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罗汝才找到鸡公山基地时,李岩带着特战营、侦察营正在唐县基地和新编第三团在实战演练,收到报告后快速赶到了鸡公山基地,和罗汝才进行了非同寻常的交流--拼酒!罗汝才最后大醉不醒,输了这场至关重要的比拼,醒了以后认赌服输,痛快的接受了人民军改编的全部条件,然后率先放了自己的几十个女人,里面竟然还有三个自愿留下来的,让罗汝才有些喜出望外,总算是没有白浪费自己的感情,还有真心对他的人。

罗汝才的一万多人经过考核,适合当兵的只有八千出头,剩下的差不多还有八千人,不是年龄太小就是身体素质不达标,还有很多残疾的。这些人年龄小的都送去石柱上学,其他的根据自愿原则,有去工厂学习培训的,有去根据地开地种植的,有去当船工的,有去学习当情报员的,还有去安全局地暗线的,总之全部分流到了华夏各地,通过考核的八千多人被李敢挑走了一千多,剩下的刚好整编成一个山地旅,骑兵全部整编成侦察营,特战营交给了李敢整训,之后就在鸡公山就地训练,负责训练的就是李敢,李敢是什么都敢想,除了基础训练外,三天一次和特战团实战演练,信阳山地旅被李敢的特战团成天打的是鼻青脸肿,痛入骨髓,但是效果非常好,思想洗礼过后,政治部建立,人民军派了指导员、教导员、政委进入连以上指挥机构,团以上配参谋部,营连配参谋,加快信阳山地旅的战术素养形成,每天的总结对军纪、思想、战术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山地旅的蜕变肉眼可见,战力突飞猛进,渐渐的可以和李敢的特战团打的有来有往了,虽然还是要败,但是坚持的时间长了好几倍,现在的他们和以前比已经天上地下没有可比性了,尤其是秦良玉专门派了一个宪兵分队进驻后,军容军纪焕然一新,在拉到石柱根据地参与了军民共建以后更是严格遵守纪律的模范,因为罗汝才这个鬼才很快和马祥麟打成了一片,知道了李天对纪律的重视程度是所有其他方面之上的,战术素养可以培养,战斗力可以训练,纪律是长在心里的,无可替代!这是李天在讲武堂的教材中的第一句。罗汝才在石柱讲武堂分校开始了初级、中级、高级的轮番升级的培训,茅塞顿开,但是也让教官修理的欲仙欲死,罗汝才咬牙切齿的坚持了下来,和教官斗了个旗鼓相当,掉了几身皮才毕业,被李岩丢到了汉中、商洛方向去搞山地运动游击战的实战提高去了,经历情报局、安全局培训过的原罗汝才部的情报员、暗线都进入了汉中、商洛,甚至西安、延安都有,因为他们是本地人,语言、习惯、衣着都和本地人一样,还和流贼打过交道,现在成了作用巨大的暗战人才。

贺一龙的四千多流贼在接近到鸡公山基地的三十里处,被罗汝才给拦住了,告诉他这里现在是自己的地盘,要么合营,要么离去,并且告诉他,马守应的作为和结局。贺一龙没有犹豫,说自己想立刻去寻找贺锦、蔺养成、刘希尧他们,但是也不想和罗汝才翻脸,希望得到一些帮助,今后保持联系,合作也可以。

罗汝才说合作也可以,但是有条件,要求贺一龙部今后不得滥杀无辜,祸害女人,贪官污吏杀了就杀了,地主豪绅杀了就杀了,穷苦百姓不能滥杀一人,答应的话就地立誓,不答应就地解决他贺一龙部,贺一龙答应了条件,立了血誓后,得到了粮食、武器的补给,反正马守应的武器缴获了一大堆,拉回去也是回炉,送了贺一龙一些,贺一龙部重新装备齐整,往北面伏牛牛方向出发了,不过留下了自己的儿子贺小虎作为保证,并且约定了联系方式和时间,以及流民交易的方式和地点,贺一龙部中多了一个百余人的情报、参谋、训练分队,作为他的贴身卫队,其中有罗汝才给他选择的政委,贺一龙部成了人民军在流贼内部的眼睛和耳朵。

秦忠的巫溪北部基地已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云雾城,大部分时间都看不清全貌,距离基地几十里外就隔离出了警戒线,一般的山民都走不到警戒线就会迷路,因为所有的道路都被改造过,原来的路都被伪装网,假山、竹林这些隐蔽起来了,能走的路都是出山的路,从巫溪县城到基地六十里,在中间三十里处建立了一个山村,全部是华记的人员入驻,有收山货的小掌柜,跑马帮的马夫,开小客栈的本地山民,上山打猎的猎户,最大的院子是华记的货栈,有马帮长驻在此,情报局、安全局的战点也在这里,这里是山民能到的最深处,再往里就会被劝阻,因为里面有猛虎出没!外人是到不了基地的,巫溪的物资也是水路到这里后,再转马帮运输三十里到基地,沿线三十里范围都是游击根据地,土匪、山贼、逃犯都被清理干净了,山民都组织起来进行联防,这里已经不是流贼活动的天堂,而是给他们准备的铜墙铁壁,陷阱坟场!

秦忠在九月初赶往了东北面的竹溪密营,从汉中镇坪过来的大巴山隘口观察哨发现了几个可疑人员,在山口北面打探地形,观察哨发现他们藏了马匹,都是北边的战马,而不是本地的川马,个头大了很多,应该是有流贼过来了。竹溪密营平时只有一个连驻守,对付千把人毫无问题,流贼人再多点就难说了,打的赢不代表能堵住山路,隘口险要反而不是主攻方向,最多派些疑兵佯攻,另外三条峡谷小路才是突破口。

秦忠带着基地的主要兵力都往竹溪方向赶去,参谋部已经预先在那三条峡谷小路选好了伏击点,只要按照计划设伏就可以打流贼一个伏击。汉中那边的情报站发了情报,是李自成的那伙流贼从甘肃南面进入了汉中,几股流贼加起来有十多万人,李自成的人数最多,有差不多五万,其他的几股加起来有七八万的样子,现在正分别探查川北、夔州两边的道路情况,主要集中在镇坪、略阳一带,暂时没有发现明军追击,可能还远着呢!

巫溪北面没有发现流贼活动的迹象,川北有马祥麟的三师看着,这边是秦忠看着夔州、竹溪、郧县,看来流贼还没有决定从那个方向进攻。前两个月马守应在川北吃了大亏,这次应该不是川北方向,不知道流贼到底从哪里进攻?

九月十二日,流贼的主力从镇坪出发分三路往竹溪方向进发,情报员立刻通知了秦忠,秦忠命令三个团分别进入三个峡谷设伏。流贼的探马昨天才返回,今天就发兵了,设伏早了容易被发现,晚了赶不上趟,这个时机要把握准确,才能打出出其不意的效果。李岩带着另外一个旅在信阳方向,暂时赶不回来,所以这次要把流贼全部吃掉或者大部分消灭,不然转向郧西襄阳方向就有麻烦了,虽然驻守部队挡住流贼没问题,但是想吃掉就有困难了,兵力不足,抓不了俘虏,流贼再聚拢的一起等于没有多少损失。其实竹溪方向也有这方面的问题,山路狭小,大部队展不开,流贼一次能投入几千兵力就不错了,实在是难以选择,主动出击兵力不足,只有不到一万人,流贼十几万,包围都包不住,看来只能打个小歼灭战了,秦忠有些遗憾,但是没办法,这地形人数多了也没用,小歼灭战三个团绰绰有余,手里还有特战营、侦察营作为机动兵力,怎么打都够了。

九月十三日,流贼分三路进入三条峡谷,每一路三万人左右,还有三四万在后面守着物资。

进入峡谷的流贼最多也就是每一股二三千人,其他的都在峡谷外等着进入。中午时分,最南面的峡谷中流贼全部进入了伏击圈,秦忠命令先不开枪,以防流贼警觉退出峡谷,在伏击圈最里面先用复合弓抛射几轮,流贼受阻就会往里面不断推进,等到再进来一些再引爆地雷,全面出击,打不了大歼灭战,能多一点是一点不是吗?前面的流贼在箭雨抛射下伤亡惨重尸体把山路都堵住了,后面的流贼不知道前面的情况继续往前推进,人挤人的往前推进,又有千把人进入了峡谷,再进就漏馅了,秦忠命令开火,地雷阵引爆引起后面流贼主力的注意,探马急速往前查看,这时候两边枪声大作,流贼死伤枕籍,一个挨一个,跑都没法跑,流贼探马快速返回,大喊着有埋伏!流贼大队乱哄哄的往回撤,然后全部退出了山道,等到集合好队伍,已经一个多小时过去了,枪声早就停了,流贼探马再次前往峡谷查看,一进峡谷就被狙击手击毙,半个小时后又来一个,再次被击毙,之后第三个还没有进来就举手投降了,成了这条峡谷战斗的唯一一个俘虏,流贼不知道啥情况,也不敢再派人侦察了,退回镇坪方向,北面峡谷的情况差不多,最后退回了镇坪方向,只有中路的李自成部比较警觉,前面的部队遭到箭雨射击,后面立刻停止前进,然后慢慢往回退,虽然地雷引爆了,流贼大部分被击毙,但还是有几百人逃出了峡谷,李自成很果断,一听说有埋伏立刻全军撤退,只损失了一千多人,南北两面各损失了三千多人,流贼损失了八千人,撤往商洛方向。流贼主力未损,主动撤退,这李自成不是盖的,有点底子!

秦忠有些郁闷,只吃掉了八千人就跑了,俘虏一个,怎么算都是不划算,伯爷又该骂人了吧?骂就骂吧!我能咋办?出击只有一个旅多一个团,围不住不说还可能有不少伤亡,算了上报吧!

李自成在商洛遇到“闯王”高迎祥,“八大王”张献忠,还有一票山西的旧相识。知道了汉中往南面不通,大家都有些情绪低落,他们好不容易逃出山西,向西北面往庆阳府、平凉府绕了一大圈才甩掉了祖宽的骑兵,如今到了商洛的大山里,不会有骑兵追击了,本来想着去湖广四川发财的,现在一看,此路不通!

高迎祥是现在“义军”首领,召集大家开会商议下一步的行动,会上大多数人没有想法,就等着高迎祥做决定,李自成表达了自己的意见,认为应该避敌锋芒往东进入河南,张献忠则对李自成这个晚辈不感冒,认为他夸大了竹溪敌军的战力,是畏惧怯战,应该继续南下,集众人之力打破敌人的阻击,进入富庶的湖广地区才有发展。两人意见不一致,争吵不休,最后差一点大打出手,被众多的流贼首领给拉开了,张献忠愤然离去,李自成趁机加入高迎祥的“闯王”的阵营,流贼大会不欢而散。

第二天张献忠独自引兵去了伏牛山,既然大家都不去南面,我一个人也不去硬碰这个石头,老张我又不傻,不是吗?

其实张献忠说的没错,南下的路不只是竹溪有,巫溪,房山、郧西、南阳方向都有路可以南下,多路出击,再绕后攻击敌人,靠守是守不住的,必然能攻破路口南下,就是要承受一些损失罢了!在流贼中军事指挥能力张献忠排第二,别人不敢排第一,与他相仿佛的只有李自成和罗汝才,李自成靠的是坚韧不拔的性格,张献忠靠的是天赋,罗汝才靠的是战场直觉,要说谁更高一筹,张献忠应该稍稍高一点,但是高的也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