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幻想三国从反白衣渡江到三兴炎汉 > 第171章 曹子文势压中原 邓士载兵锋南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71章 曹子文势压中原 邓士载兵锋南指

建兴元年(黄初五年),是历史性的一年。在季汉政权交接与官场震荡的驱使下,三家在多地大打出手。然而这本应降于季汉的危机,反浇灭了其尚处萌芽中的内斗之火,上下一心,一致对外,打了一场漂亮的防守反击。使这场主少国疑的危机得以平稳度过。

建安二十四年那场战役走向的改变,终于还是引发了连锁反应。

汉吴湘水之战不仅保住了蜀汉第一大将关羽,同时使损兵折将的势力变成了东吴。而接下来关羽为以打促和发起对江东的主动进攻,更使东吴元气大伤,汉吴之盟较之联姻时期更加紧密,达到了边境不驻兵的地步。也使刘备发起双线作战成为可能。

而刘备、诸葛亮、法正、关羽合力发起的关中——荆宛战役(襄樊地区的第三次争夺)则将曹操压在孙刘头上的铁板撬开了一条裂缝。此战,蜀汉一举鲸吞曹魏关中军五万人马,大将曹真、张合殒命汉中。尤其是后续曹操发起的复仇战役,又以不合时宜的头风发作戏剧性收场。致使这个裂缝成为了既定的事实。

虽然曹彰夺取江夏、庐江扳回了一些局势,却又在南郑——上庸——襄阳及后续战役(襄樊地区的第五次争夺)中输的一塌糊涂。至此,原本“华夏大地虽三分,魏居九州有其二”,人口兵力,双双大优,平稳发育,一波推平的情形。在曹魏集团围绕襄樊重镇进行的五次战役展开中接连失利下,局势的天平竟再次回归平衡。

当下的境况,对曹、刘、孙三家而言,都可谓是“能主宰未来数十载”之大变局!或许是打累了,或许是给祭祀对象一个面子,三家默契地以和平的形式度过了公元225年的上元节(元宵节)。

然而明面上的相安无事,掩盖不住背地里的暗流涌动。春耕结束没多久,曹魏方面就又有了新动作。

十万人级别的调动想要掩人耳目几乎是不可能的,中原异动的消息很快就被季汉细作探知。

只不过,曹彰本来也没有准备要掩人耳目。

自从刘备起势后,曹魏在两家大规模战役中就没占着过便宜。所以既然战术上低人一等,为什么还要死磕到底呢?于是乎在局势的变化下,曹魏集团选择了扬长避短,开展了针对季汉的长期政策——疲汉计(详见一百六十一章)。其实所谓疲汉计,亦不过是趁着季汉还没有发育起来,用现有的优势玩消耗罢了,没什么高明之处,然而却是个近乎无解的阳谋。

曹魏的力量布局如下:

雍凉二州防务由司马懿总管,下辖主将郭淮、郝昭,大将夏侯霸、陈泰、徐质、王双、王基、孙礼、胡遵、戴陵、秦朗等。但由于满打满算只剩下五万可用兵力,故将人口、兵力、物资进行全面收缩集中,仅做重点防备。又将天水、南安一带搞得荒无人烟,以为缓冲地区。

与强将寡兵的西线相反,东线扬徐二州防务由臧霸主管,贾逵主谋,曹彰遥控,下辖主将文钦、王凌,大将诸葛诞、乐綝、许仪、张虎等,拥兵七万。看似武将质量下降一大截,兵力也没比雍凉多多少,但是应付东吴是绰绰有余了。

至于河北嘛,四方安定了,土地也基本开垦完了,再留兵有个锤锤用?故除驻有两万军用以预防不安定因素外,已尽数迁至中原。

中原一部在南郑——上庸——襄阳战役中是损失最大的,但有了河北八万生力军和海量物资的补充,也算是兵多粮广了。如果再加上洛都的十万常备机(救)动(火)力量,荆宛一带甚至可以短时间内集中二十三万大军。一切军机大事由曹彰亲自坐断,下辖刘晔、蒋济、程武、文聘、夏侯尚、田豫、邓艾、胡质、毋丘俭等,更有曹休主管前线诸事。真可谓是谋臣如雨,将星如云。

理想中常态情况下,中原大军(常备十三万)一分为三,一支前线作战、一支后方休整、一支作为接应,以车轮战的形式在边境打长期消耗。同时广撒细作于荆州各地,打探情报、散布谣言。如果季汉调大军应对,则转入守势,彼势难持久。而一旦季汉兵力分散,当即全军梭哈,以雷霆之势席卷荆襄。

如此逼迫汉军进行对等消耗,最终疲于应付。又因为此战术两边防守,中间压制,形如三尖叉,如是,曹魏高层称之为“三叉戟战术”。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这个战术旗开得胜的第一步,是需要将“叉尖”送入敌军要地。制造足够的声势,才可能以小股部队撬动大部力量,否则战线汉近而魏远,很难起到对等消耗的结果。

如此重任,理应慎重,故中原文武大多认为是役应由沙场宿将文聘打头阵。文聘虽是降将,但随驾多年,战功赫赫,亦自认为当仁不让。

但是结果出乎意料,曹彰另有人选。

“邓艾何在?”

“末……末将在!”

“今与汝军马四万,可有胆与孤溃师斩将,先声夺势否?”

“敢!”邓艾答应的甚是干脆。

曹休不明所以,附耳低语道:“此子年不及而立,又未经大战,如此要事,恐难胜任,王兄其莫要托大也。”

曹彰笑道:“贤弟勿虑,孤心中有数。此子屡立奇功,然人微言轻,蜀军不识,必生轻慢。孤料此功必落邓艾之手也。”

曹休虽然没见过邓艾作战,但对这个族兄的水平是一百个信服,亦不再多言。

忽侍中刘晔道:“王上之策,必有深意。然臣以为兹事体大,还谊慎重,纵邓士载天纵奇才,亦需遣人接应,以备不测。”

曹彰对此亦以为然。余者以曹彰威信素着,加上带头的曹休、刘晔皆无异议,遂亦就此打住。

计议已定,乃令邓艾为先锋,胡质作副将,望襄阳进发,又遣文聘、刘晔率军两万压阵。

曹魏这支最锋利的戟刃,出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