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明风采 > 第122章 流言蜚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腾毅想起来自己当时是怎么坐上尚书位置的,那是朱标太子提拔,没有朱标自己上不来。

如今有人搞朱标儿子,

自己怎么也要豁一把,牙一咬,心一狠道:“陛下,臣完全赞同大理寺卿的意见。”

朱元璋手指轻扣椅子扶手,一声声轻微的响声震的众人心头发麻?

陛下要动孔家吗?

好一会朱元璋道:“这件事情先到这里,众爱卿平身,今天咱找你们来是有事相商。”

众人再次落坐,心里琢磨不定。

众臣突然就觉得不对味了,不讲了?结束了?

一琢磨。

不对,妈耶,今天是大瓜。

先是杀李恒,扯出胡惟庸,吕本,吕氏合谋杀皇太孙案,赤裸裸的谋反。

这是给死了的几万人定了性质,那就是他们颠覆皇权,都该死,必须死,没得商量。

然而左都督御史安然,突然提出孔家希大为曲阜县令。

这是什么意思,能让左都督御史安然二品大员,亲自下场去怒怼一个小小县令,那么希大为背后的孔家,在这场颠覆皇权政变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特别是陛下提了一嘴兵部尚书吴琳。

吴琳怎么说的?

谁敢颠覆皇权,我兵部的人不答应。

然后陛下跳过礼部尚书宋濂又问腾毅,腾毅怎么说?

完全同意大理寺处理结果,就是按照大明律来,变相的支持大理寺卿李靖的灭十族。

孔家在礼部已经不是铁板一块了,陛下把腾毅调进礼部,就是分化孔家的权力。

孔家真的参与这场皇权颠覆案了?

他怎么那么大胆啊,谁给他们的信心,嫦娥姐姐吗?

朱元璋看向宋濂道:“宋爱卿,你掌管礼部,有没有想要说的?”

宋濂上次被朱元璋派往广州,架在火上烤余波未尽,这事说啥也不想在参与。

刚才朱元璋说这件事过去了,但是绝对过不去。

宋濂知道,新思想出来了,时代变了。

赶忙道:“陛下,臣有罪,臣对官吏考核不严,这才滋生出如此胆大妄为的曲阜知县,臣请陛下治微臣失察之罪。”

朱元璋摆摆手:“爱卿为国操劳多年,咱一直念着你的好,怎么会怪罪于你?咱看你儿子干的不错,提宋遂,宋慎中书舍人,宋爱卿平身。”

一个是宋濂的兄弟,一个是儿子。

朱元璋以退为进,看着是给宋濂一家升官了,其实是把宋濂一家老小都卷了进来。

宋濂咬咬牙:“臣谢陛下,臣有本要奏。”

朱元璋嘴角上扬:“宋爱卿请讲。”

老家伙,咱也没办法啊,谁让你是文学界的泰山北斗,你不出来走两步,天下读书人怎么能支持我?

宋濂道:“臣推荐一人可为曲阜知县,礼部礼仪领班孔议。”

好一个宋濂,直接王炸。

希大为是孔家旁系,这次直接上直系。

到时候杀十族,一个也跑不了。

朱元璋看向吏部赵好德。

赵好德想了想道:“臣也觉得稳妥,臣回去就写奏疏请陛下批阅。”

朱元璋点点头道:“曲阜民生沸腾,咱很是担心,李文忠都督可愿意走一趟?”

回去写奏疏?

老子断了你的念想。

李文忠抱拳道:“陛下有何吩咐?”

朱元璋道:“李都督,抽调皇城三卫去往曲阜,以震民心,着兵部命山东指挥使听候差遣。”

吴琳和李文忠领旨。

老子用兵给你曲阜围起来,只要你奏疏一到,就开杀。

你吏部不是想当好人吗?

我就看看你怎么当好人的。

这个时候,在看不出来朱元璋要干什么,那基本都是傻子了,朱元璋要收孔家的税,但是朱元璋以前规定的孔家不交税,那条政策怎么办?

没人敢提。

大明律改了,孔家不交税,那是过去的事了。

李恒这会还没走呢?要不陪他一起?黄泉路上有个伴。

西天虽好,愿君独往,死道友不死贫道。

理由?谋杀皇太孙朱雄英的理由够不够?

朱元璋虽然把这件案子按下去,并不代表朱元璋不追究,只是放缓,这是一把刀,灭十族的刀,砍尽杀绝。

收个税需要费这么大劲吗?

答案是会的,动孔家,就是动天下文人的利益,能被天下文人骂死。

但是,要是孔家和谋杀世子的案子有牵连,那又是一回事,朱元璋干的隐晦,众人想的也隐晦。

朱元璋要的就是这种效果,天下文人有信的也有不相信的。

只要声音不一样,那么孔家就会跌落神坛。

天下人会想。

莫非孔家的后路都铺好了,押宝押到朱允炆身上了?

也许胡惟庸和吕本势大,当时也是昏了头。

只要有流言蜚语,朱元璋的目的就达到了,水浑了,就能摸鱼了。

水不浑,还有大明邸报,不混都难。

朱元璋需要去洗吗?根本不需要。

谁自证清白,谁拿证据,自古就是这个理。

污蔑只是简单的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或者一句话的无心解读。

孔家要极力甩掉这种怀疑,他要找证据甩锅。

就像亚历山大东征,只需要写一本书,在泥地里埋上两年,然后挖出来甩你脸上。

怎么证明是假的?

就像巨石阵,没有照片被曝光,你想证明是现代产物,一百张嘴也说不明白。

能找到证据吗?

朱元璋要做的就是先统一大臣们的思想,我要收税,你们谁同意,谁反对?

凌驾于大明律的人,大明不会有。

李恒一开始不杀,为什么现在杀?

这就是震慑。

没有李恒,还有王恒,刘恒,等等恒。

也是告诉众臣,朱雄英的事情结束了,我已经腾出手可以干别的了。

太子妃都能杀,还有什么不能杀?

骂我暴君也好,骂我屠夫也罢!

宋濂文人代表,最后朱元璋才问宋濂,宋濂也想装乌龟,这事太大,宋濂扛不动。

朱元璋毫不客气,老子把你兄弟提上来当礼部舍人,你不干,我让你兄弟干,你兄弟不干,我让你儿子干,不信你试试?

同时给了恩惠,实际上也是威胁。

宋濂只能妥协,自己老了,活着还能把握一下局势,自己死了以后的事就不好说了。

宋濂心中很明白,一直都很明白,陛下要推行改革,挡这条道上的国公新贵,甚至一些淮西老人都支持了,金陵周边已经被陛下秋风扫落叶般一样,全部分给百姓。

然而,那些离金陵远的确实困难重重。

文人带头抵抗新政,老百姓懂个啥?文人世子说啥就是啥,百姓是盲从的,他们村里还是士绅地主,德高望重的宗族老人,说了算。

今天不跟在他们后面,明年就没有地种,要饿死人的,

皇帝?

天高皇帝远,天下那么大,他能管到这里来吗?会在乎自己这个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