层海雾罩住,若隐若现。

减速、顶流、抛锚、靠泊,经过一系列操作,剁椒鱼头号最终稳稳地停靠在千里岩“码头”。

说是“码头”,其实是一块从陡峭崖壁上凿出的几十平方米空地,用于运送补给和人员轮换。

孙少钦这会儿已经站在码头上连蹦带跳的欢迎他们了。

“敖老师!仇院!高主任!孙主任!李主任!……”

这会儿潮水比较低,从剁椒鱼头号的侧舷就能登岛,不需要架舷梯。

“喏,给你们带了一些蔬菜过来。这是给你带的一些波爬饵和铁板,还有新社员家里赞助的线,也给你拿了一部分过来。”

从船上搬了不少蔬菜出来放到码头上,又提出来一个小装备箱,里面放的除了饵就是线,还有一些小的零件装备。

“多谢多谢!走,咱们上去坐坐,看看我们站区的新环境。”

孙少钦准备招呼着众人上山。

“先等会儿,你们的那个淡水水管在哪儿呢?给你们把淡水补足了。”

“不用,你们留着用吧,我们上边儿可是40立方的水库呢!”

“补上吧,东西不多,算是我们几个的一点心意。等回去之后想办法给你们整一条小型的海水淡化系统过来。”

仇院拍拍孙少钦的肩膀,就安排白朋他们接水管,泵淡水。

“师哥,你就别客气了!咱们的这条船海水淡化系统也是很强劲的,很快就能把淡水箱补充满。”

陈杰豪几人一边接驳着淡水管,一边儿和孙少钦说着话。

孙少钦拍着陈杰豪的肩膀笑着。

“行!你小子可以,没想到海钓社在你们这波人手里发展的这么壮大,连船都有了!这可是我们之前的几代人想都不敢想的。”

“这还都得说是你们前人打的基础好,人脉广,我们只不过是恰逢其会而已。”

“行了行了,别商业互吹了,赶紧过来搬东西。”

所有的东西都需要肩扛手提将它们搬到位于岛上约70米高的千里岩海洋站。

“从码头到山顶,垂直高度也就是70米左右,但是上山如同爬云梯”。

上山的路却非常陡峭,走上去需要小心翼翼,更别提肩扛手提这么多重物了。

“其实整条路的台阶也不多,总共也就300多个台阶,主要是太陡了。你们那往上看,最陡的地方接近50度。”

孙少钦带头扛着一箱西红柿走在最前面。

走了30来阶台阶,孙少钦就带着一群人休息一小会儿。

“这条路我们已经不知道走了多少遍,每个台阶都已经很熟悉。但是山路确实太陡峭了,所以咱们不求快,多休息几次,保证行路安全。”

二十来分钟后,一群人才走到了山顶的观测站。

拾级而上,一座红色屋顶、淡黄色外墙的二层小楼映入眼帘,这就是千里岩海洋站,观测人员在千里岩的“家”。

“这座小楼是2007年启用的,一层是我们的工作区,二层是生活区。”

“小楼门口架着葡萄藤;庭院里种着无花果树;小楼这半拉,是咱们的观测人员用拉上岛的泥土开辟的两块菜地,用于补充新鲜蔬菜;另外一半拉,咱们用围栏圈出了一个小型“养鸡场”,这样就能吃到新鲜的鸡蛋了。”

“现在小楼里空调、热水器、净水器一应俱全;书架上又多了不少书籍;打开手机就是5G网络。”

“可以说,现在的环境要比以前好不少了!”

正当孙少钦给大家介绍着海洋站的时候,从小楼里又出来了三个人。

“欢迎,欢迎,欢迎。欢迎各位领导的到来。”

出来的人是这轮值班的带队领导陈瑞。三十来岁的年纪,也是晒得黢黑。

“呦,李局,您怎么也来了?!”

陈瑞看到人群中的李国振,赶紧上前打了个招呼。

“哎~~早退下来了,就喊老李就行了。”

不等陈瑞客气反驳,李国振就给介绍起了他们这一群人。

“这是仇院,高主任,李主任,孙主任……”

一群人介绍完,10分钟也过去了。

“来来来,咱们屋里坐。”

老陈把一群人让到屋里,给大家都倒了一杯热茶。

“怎么样?这几年的生活比以前好不少了吧?!”

一坐下,李国振率先开口问到。

“那是,现在的环境跟以前可是有着天壤之别啊!”

“首先就是下面那个小码头,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物资搬运和出行观测。”

老陈又给每人的茶杯里续上热水。

“再就是淡水,现在淡水可以从船上的储水仓泵压到千里岩水库中,一次补给可以保证三个月的用水需求,既缓解了补给搬运强度,又解决了观测人员吃水用水问题。”

“我们早已不用再过喝雨水、吃馒头蘸酱油的苦日子了。”

“哈哈哈哈……”

看似搞笑的话语,实则包含了几代科研人员的辛酸。

“那你们现在还有啥困难没有?”

李国振喝了一口热茶继续问向老陈。

“要说困难啊,那还得属桑拿天儿了。”

千里岩岛上有“三宝”:苍蝇蚊子和小咬。

对于观测员而言,最难熬的是夏天。在千里岩岛上,平均每年有100多天大雾。尤其是到了夏天,高温高湿的天气就像是蒸桑拿,衣服甚至能拧出水来。而在岛上,电力负荷没有办法带动空调,有时候整晚都睡不着。

“岛上的电力来自于太阳能发电,然后储存在蓄电池里。电力主要供应各种观测设备正常运转,在加上日常用电,空调对我们而言太奢侈了。有时候实在没办法了,只能在岛上到处转,找一个空气流通好的地方休息。但是,在外边我们又得面临岛上特有的蚊虫叮咬。岛上的蚊虫咬人特别凶,有时候要很长时间才能好。”

陈瑞苦笑着说出了这番话。

“那为什么不建一个风力发电呢?我看岛上的风力也不小啊!是资金的问题吗?”

坐一旁一直没说话的徐长清说出了自己的疑问。

“资金是一方面,再有就是现在每次来的补给船本身就要装很多装备和补给,也没有地方或者专门再运送一趟风力发电的设施啊!”

“这不叫事儿!”阿尔斯楞瓮声瓮气的大手一挥。

“这次游钓完回去我就安排,在这山顶上安三套20Kw的风机组,肯定够你们的日常和监测的用电。”

陈瑞刚想说什么就被徐长清和钱富有打断了。

“我说大狮子,这事儿不能光你露脸啊,我们哥俩儿也得有份儿啊!”

“就是就是,说好了啊,一人捐赠一套,谁也别多谁也别少。”

陈瑞和几个队员对视一眼,刚要和李国振说什么。

“我知道他们几个的意思,无非就是以后如果来岛上钓鱼,不想住外边儿受罪,是这个意思吧?!”

三个大老板相视一笑,然后疯狂的点头。

李国振也没有刻意的推辞,略微想了一下就给这件事儿定了结论。

“这个事儿啊,你们也跟上头汇报一下,我这儿呢,也给你们疏通一下,要是能成最好,毕竟也算是政府与地方企业的共建。好事儿!”

“而且以后要是来岛上钓鱼,咱们几个老家伙也能少遭点儿罪不是!”

李国振的话音刚落,现场一片笑声,气氛轻松了许多。

三位企业家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孙少钦和陈瑞也表达了感谢,毕竟风力发电装置将大大改善岛上的电力供应状况。

参观完观测站后,熊思明和刘浩民找到了仇院,表达了他们暑期想到千里岩海洋站见习的愿望。

“仇院,我们俩一直很向往这里的工作环境,虽然艰苦,但能够近距离接触海洋,了解海洋的变化,是我们梦寐以求的机会。”

仇院点点头,“你们的想法很好,千里岩虽然是个艰苦的地方,但也正是锻炼人的好地方。我会联系海洋站这边,给你们安排暑期的见习机会,但前提是你们要做好心理准备,这里的生活条件并不像城市里那么便利,而且还要面对各种自然挑战。”

熊思明和刘浩民坚定地点了点头,表示愿意接受挑战。仇院见他们态度坚决,便答应帮忙协调,并告诉他们后续的具体安排会通过邮件告知。

安排妥当后,一行人开始准备下岛回船上去钓鱼。

上来的时候大箱子小行李的,等到回去一行人可就空着手了。

没有了辎重,几分钟孙少钦就带领着大家回到了码头。

“今天的水文和气象很适合船钓,希望你们有个好收获。”孙少钦看着海面说道。

“你们两个暑期过来之前我会排好班次,到时候咱们三个人在岛上待满两个月,除了观测咱们爆钓两个月。”

船只缓缓离开码头,孙少钦的身影在码头也越来越小。

离别的伤感没有太多影响大家的心情,很快又都变得兴奋起来。

海面上偶尔飞过的海鸥,以及远处偶尔跃出水面的大鱼,都让人感到今天将会是一个爆仓的好天气。

“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是岛东侧的一个深水区,那里的结构复杂,鱼种丰富,极度适合水面系和全泳层的铁板。”

敖海源指着雷达上的海图说到。

船只平稳的在海面上绕行了大约半小时后,就到达了东边预定的钓位。

在行船的过程中,大家就迅速布置好钓鱼装备。

船头船尾依然是路亚的主战场,船中两侧铁板或者传统的底钓法,总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但是在一船人连抛带抽了一个多小时之后,全体放下了竿子。

“靠北啊!怎么一条鱼都没有呢?真的是好气哦!”

“呴,你酱子说话很机车哎你知不知道,明明是一个北方大汉,为什么要学人家辣样子说话呢?”

小应和陈杰豪在船中间打情骂俏。

敖海源看着海浪翻涌的海面,心中也有些疑惑。

按照以往的经验,这片海域雾气不少,各种颜色的都有,按理说鱼类活动应该相当活跃才对,尤其是在这样的天气条件下。

紧接着他又尝试着调整了作钓的深度和速度,但结果依然不尽如人意。

不仅是船头船尾的路亚高手们一无所获,就连使用铁板和传统底钓的一众人也都纷纷摇头,表示毫无进展。

“看来来这里还是早了点儿,还是没到季节!”一旁的珉哥给出了自己的猜测。

敖海源点了点头,“有可能,水温变化会影响鱼群的活动,如果温度不适合,即便它们待在这片海区,不过,我们也不能就这么放弃,既然这里没有鱼,我们就换个位置试试。”

于是,船只调整方向,朝着另一个可能的钓点前进。

途中,敖海源不忘观察海面的情况,试图寻找任何可能的线索。随着时间一点点流逝,时间再次来到了中午。

“算了停船准备做饭,吃饱喝足了我们下午再继续。”

午饭的时候,气氛略微有些沉闷,这是这次出来的这几天来,收获可以说是无比惨淡的一天

“钓鱼嘛,本来就有时候要拼耐心,”敖海源安慰道,“就算今天空军,至少我们享受了海上的风光,体验了团队合作的乐趣,这也是很难得的经历。”

午饭后,就在敖海源继续开船向西南方向行驶的时候,左侧船舷处于看风景状态的张莹几人惊呼出声。

“快看,那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