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半个月时间,因为李世民的一颗心全都放在李承乾的身上,就连国事都没有太多的心思处理。
而随着日子越来越临近元正,距离一众藩王出封地就藩的日子越来越近,朝廷的气氛变得波诡云谲起来。
这段时间除了王剪被李世民宣去东宫探望李承乾的情况,其余大臣想去看一眼李承乾,都被李世民拒绝。
不是李世民不想给这帮大臣探望太子,而是现在太子的情绪不稳定,这帮大臣来了反而会坏事。
东宫。
明德殿内。
靠近床榻的地方,一股浓郁的草药味传了出来。
此时的大殿内,只有李承乾、王剪、孙思邈和几个宫女,李世民和长孙无垢等人都不在。
躺了半个月的李承乾,他双目怔怔地看着头顶的高大横梁,整个人看起来没有丝毫的活力。
而孙思邈则保持一副慈祥的脸色,在小心翼翼地给李承乾受伤的腿换药。
等孙思邈换好药后,李承乾忽然出声道。
“除了王大哥留下来,你们都下去吧。”
“孤有些话,需要跟王大哥说一下!”
听到李承乾的命令后,守在大殿内的宫女是侍从,他们行了一个礼后便快速地离开大殿。
孙思邈朝王剪眼神示意了一番,随后也收拾好自己的东西,随后背着药箱离开了东宫。
这几天是关键时期,白天基本上都是他在给李承乾的腿在配药换药,到了晚上则是那帮御医轮流守夜。
随着众人的离开,宽敞的明德殿内便只剩下李承乾和王剪两人。
沉默了数十个呼吸的时间。
李承乾声音嘶哑询问道:“王大哥,如果孤的这条腿瘸了以后,父皇会更换太子吗?”
王剪笃定地回道:“不会!”
看到崇拜的王剪如此直截了当地回答他的这个问题,李承乾的脸色微微一变,如果认真细看他的脸色,会发现他的脸上竟然带着一抹淡淡的欣喜。
李承乾满怀期待地询问道:“王大哥,为何你会如此笃定?”
王剪轻声说道:“太子殿下,只要你能保持宽厚待人的本性,做到跟陛下一样广开言路,善于使用能臣。”
“即便你的腿不能恢复如初,你也是一个能带领大唐百姓过上好日子的帝皇!”
“再加上自古以来立嫡长子为皇帝的传统,朝中的大臣也会全力支持你登基!”
如果李承乾知道数百年后的那个大明朝,有一个几十年都不用上朝的君主,却能把权力都集中在他的手中。
谁不定这一个案例,一定能给李承乾带来无穷的动力。
李承乾忽然问道:“王大哥,你会一直支持孤登基吗?”
呃...
王剪没想到李承乾会问出这个问题,让他短时间愣了一下。
他当即回道:“太子殿下,我自然会全力支持你登基。”
得到王剪的保证后,李承乾的脸上顿时露出一抹笑容,他惊慌的心情也变得出奇的安稳。
李承乾知道现在身为中书令的王剪,已经成为朝廷上实力最强劲的大臣之一。
如果等二蛋、薛仁贵、许虎、席君买和苏定方等人成长起来,再加上从马家庄出来的一帮入朝为官的人。
韩国公府的势力,绝对能和关陇世家和河东贵族等势力掰掰手腕。
这还没算上程处默、房遗爱和尉迟宝琪等人,如果把这帮人也归属到韩国公府的势力范围内,那王剪将会是大唐的第一权臣。
只要能得到王剪的全力支持,李承乾就能得到整个韩国公府势力的支持。
这个问题是李承乾躺在床上半个月的时间,所梳理出来的最终结果。
接下来王剪和李承乾两人东一句西一句地聊起天来,在王剪的有意引导下,李承乾的心情也变得开朗不少。
就在两人聊得不亦乐乎时,李世民和长孙无垢两人从大殿外走了进来。
他们夫妻二人听到李承乾久违的笑容后,同步地转过头面面相觑一眼,长孙无垢的眼眸里竟然泛出一丝雾水。
他们很快回过神来,并慢步往床榻的方向走去。
李世民朗声笑问道:“高明和王爱卿在聊什么呢?朕在大殿外都听到你们的笑声?”
王剪听到身后传来李世民的声音,他立即转过身行礼道。
“参见陛下,皇后娘娘。”
李世民摆了摆手说道:“王爱卿不必多礼,快快请起吧。”
而长孙无垢也是一脸笑容地朝王剪点了点头,随后坐到床榻边对着李承乾嘘寒问暖起来。
他们发现爱子李承乾今日的双眸,又恢复了往日的神采,他们二人心里对王剪充满了感激。
王剪看到他们三人要聊天,于是他也提出了告辞道。
“陛下,皇后娘娘,太子殿下,臣还需要会中书省处理政务,就此先行告退。”
李世民轻声说道:“王爱卿辛苦了!”
看着王剪快步离开的背影,随后李世民又转头和李承乾说话。
只是李世民看向李承乾的眼眸深处,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歉意。
...
时间过的飞快,转眼便到了贞观七年的年底。
这几天大唐各州郡的刺史纷纷赶回长安,准备参加一年一度的述职报告,顺道在元正佳节的时候回老家过年。
而西域诸国派遣的使者,也提前了将近十天的时间来到长安,并且在皇宫周边的驿站等候。
这些西域藩国的使者携带的朝贡之物,比去年足足多了一倍,可见他们内心的慌张。
夜深人静之时。
甘露殿内烛火通明。
李世民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大殿内,他目光怔怔地看着不远处的烛火,看着烛火随漏进来的寒风而左右摆动。
在他前面的案几上,一张洁白的宣纸上写了两个人的名字。
其一是蜀王李恪,其二是越王李泰。
虽然李承乾在王剪的开导下,看起来情绪还算稳定。
可再过一年半载,李承乾知道他的腿伤好不了,而且走路一瘸一拐时。
恐怕他的性情会发生变化,并且文武百官也会有不一样的声音。
李世民作为一国之君,他不敢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李承乾的身上,他必须要做两手乃至三手的准备。
沉默了许久。
最终李承乾拿着笔架上的笔,把蜀王李恪的名字给划掉,只留下越王李泰的名字。
李世民心里十分惋惜地看着李恪的名字,随后无奈地叹气说道。
“就青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