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其他类型 > 被始皇读心后,文武百官卷疯了! > 第440章 老丈,您拿好,切记按照规矩挂于屋檐之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40章 老丈,您拿好,切记按照规矩挂于屋檐之下

申时,阳光斜斜地洒在咸阳城的大街小巷。

百姓们在劳作之余,依旧在三五成群的议论着周报的内容,并猜测着朝廷的新政策究竟何时才会正式实施。

突然,城中心的广场上突然传来一阵锣鼓声,吸引了过往行人的目光。

只见一群官兵抬着几块巨大的告示牌走了过来,随后将其稳稳地立在广场中央。

“诸位父老乡亲,听我一言!”一位宣令官站在告示牌旁,声音洪亮的开口说道:“今有朝廷圣谕,特来向尔等通告一件大喜之事!”

宣令官稍作停顿了一下,见围观的百姓们全都安静的看了过来,这才继续说道:“为祈愿国家昌盛,百姓安康,缅怀先祖之功,朝廷特于岁末之际,举全国之力,行祭天、祭地、祀祖大典。”

“此乃国之大典,非但官府全力筹备,更需我等万民齐心响应,依据所长,或出力,或献艺,共襄盛举!”

“届时,天地同庆,祖宗含笑,我华夏儿女,同享太平盛世之福!”

见百姓们瞪大眼睛,面露喜色的样子,宣令官语气中带上了几分亲切,“祭典期间,朝廷特赦宵禁,使众民得自由往来,共赏满城灯火。”

说着,宣令官一挥手,便立即两名士兵提着红灯笼走上了前来。

宣令官又道:“诸位且看,此朱红之灯,皆由工室匠人精心雕琢,且自今始,将分批次悬于街巷,以添喜庆。”

“有意共悬灯笼者,可往工室登记,届时自会有人告知如何悬挂,挂于何处等诸般事宜。”

百姓们看着那鲜艳夺目的红灯笼,顿时就露出了惊奇之色,一个个交头接耳,啧啧称叹。

“此灯甚美,吾从未见如此精巧之物!”一名妇女惊叹道。

“阿爹阿娘,咱家也要去挂灯!”一个孩童拽着父母衣袖,兴奋的嚷道。

……

“再者,若有愿献艺者,诸如往昔诸地之杂技、戏曲、舞蹈等,皆可,即日起亦当编排准备,届时于庆典之上一展风采,共添喜乐。”宣令官又说道。

“吾善舞,愿献之!”一女子含羞道。

“吾略通戏曲,愿一试!”一青年也跃跃欲试道。

围观群众们纷纷响应,气氛热烈非凡。

宣令官提高音量,继续大声的说道:“陛下念及民生疾苦,即日起,贫寒之家,将会得到炭火用以御寒,有衣物来遮体保暖,更有粗粮像得以饱腹充饥。”

“来春,还将分发种子与苗秧,鼓励农桑,期民众自给自足,安居乐业。另有基本医疗物资如草药、绷带等亦会适量发放。若百姓房屋因自然灾害受损,官府必定会出手相助,助其重建家园。”

“即日起!”

“朝廷将于城中之央、渭水之滨、城门之冲、横桥之畔、宫苑之外,广设赈济之所,方便百姓一日可以往返领取赈恤之物。”

“至若老弱病残,或他故不能至赈所者,皆须诣官府以告,官自遣吏,将赈恤之物,直接送达其家,以慰民艰。”

是真的!

周报上说的都是真的!

生活贫穷的百姓们听到这些话,顿时一片沸腾,激动万分。

“朝廷如此关怀吾等草民,实乃天大的恩情呐!等定当日日为朝廷祈福!”一位年逾花甲的老者拄着拐杖,眼含热泪道。

一位怀抱幼儿的妇人泪流满面,泣不成声,“陛下大恩大德,若非朝廷挂念,我这孤儿寡母的真不知该如何活下去,这孩子也能有口饱饭吃,有件暖衣穿了。”

“这可真是天大的好事,朝廷慈悲啊!”一位衣衫褴褛的农夫也激动地说道。

宣令官看着情绪激动的众人,双手微微下压,大声说道:“陛下仁慈,心系天下苍生,满朝文武百官也一心为了咱们能安居乐业,费尽心思,只要咱们齐心协力,听从安排,这日子必然会越过越红火!”

“陛下圣明!诸位大人慈悲啊!”

百姓们闻言,纷纷点头赞同,眼眶泛红,高声附和。

“在领取救济物资时,诸位乡亲切勿争抢,要有序排队,展现出咱们秦人之风度!”

“最后,朝廷还会设立临时市集,广纳四方商人,让货物得以流通,繁荣经济,参与市集活动时,诸位也切记要遵守规矩,公平交易。”宣令官说道。

“此真乃天大的好事!”

“如此一来,吾等生意定能更加红火!”

“早就盼着能有这样的机会,陛下英明啊!”

商人们听闻后也是激动不已。

“吾所言已毕,诸位莫要耽误,现在便可以去各处登记了!早去早得!”宣令官宣读完旨意后,提高音量鼓励众人道。

此语一出,围观的群众立刻如潮水般散去。

有的三五成群,迈着急切的步伐朝着工室方向匆匆奔去,边跑边说:“速矣!咱们快去领灯笼!”

有的则扶老携幼,神色匆忙地赶往官署,嘴里还不停念叨着:“但愿能早些登记上,以保家中年岁安宁。”

还有不少人径直朝着救济点快步走去,脸上满是期盼:“若得早领赈物,心方安定矣!”

……

不多久,工室门外便人头攒动,挤满了排队的人。

陈廷早就已经做好了准备,所以此时看着乌泱泱的人群,也并没有太过意外。

就见他登上一个临时搭建的高台,大声说道:“诸位乡亲们,静一静,请听我言!”

“陈大人,快些分配吧,我们都等不及啦!”人群中有人喊道。

陈廷微笑着回应道:“莫急莫急!诸位听好了,今日起,吾辈将依次悬灯,首当挂于有檐蔽之处,如市集、商铺、酒肆之门楣下,以防风雨之侵。”

“若有高处难挂之处,切勿轻身犯险,会有专门准备的长梯与工具,大家务必注意安全。”

“还有,挂灯之时,务必紧系牢之,勿使坠地伤人。”

“劳作之际,宜相互扶助,皆明了乎?”

“大人放心,我们晓得轻重。”百姓们闻言,纷纷点头应和。

随后,在陈廷有条不紊的指挥下,几个大木桌子被抬了出来,上面整整齐齐堆满了如火焰般鲜艳的红色纸灯笼。

人们也自发地排成了几条长长的队伍,队伍曲曲折折,从工室门口一直延伸到远处的街角。

书吏们忙得不亦乐乎,他们一边仔细地登记着众人的信息,一边手脚麻利地发放着灯笼。

“姓名住址,务须详明,勿有遗漏。”书吏手上不停的对不断领取的人说道。

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叟徐步而前,慢慢报上了自己的名字和住处,书吏迅速记录下来,然后递给他两个灯笼,温声细语说道:“老丈,您拿好,切记按照规矩挂于屋檐之下。”

老叟伸出如枯树枝般的双手,接过灯笼,笑呵呵的说道:“好!好!多谢官爷费心,老朽省得。”

说完,便小心翼翼地捧着灯笼,转身缓缓往家的方向走去,背影中透着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