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声音洪亮,如像雷霆。
在戴元礼耳边轰!轰!轰!响声不断。
戴元礼被震得发懵。
呆呆的站着,泪水流下。
朱元璋哈哈大笑:“天下百姓都感动你的功德,戴元礼,这是你应当的。”
戴元礼跪下,大呼万岁。
众臣也跪下,三呼万岁。
呼唤声地动山摇。
在这本书里,作者心有所感,药神位应该是全体医者的,只不过戴元礼做的更好。
希望更多的医生,如戴元礼一样,披星戴月,一心为了百姓。
普及医疗知识,写清楚每个药方,看病不要钱,用药换药,大兴中医。
不畏强权,据理力争,不爱财,心有医德。
戴元礼都做到了,面对御史,出言相怼,面对百姓,不收分文。
能把百姓无食,在奉天殿大声说出来,给朱元璋的盛世泼冷水,又逼着朱元璋拿银子。
为了百姓命都不要了。
这份气魄,其他人比不了。
朱雄英真心实意的磕头,一个人能力再大,也只能停留在纸上,沦为空谈。
没有戴元礼这个太医令,朱雄英真做不到每个乡村都有医生。
并且,把他们管理的井井有条。
望着在细雨中痛哭的戴元礼,朱雄英真的为他高兴。
朱元璋眼睛也红了,抬着头,看着空中云卷云舒。
第一台拖拉机,被兵部的人抢走了,兵部人多,都是带兵打仗的,又有力气,范敏气的大骂也不管用。
皇城卫大营,点兵校场。
一众大将一字排开,朱元璋、朱标、朱雄英站在台子上,徐达等大帅跟随左右。
三通鼓响,朱元璋看着校场三万将士点点头道:“朕的勇士们,你们是好样的,朕要嘉奖你们。
明军威武。”
全体将士:陛下万岁。
朱元璋振臂高呼:“明军威武。”
陛下万岁。
朱标咧咧嘴,父皇的口号很管用。
不如说,父皇在军中的威信非常高。
只要他站在那里,就是士兵们的主心骨。
这些都是退下来的老兵。
自从兵部整改之后,兵户取消,实行了义务兵和自愿兵。
就是募兵制和义务制的结合。
不管义务还是募兵制除了需要钱之外,好处非常多。
最起码能保证军队的年轻化,专业化。
还能调整将领,军队不再是将领的一言堂。
民兵乡勇,预备役,义务兵,自愿兵,组成了大明军队体系。
复杂中又不简单。
今年第一批退役的士兵就有十万之多,这里的三万,是立功授勋,思想理念最符合朱标设想的一批老兵。
面对各地不断辞官的大明朝廷,朱标要把这三万人分配到不同的位置。
填补朝廷空缺。
很多乡长,里长已经超过任职年限。
需要更换,也必须更换。
干的好的往上提拔。
看看气氛到了,朱元璋示意朱标。
朱标走前两步,敲敲话筒,校场上几十个大喇叭同时传出咚咚的声响。
朱标看着士兵们,个个戴着大红花,一手按刀,一手拿着委任文书,轻声开口道:“各位将士,欢迎你们回家。”
三万大军同时大喊:“太子千岁,太子千岁……”
朱标伸手压了压,声音戛然而止。
朱标笑道:“明天,你们就要脱下甲胄,换上官员的衣服,去地方任职,战场变了,本太子希望,大明军敢于拼杀的精神永不改变。”
三万将士大吼:“陛下万岁,太子千岁。”
每一个人的眼睛里都充满激情,三万年轻的脸庞,热血沸腾。
从今天起,大明官场再也不会是士绅,豪族的一言堂。
朱标相信,每年退役的士兵,每年毕业的大明学子,每年恩科的学子,将会推着在任的官员,一步一步的往上爬,能者上。
十年之后,六部尚书的位置,必定是现在这三万人之中的某一位。
到那时,大明官员财产全部公开化,他们想的不是贪,而是怎么把事情办好,不被弹劾,不被后来者挤下去,在有限的任期内,善始善终。
三年,五年一任,再有本事,任期到了也要挪位置。
即使是尚书,也只有五年任期。
到了就要退,退就要权力交割,财产清算。
大明的官员,再也没有任何一个位置能够干到死。
皇帝都不行。
因为,朱元璋已经在做权力交割。
退位之时,他想留给朱标最稳定的朝廷。
朱标继续回去办公,朱元璋去了工业岛,朱雄英跟着,马皇后正在点戏。
看到朱元璋扭过头,把戏谱藏在身后。
朱元璋陪着笑:“妹子,听戏呢?”
马皇后道:“嗯了一声。”
朱元璋坐下,搓搓手道:“妹子,咱们俩一起听呗。”
朱镜静站在一边,倒茶。
又劝了多时,马皇后才把戏谱给了朱元璋,声音冷淡道:“听完快点走,咱这装不下你这尊大佛。”
朱元璋也不闹,翻开看着,穆桂英挂帅,收姜维,打金枝,秦香莲,卷席桶,下陈州,等等。
朱元璋点个,“二楞娶妻”,开唱。
马皇后没吭声。
讲的是二愣子和他媳妇,因为回娘家两口子吵架,然后又和好的事。
我的孩他娘啊,双手抱起我的妻,苦辣酸甜涌心里,二楞我人傻不配你,这些年,这些年没少让你受委屈,今天你要和我把婚离?我有几句话说给我的妻,常言道要吃还是家常饭,要穿还是粗布衣,粗布衣……
特别是唱到粗布衣的时候,朱元璋想起自己刚娶马皇后时,泪水擦不净。
马皇后也掉眼泪,两个人默默的手握着手,他给她擦,她给他擦。
朱镜静被喂了一把狗粮。
这几年自己过的很充实,几个弟弟,妹妹也都来帮忙,金陵商贸做的风生水起。
毕竟独家垄断,别人也学不来,眼馋的多了,放开技术他们也学不明白。
在新商品的刺激下,大明希望大学一票难求,从最开始的嗤之以鼻,出门拉学生,到现在的挤破门槛托关系。
然而朱标校长调整了政策,每个乡里取一,不看分数,不看出身,只要是大明百姓,都可以。
只要是祖上不是贪官污吏,不是豪绅地主,没有犯法的大明人。
年龄在15岁到20岁之间,村里推荐,乡里选拔,最后定下名字。
全乡公布一个月,各村里长,乡长签字保送,然后直接去希望大学入学。
城中居住的大明百姓走朝廷乡试,殿试之路。
听父皇说,希望大学今年毕业的学生,将会有一大半去地方任职,官不大,但是这是个机会。
还有一半人,将会和工业岛的大匠们去各地开办加工厂。
带动百姓进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