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唐升官记 > 第165章 第一次在皇城上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承乾一见寒云到来,悬着的一颗心总算落下。

当太子快一年了,第一次接到国家政事,还是救灾这种关系到国运和稳定的大事。

李承乾就一段时间没见寒云,心中更是没底。

“少保,请坐。”李承乾说道。

寒云一看位置,他在左手,意思就是他为左副使,比魏征还高半阶。唐代以左为上。

说起救灾这事,寒云也就当仁不让了。

穿越前参加不少,经验还是有的,况且他还有特殊的能力,能调来后世的物资。

“刚才孤和魏大夫商量着再增加哪些人手,思来想去都是朝中重臣,又不便离开长安。少保可有合适的人选推荐。”

李承乾说得很委婉,朝中重臣几乎都上年纪了,此番舟车劳累怕吃不消。

寒云想了一下,还真有一批年轻人推荐,这些人在今后都会给大唐作出巨大的贡献。

“我倒是有几人,不知太子殿下敢不敢用。”

“太保推荐之人,定能胜用。”

“马周,目前在中郎将常何家中,为其门客。此人可用。”

“阎立本,目前在吏部司封司任主爵郎中。此人可用。”

“袁天罡,目前在剑南道邛州任火井令。此人可用。”

“李淳风,目前在秘书监太史局。此人可用。”

选择这四人,寒云是经过了深思熟虑,马周自不必说,以后大唐的宰相,时年二十六岁,正是落寞的时候,让他协助统筹。

阎立本,时年二十六岁。大部分人都认为他善于绘画,其实画画只是他的兴趣,专业是建筑设计。

大唐很多皇家园林、宫殿建筑乃至很多大臣的府邸设计均出自他手,后来也做到了工部尚书的位置。

袁天罡,推测在三十岁左右,李淳风,时年二十五岁,两人均擅长于气象研究。李淳风更是第一个为风定级的人。

关键这四人,此时均算年轻。

魏征听完寒云的话,除了阎立本有所耳闻,其他三人完全陌生。不过他未见四人也不好反对,暂且不语。

“好!就按照太保的意思,孤就发出太子令,让他们即刻就来。”

“之前孤和魏大夫仔细研究了各地的上表,认为旱情比较严重有河南道的郑州、汴州和许州三洲。河南府已经发现有少量三州百姓向洛阳涌去。”

“河北道的恒州、定州、深州和赵州,四州最为严重。魏大夫便是深州人氏,有接到家乡来信,详细写了该地的旱情。”

寒云接了一句:“既然这样,我看,魏大夫负责河北道,我负责河南道。再把四人分成两组,马周和袁天罡跟随魏大夫去河北道,阎立本和李淳风随我去河南道。太子殿下中央调度。”

“益州的粮食调度到长安,我看就以云阳为义仓。扬州粮食调度到洛阳。”

“下月可以陆续从云阳调出粮食十万石。需要征用雍州各县和长安各商队的马车和沿线驿站的配合。”

“多少?”魏征一听寒云说光云阳就能调出粮食十万石,终于忍不住了,直接站起。

十万石,就是一千二百万斤,可以让十万灾民扛过去四个月。

李承乾知道云阳的五万亩玉米地就可以产出五十万石玉米,另外经过一个多月的采购,储存有二十万石的粟米。

留下全县一年的口粮十万石,云阳供销发货的三十万石,仍旧还有三十万石粮食。

李承乾此刻才明白为何寒云一开始给他学习的第一道题便是救灾,为什么要不留余力采购粟米还有玉米的全面推广。

难道他一开始便在谋划这些。

“救灾才开始,此番旱情一定会波及到关中地区,所以殿下应当将秋收时候的关中地区缺粮考虑进去,及早调度。”

寒云已经在计算玉米收获后土豆和红薯的下播,不出意外的话,刚好赶在关中秋收时收一波,此时他手里将有一百五十万石的粮食,这绝对是一个恐怖的数字。

如果再加另外一个高产作物,南瓜的话,粮食够应付灾民。反而现在寒云有点担心运力问题。

不管怎么说,这个消息对于魏征来说再好不过,救灾最难的是筹粮,其他都是小事。

“太子再下一个太子令,让受灾各州县,五日内把详细的受灾数据报上来,但凡弄虚作假、隐瞒不报,夸大受灾的,查一个就扔一个去大理寺先关着,待救灾完毕再一并清算。”

“请殿下向陛下上表,尚书右丞戴胄迁大理寺少卿,专职审查救灾过程中的贪污、渎职官员。”

“孤这就写上表,今日便呈交给父皇。”李承乾赶紧答应。

“我就先告辞了。返回云阳先安排一下,明日我再来。”

寒云说完,告辞离去。

李承乾将三人小会的事整理了一下,写好上表,亲自送去给李世民。

李承乾赶到的时候,恰好遇见李世民和长孙皇后进膳。这才想起忙了一天竟然还没有吃饭。

“高明来了,来,一起用膳。”

今日李承乾的表现令李世民刮目相看,刚才还在和长孙皇后谈起。

“儿,见过父皇、母后。”

李承乾在长孙皇后对面的案几坐下,有宫人赶紧上来晚膳。除了有个羊肉外,其他都是云阳供应的蔬菜和肉食。

李世民正好奇,桌上一盘黑黑的菜是何物,李承乾先解释道:

“这叫皮蛋,乃是用鸭蛋制成。云阳的特产。天热之时,配以粟米粥,口感很好。”

“朕是万万没想到,当初都不去的云阳县,能产出如此多的新鲜食物。高明是有事告诉朕吗?”

李承乾便把今日安排说了一遍,并将上表呈报李世民。

李世民并未急着看上表,而是想到寒云提到的五个人的调度,感觉比他这个皇帝还熟悉这些人的才能。

五人中,除了马周,其他三人李世民都记得,特别是李淳风,刚被他调入太史局。

问题在这五人是如何与寒云发生交集的。

长孙皇后看出李世民的迷惑,说了一句:

“二郎何必纠结这些,若都是可用之才,何需问出处。相当于寒少保一次给陛下推荐了五个栋梁之才。”

“寒云这小子,朕和他越熟悉,就感觉到越神秘。高明,你们安排的措施很好,实施的时候一定要严加控制,尤其是钱粮。如有不懂之处多问问寒云和魏征。”

两父子难得一起吃一顿饭,李世民也不再过问公务之事,反而多和李承乾交流处事做人的道理,直到最后李承乾告辞而去。

李世民突然问了长孙皇后一句:“丽质今晚睡哪?”

“此时应当在妾房内练字。”

“你知道丽质那个在哪里吗?”

李世民不知道该怎么称呼玩偶兔子,一边说一遍比划了,还用双手在自己脑袋做了一个兔子耳朵的模样。

“扑哧!”长孙皇后实在忍不住笑出声来,上次二郎在她面前扮笑还是十年前的事了。

那时候两人刚成亲不久,还是青涩少年少女。

“二郎是问软软兔吧?”

“软软兔?”李世民第一次听见这个名字。

“那是丽质给她的新玩物取的名字。难道二郎也想玩耍一番。”

“我就觉得稀奇,看看了。”

“我看你就别想了,妾都不能把它从丽质身边拿走。”

李世民没有再说,他就准备晚上等丽质睡着了,一定要看看棉花是啥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