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继续播放。
后人突然又想起了什么,连忙追问:
“你的小说写完了吗?”
“后四十回我想看看!”
曹雪芹笑了一下。
“还没有写完,写好了告诉你。”
后人有些惆怅。
“你就不担心......你的小说也无法完整流传吗?”
曹雪芹轻轻摇头。
“我小时候家境还不错,我曾以为这世道会永远这样下去。”
“但后来发现,这曹家,这大唐,无论怎样盛极一时,终落个白茫茫一片。”
“那些作品何尝不是如此?”
“一切终将消亡,走向失序。”
“但人们对抗虚无和混沌的勇气却从未断绝。”
“我们创造,传承,失散,再创造,生生不息。”
“唐诗就这样,幸运的穿越了千年时光。”
“文脉虽然脆弱,但只要这生生不息的勇气还在,像唐诗这样的幸运就会一直在。”
天幕又是一阵闪动,旁白出现。
【时至今日,学者对唐诗的收集整理工作仍未停止。】
【2014年出版《全唐五代诗》,新增作者1000人,增补诗歌约5000首,纠正张冠李戴近千首。】
【2024年,《唐五代诗全编》出版,成为目前最全的唐诗集,现存唐诗已逾五万首。】
此时,弹幕弹出。
“这就是传承,只要有一个华夏人,文化就不会消亡。”
“李白绣口一吐是半个盛唐。如果我们读到的是五分之一的李白,那我们只读到了十分之一的盛唐。”
“我也想看红楼梦后40回,宝黛的结局不该这样。”
“不必叹息遗失,几千年的风霜雨雪,留下的都是最好的。”
“突然有点泪目了,我们从小背古诗词,背到心生厌恶,却是多少人拼命护下来的。”
......
曹雪芹放下手中的笔,拿起《石头记》的稿件,他在心中默默地问自己。
怕吗?
怕自己的毕生心血无法完整流传吗?
须臾之间,他心中已有定数。
让唐诗免于消亡的,并不只是一个人。
而是从作品诞生起,每一代想要保存这些脆弱文字的人。
也许他的作品会如同唐诗那般幸运,即使流传不完整,也总会有人想要补全呢?
想到这里,曹雪芹淡淡一笑,继续写了起来。
而此时各朝古人忍不住心生遗憾。
试想,倘若唐诗全部留存至今,那将会是什么盛况!
又岂止唐诗,还有无数的珍贵典籍,若是这些都没有消失,华夏的文化又将是何等的辉煌。
就在此时,下一个视频开始播放。
【告诉你古代封建制度的真相!】
【被活埋究竟有多恐怖?】
......
各朝古人都愣了一下。
被活埋和古代封建制度有啥关系?
而嬴政脸上却闪过一抹沉思。
封建体制之根本,在于君权的至高无上。
后人将君权和被活埋联系在一起。
莫非,这说的是殉葬制度?
......
【本期视频将讲清从夏商到明清的人殉制度,从掏心掏肺到烹煮头颅,从斩杀人牲到活埋工匠。】
【这是一段残酷的真相,可能会引起你的不适,请大家谨慎观看。】
......
各朝古人瞬间面面相觑,一时愕然。
对于殉葬制度,他们自然是有所耳闻。
毕竟这个制度已经在华夏历史上存在几千年。
每逢祭祀或是皇帝驾崩,就有人要倒霉。
只不过他们是普通老百姓,并不太知道皇宫里发生的事。
此时,他们有些懵逼。
原来人殉还有多种死法,且活埋还不是最恐怖的?!
......
【把活人当做殉葬品的做法,源于殷商时期。】
【先秦时期,是人殉制度发展的一个高峰期。】
【但是早在商朝之前就已经有了人殉的雏形,叫人祭,就是把人像牛羊牲畜一样当做殉葬品,去祭祀祖先。】
【半坡遗址、龙山文化遗址、二里头遗址,都发现了人祭的痕迹,不过这些规模都不大。】
【可到了商朝时期,人突然庞杂起来。】
【根据“甲骨卜辞”记载,这一时期用于献祭的总人数超过了1.4万人。】
【这是相当于肩对着肩站满五个操场的人。】
【而且他们的死法多种多样。】
【痛快点儿的,有用钝器直接拍的,砍头的。】
【折磨人的,有火烧、水淹,剖开身体。】
【“卯”这个字怎么来的?】
【在甲骨文里,这个就是剖开,然后在上面晾干的。】
......
各朝读书人瞬间感受到一股寒意。
他们已经无法直视“卯”这个字了。
甚至有些不好的联想。
所以,“寅吃卯粮”的意思是,寅年吃了剖开晾干的粮食?
这吃的是什么粮食?
“呕......”
各朝读书人瞬间脸色惨白。
......
【古代用于祭祀的人,大部分都是战俘、罪犯或者是奴隶。】
【也有人说,被祭祀的大部分都是西部的羌人。】
【但是殷商的贵族,其实好多人都没逃得过。】
【殷墟商王大墓里,里面有164具骸骨。】
......
永乐年间。
朱瞻基抖了抖身上的鸡皮疙瘩,说道:
“所以,比干挖心,伯邑考肉饼。”
“其实他们不是真的枉死,而是被当成了祭品。”
朱棣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
......
【其实人殉的万恶之源,总结起来就是这几个字,事死如事生。】
【古人认为,人离世,是要在另一个世界继续活下去,就要把自己所有喜欢的一切全部带走。】
【这就包括娇妻美妾,侍从奴隶。】
【正是这样的想法,才衍生出了人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