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明风采 > 第32章 大医医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丞相胡惟庸还在牢里,现在所有事情朱元璋亲自御批,每天要看上千道奏疏,处理大小事情千余件。

关键很大一部分奏疏是问安的折子,废话连篇一万字,最后一句才是自己要解决的问题。

朱元璋想骂娘,你要是开头写这一句话,老子也不会看你九千九百九十个字了,你老母!

这不是坑皇帝吗?

现在倒好,坑爷的也来了,皇太孙啊,你不能这样啊,十多万字,你爷今晚不用睡觉了啊!

想想十万文言文的含金量,朱元璋头皮都是麻的。

朱元璋废丞相制,在当时情况之下,绝对可取,得位最正的皇帝,杀伐果断,权力绝对集中,真的有利于各项政策实施。

快速恢复国力,恢复民生等,真的是有利的。

但是,这条制度其他皇帝未必可行,最重要的一条是,其他皇帝没有朱元璋这铁打的身体,钢的意志。

一天上千份奏疏,每一份都不能马虎。

当皇帝使我快乐,而不是做牛马,后来的朱棣顶不住,朱由检也顶不住。

开局一个碗,结束一棵树,来的时候多干净,走的时候多清净。

重八朱元璋,二八一十六,刚好十六个皇帝,结束于崇祯。

时也命也?

南书房朱元璋颤颤巍巍打开厚厚纸包,撕掉封印。

心里给自己加油打气,才早上而已,大孙子写的,我要一字不落的看完,争取一上午完工。

大孙子朱雄英的小脸不断在眼前晃动,朱元璋的脸上,难得爬上一丝温柔。

奏书打开,上面是一纸书信,信封之上“皇爷爷亲启”,下面是厚厚的三本大书。

拿起信封,书上赫然写着,大明中医学院实施细则。

朱元璋疑惑了,大孙子算算时间也刚到苏州吧,怎么捣鼓出来个什么中医学院?

是病怕了?还是对病有阴影了?皇宫之内有的是御医,不行咱在找,为何弄个医院,这不是劳民伤财吗?

不行,不能让大孙子路走歪了啊,这小孩子肯定是听从别人满口喷粪,王景弘和吴影是干什么吃的?该杀!

朱元璋不高兴了,倔着胡子拆开朱雄英的信封,熟悉的字体跃然纸上。

抬头一句便让朱元璋没了火气。

皇爷爷在上,孙儿雄英叩首,

离开金陵之时,孙儿回首相望,泪满衣衫,晨雾之中,皇爷爷身影依稀,孙儿心急如焚,如燃五内,却不得不身向苏杭。

一路上,孙儿所见,百姓衣不遮体,食不果腹,更甚者病无可医,病无医士,病无药石,病死无所埋。

孙儿每想起皇爷爷敦敦教诲,不禁心如刀绞,感同身受,天下百姓何其苦焉?

没死在报国路上,没倒在父母床前,却死在医之无门上,百姓尊陛下为君父,君父怎会不疼其子女乎?悲也,痛也,惜也。

开国以来,百姓无不振奋,共拥大明,然病之痛,却眼睁睁妻离子散,儿子失父,母亲失子,人间惨剧,每每上演。

孙儿实在不忍观,不忍看,每每梦里而回,耳中只剩百姓之病吟。

有幸,楼英神医跟随,才稍安孙心,一人之力,医治者杯水车薪,孙儿有感而发,立下宏愿,定要大明百姓,大明之臣民,病有所医,病有所看,病有所医石也。

初到苏州,走访无数,才定下大明中医实施细则,以呈陛观,孙儿不敢居功,全凭皇爷爷定夺。

孙儿之想法,

学院和医院相辅相成,不可分割而治,钱粮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民之所养,反哺于民。

关于怎么挣钱供养学府,朱雄英说了自己的想法。

世族的钱……

士绅的钱……

壕商的钱……

大地主的钱……

有钱人的钱……

再有钱也会有病,有病,嘿嘿……

至于老百姓来看病,尽量免费。

区分百姓也简单,穷也是一种病,穷苦一眼可望,医士的望闻问切,怎会看不出来有钱没钱?

穷苦大众要补贴,这是医德。

这是升迁重要标准。

郎中行医,医士坐诊,中医研方,大医教学,药神乃国之柱石。

下医,医士医民,

中医,中医传承,

上医,大医医国。

此乃孙儿所办学院之宗旨。

苏州学府为试点,望皇爷爷恩准,孙儿定当竭尽所能,实现天下臣民,病有所医之宏愿。

不留遗憾,只望天下之百姓,真心实意喊陛下一声君父,君父百姓互不敢忘。

一篇小作文挥挥洒洒都是钱,然后就是朱元璋爱民,朱元璋伟大,朱元璋光荣。

朱元璋满面通红,被夸的不好意思,

好半天拍拍脑袋喊道:“传太子,传当值御医,都到勤政殿来。”

吴吉祥应了一声拔腿就跑。

太子被禁足十天就解封了,主要是事情太多,朱元璋忙不过来,胡惟庸案一股脑交给太子朱标,该抓的抓,该杀的杀。

朱标是一个也没杀,和胡惟庸直接联系的也就百十人,砍了也无所谓,现在都察院,刑部,大理寺,亲军都尉府,校检司的牢房里都关了上千人。

但是没有一人牵扯到东宫太子府,这样不行,那就继续抓,让他们咬,咬吕本,咬太子妃。

这才是多抓人的本意。

最近因为丹阳灾荒,邓士元又参了一批,其中户部人员牵涉甚广,脉络也很清晰,以郭恒,涂节,陈宁等为首,吞没粮仓无数。

朱标翻看着案件进程,看着密密麻麻的名单,理清着他们复杂的关系网,脑袋快速运转着,把控着案件走向,缓缓的,有意无意的正在向东宫靠拢。

那将是一场绝杀,是整个胡惟庸集团向太子妃的绝杀,他们应该一起走,历史名词朱标都想好了,胡惟庸篡权谋国,勾结吕氏,被朱元璋皇帝灭之,吕氏打入冷宫。

多么好的结局啊!美味无比,皇家不用背上任何骂名,纯洁而又高尚。

揉揉眉心,刚翻开一页人名,太监吴吉祥传来陛下旨意,朱标问道:“父皇为何唤我?”

朱标从来没想过朱元璋有一天会冷淡自己,喊自己无非商量什么事情,大概是胡惟庸案,不过问清楚点,可以提前多想想。

吴吉祥不知,朱标也没说什么,起身就走,身后跟着云奇小太监。

来到勤政殿,几个御医正在争相翻看书籍,幸好,都是白话文。

但是这十万字的白话文也不是一时半刻能看完的,况且里面都是条条框框,需要仔细琢磨。

同时,御医们心里也琢磨,为什么要白话文呢?

这是朱雄英的主意,既然是条条框框,那就要百姓一眼能看懂。

省的到时候笔杆子在你们手里,你们当妖魔鬼怪去解释经义文章。

扭曲事实,混淆视听。

条条框框反而成了百姓的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