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唐升官记 > 第65章 上河村的规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此去云蒙书院,两个目的,先去韦家庄子叫上贾茂,让他看看上河村的养猪。

在寒云的心中,计划将上河村打造成养猪基地,负责猪的扩繁,然后再推广到全县其他村庄饲养肥猪。

上次经过上河村就发现,此地平地极少,多为坡地和碎石地,种植粮食算不上好田,搞养殖倒是一个好地方。

最关键,上河村的村民有养猪的习惯,在大唐非常少见。

至于云蒙山,地势、气候、日照简直就是一个上佳的茶园。可惜云阳的百姓没有种茶的习惯。要说大唐种茶哪里强,向南看向剑南道【今四川】。

寒云突然发觉他好忙,太多的后世农业科技需要推广,太多的新品种需要培育。

到了韦家庄子,见到贾茂知道,昨日一天人均播种三亩,今日熟练一些可到四亩。五千亩全部播种完毕,大约三到五天。

寒云知道玉米播种后七天内便可出苗,其后越长越快。至于具体的防病虫、补肥、浇水等措施,在给贾茂的技术手册上写的一清二楚,寒云相信贾茂比他更懂。

寒云见一直在田边检查播种的贾茂问了一句:“先生,有一事需你与我同去。今日可否能离开一日?”

说实话,古代的农业专家和庄稼汉比他后世调研见到的尽心尽力多了,毕竟古代的百姓都靠田地里的粮食生存。

“县公有事请说,这里有庄子的佃农带着,那些前来学习的农夫大可放心。”贾茂轻轻拍了拍手上的泥土,看着已经完成快四成的播种,感到一丝欣慰。

每年都是这些农活,耕地、播种、施肥、除草、浇水,不知为啥,今年干得特别有劲。

“那就好。本县请先生随同去往上河村,共同谋划在该村搞养猪。”寒云知道大唐的农业专家可是种养、酿造样样都会。

贾茂万万没想到,县公刚开始种植玉米粮食,突然又开始搞起了养猪,那玩意儿怎么说呢?

产仔母猪难养,养不好,一年能下一窝就谢天谢地了,还特能吃。小猪只要能活下来,养大就相对容易多了,只是没有足够的粮食,单凭猪草喂养长得慢点。

古代养猪没有后世的科学精准养猪和生产线养猪概念,可以严格控制母猪的怀孕、产仔,以及仔猪的存活率。后世一头白母猪一年达到2.2胎,存活二十头左右的小猪。

寒云在后世调研养猪时知道,后世的白猪【常见两种,一种叫dLY三元杂交,一种叫pIc五元杂交】从生下到出栏【90到100公斤之间】需一百六十八天。

上河村饲养的是中国黑猪,和白猪相比,具有产仔多,适应力、生存力和抗病强,肉质好,肥膘厚的优点,至少在唐代肥膘厚绝对是优点。

就是料肉转化低,生长缓慢,从生下到出栏大约需要两百多天。按后世的饲养成本,不炒作一点概念,提高售价,养黑猪就是一个字,亏,养很多黑猪就是四个字,血本无归。

但是大唐的土地不算钱,环保不收费,人工低,猪草随便割,待玉米价同粟米后,便可以考虑用玉米制造饲料,规模化养猪就不是问题。

至于猪肉价格,寒云一点不怀疑大唐的肉食价格,一头一百四十斤左右【折合后世约90公斤,出栏重量】的毛猪,卖上四、五百文钱一点问题没有。三头猪的售价就等于大唐一户农家年均收入。

【《太平广记》记载:“唐龙朔元年,怀州有人至潞州市猪,至怀州卖。有一特猪,潞州三百钱,买向至怀州,卖与屠家,得六百钱。”龙朔元年和贞观元年的粮价相同,均是斗米五文。】

寒云需要解决在云阳推广规模养猪的仔猪来源,所以他把目光看向了上河村,准备搞一个种猪场,专门生产仔猪。

寒云第二个目的,是想说动傅奕能不能别搞高考培训班了,帮忙完善一下云阳县的教育体系。

在寒云的设想中,孔博士的县学堂就如同后世的高中。

寒云需要完善蒙学、职教体系,那些进不了县学堂,参加不了秋闱的学生,至少可以分散到云阳各处需要学识和技术的岗位上去。

比如商人和工匠的子弟,而且他还打算扩招女子学生。

对于第二个目的,寒云心里没底,不知道傅奕这个老头会不会暴走。

远远的,熊二看见村口站列着一大群人,看起来像是迎接县公。

寒云昨日在韦家庄子的一番表演,彻底打开了他在云阳的知名度。

还没到村口,村正伍魁带着全村老老少少,男男女女早早等候着。至于伍魁是如何知道寒云来了上河村,那就要问问这里的人以前做什么的了。

马车过来,伍魁赶紧上前候着,见到身穿青色官服的寒云下车,鞠躬见礼,恭敬说道:“上河村村正伍魁领全村五十三户村民恭迎县公。”

寒云回礼后说道:“上河村不愧在皇宫干过禁卫,不但提前知晓本县前来,迎接的队形都是如此整齐,本县实在是佩服的很。”

伍魁一愣,本能回头一看,身后的五十三户人家都按照各户为单位排列整齐,心中不禁苦笑一下,这还不是当初刚来云阳的时候,怕被当地之人驱赶,大家仍旧保持军武训练留下的习惯。

队列之中,除去伍战带去县衙的十四人外,还剩下一批年轻人,一看就是军武之人,站姿挺拔,目光坚毅,面色冷峻,浑身散发着肃杀之气。

“县公说笑了,那都是前隋的事了,现如今上河村都是大唐的子民。”伍魁赶紧圆场一番,想想上河村距离长安也就二十多里,有这么一批不受大唐军制管辖的猛男,也不算一件安心的事。

寒云呵呵一笑:“伍村正多虑了,本县当真是心中欢喜的很。强身护村,强军护国,没有一点问题。今日所有人都在,本县正好有话说。”

“县公请。”伍魁手一挥,迎接的人群散开一条通路。

伍魁前方领路,寒云跟着,来到村中三岔路口的一棵大槐树下,树下搭有一处不大不小的木台。

看起来似乎是村里举办重大节庆的地方。

寒云当仁不让,他是这里最大的官,几步跨上木台,开始他的表演。

“本县前些日子曾经从此地而过,便觉上河村与众不同,今日一见,令本县大开眼界。本县有几个问题先问问,看看你们是否如本县所想?”

台下众人纷纷议论,都在猜测县公会提什么问题。贾茂有了预感,多半是和养猪有关。

“本县第一个问题,谁家所养之猪,一年能产两胎?”

众人你看我,我看你,都知道母猪一年能产两胎,可那玩意儿不是和人一样吗?不是说能怀上就一定能怀上,也要看运气嘛。

场下有人小声说道:“我记得朱家的猪就经常产两胎。”

寒云看着朱戒,这小子已经跑去和他婆姨在一起了。离开村子去县衙当差已经有十多天了,还是第一次回家,趁此机会赶紧和自家婆姨热乎热乎。

“本县听见有人说朱家,可是上河村养猪第一的朱戒家?”

伍魁答曰:“正是。”

“哦,朱戒你和本县说说,为啥你家的猪就能一年两胎。”

寒云大致明白了,这里面涉及到一些羞于启齿的话,故而朱戒不好四处宣扬,倒不是他想隐瞒养猪技术。

“看你一个粗汉子,还怕这些,县公都问出口了,你还羞羞答答的。”说话的是朱戒的婆姨高兰。

“哦,你说说呢?”寒云没想到一个女子还有胆魄出来说这些。

寒云并非轻浮之人,而是要养好母猪,必须了解这些基本的科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