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盘点短视频名场面,古人全麻了 > 第436章 唐诗,是怎么保存下来的?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36章 唐诗,是怎么保存下来的?

【《秦律》中有记载,“遇降雨无法动工”,“就免除本次征发”。】

......

嬴政有些无奈。

他感觉自己已经有些虱子多了不怕痒了。

《徭律》里也规定,误工要上交两副铠甲,迟到三天到五天,要受到训斥和责骂。

这和晚到了就直接砍头的说法那可是背道而驰的。

......

【所以,各位朋友不妨深思一下,是实实在在出土的文物,还是后世的工笔之作,更符合史实呢?】

【尤其是司马迁,相当于是秦始皇的头号黑粉。】

【看看《史记》上都是咋记载的。】

【“秦王怀念贪鄙之心,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

【“禁文书而酷法,以暴虐天下为始。”】

......

秦始皇时期的朝堂之上,百官已经战战兢兢。

这完全是指着秦始皇的脸骂啊!

后人是咋形容这种情况来着。

贴脸开大!

看看这言辞多犀利,骂的多狠!

此时的百官完全不敢抬眼看秦始皇,生怕一不小心触怒了皇帝。

唯有扶苏,有些担忧的看着秦始皇,生怕秦始皇气出个好歹来。

但令扶苏感到有些意外,秦始皇一脸平静。

扶苏满脸诧异,忍不住开口问道:

“父亲,您不生气?”

秦始皇脸上的笑容高深莫测,反问道:

“朕为何要生气?”

“史书也是由人记载的,是人都有私心。”

“且由后人记载的史书,未必经过考证。”

“看看就行,不能全信。”

嬴政顿了一下,继续说道:

“正是因为朕的功绩赫赫,世人无法否认朕的实力,便只能说朕的人品不行,私德有亏,就只能从道德层面上来批判朕。”

“而且,在司马迁之后的千年,后人不是也为朕说了一句公道话吗?”

“朕既能承受赞誉,亦能经受得住诋毁。”

......

【何谓“千古一帝”?】

【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

【三岁开始在敌国做人质,十三岁回秦国登基,三十九岁统一六国,成就霸业。】

【北击匈奴,南征百越,筑万里长城。】

【这才叫千古一帝。】

此时,弹幕弹出。

“秦始皇被网暴了。”

“刀笔吏,杀人不见血!司马迁,公知第一人!”

“他把大一统的思想,深深的刻进了中华民族的基因里,这是最伟大的功绩。”

“就拿书同文,车同轨来说,我就佩服秦始皇!我们放眼看看欧洲,分裂成多少小国家,不就是文字没有统一造成的吗!”

“兵马俑一人一面,一定是代表大秦锐士的真实样子。秦始皇不负统一华夏的功臣,这是何等的人文关怀。”

“一个伟大的成功一定是有众志成城的团结力量,也一定有一位魅力十足的领主。那些谋士,武将也绝非傻瓜,要跟随一个暴君。由此推断,祖龙是个恩威并施一代明主。”

......

嬴政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大。

“千古一帝”、“一代明主”。

后人这话他才爱听嘛。

此时的百官才敢开口。

“恭贺陛下,千古一帝实至名归。”

在百官的吹捧中,下一个视频开始播放。

【沉浸式穿越:唐诗,是怎么保存下来的?】

......

各朝古人看到这个标题感觉有些莫名其妙。

如何保存?

不就是记录下来传世吗?

还会如何保存?

不过,他们也知道后人不会无的放矢。

于是,他们继续看向天幕。

......

【你知道现存的唐诗有多少首吗?】

【将近5万首。】

【听上就很多。】

【但要知道,乾隆皇帝一生能写4万多首诗,宋朝的陆游也写了近万首诗。】

......

各朝古人一阵愕然。

唐朝两三百年,所有诗人存下来的诗,竟然还比不过两个人的总和?

又或者说,乾隆一人的诗作,数量直逼所有的唐诗?

各朝古人不禁回想了乾隆所做的《飞雪》,感到一阵好笑。

“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这首《飞雪》,他们实在是印象深刻。

......

【大部分的唐诗已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永远看不到了。】

【而如果没有“他们”,我们现在读到的很多唐诗也就不存在。】

天幕中的画面一阵闪动,旁白随之消散。

接着是后人穿越到十八世纪的清朝。

清朝的曹雪芹,一边捋着胡子,一边摇头叹息:

“实在可惜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

“但如果把这两个字换了,竟然找不到如此贴切的描述!”

后人面露不解,问道:

“那你可惜什么呢?”

曹雪芹将这两句诗写下后,放下手中的笔,感慨道:

“你知道王维仅开元盛世就写过成百上千首诗,最后十不存一。”

“这其中又有多少“大漠孤烟直”这样的句子,我们都看不到了。”

......

王维脸上一脸怅然。

“十不存一吗?”

“这是为何?”

诗词,又不是每每改朝换代之时,都会烧掉一批的前朝史书。

为何失传如此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