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与贞观前期犯言直谏不同,缺少了长孙皇后和魏征的制约,长孙无忌逐渐放飞自我。】
【公元649年,太宗李世民去世。
长孙无忌以先帝托孤重臣,新皇帝亲舅,功臣领袖的身份进入了高宗时代,正式开始了他权倾朝野的政治生涯。
但也标志着他人生的转折。】
【在高宗朝,长孙无忌暂缓了贞观后期与周边的战争,与民休养。
完善了唐朝的法律体系,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在外戚身份的底层逻辑中试图专权,排除异己,力图专权的用心已经昭然若揭。
然而,尽管长孙无忌在政局中的影响越发明显,但他与高宗李治的关系仍然维持良好。
直到他阻拦了李治的爱情。】
爱情,垂下头的武媚娘眼睛里面有一丝嘲讽。
只怕是长孙无忌这个舅舅也完全低估了皇帝这个外甥了。
他们之间哪里有什么爱情,有的无非是政治利益上的同盟而已。
自己不甘心于就这样碌碌无为的过一生,而李治这个皇帝却不甘心于权力不在自己的手中。
所以他们当初才会一拍即合,至于其他的不说也罢。
【为了能够在废立皇后的问题上松口,李治带着武则天亲自访问长孙无忌家。
尽管长孙无忌明白李治的用意,但他选择了回避,留下了尴尬的李治和不悦的武昭仪。
此后,任何为李治说情的人,即便是同期的贞观老臣都受到了长孙无极的对击。
至此,长孙无忌正式站在了高宗的对立面。】
【而嗅到了政治机遇的中下层寒门地主毅然选择和高宗统一战线。
最终,在公元655年,获得大多数人支持的高宗李治册立武昭仪为皇后,同时标志着长孙无忌与李治的矛盾加剧。
而后随着时间推移,长孙无忌开始为自己之前的嚣张行为付出代价。】
在公元659年,一些曾被长孙无忌羞辱过的贞观老臣借太子洗马韦季方因与李巢结党自杀未遂之事诬告长孙无忌是主谋,计划构建皇帝身边的忠臣,从而让长孙无忌把持朝政。
这一计划最终败露,为了掩盖罪行,韦季方便想要自杀。
史书记载高宗得知这一消息后大为震惊。】
【虽然反复要求许敬宗调查清楚,但并没有给于长孙无忌申辩的机会,而是选择保留他扬州都督一品的待遇,并将其流放。
然而,仅仅三个月后,许敬宗趁着高宗要重审此案的机会,派遣大理政袁公瑜等人来到黔州对长孙无忌进行刑讯逼供。
最终,在公元659年自缢而死,享年63岁。】
长孙皇后由着自己依旧作痛的额头,不光忍不住落在一旁自娱自乐的小儿子身上。
完全看不出来这个软糯可爱的小儿子竟然有这等心思。
不过长孙皇后的政治敏感还是有的。
只怕是其他的都是假的,倒是想要借此机会铲除一些世家把控的势力才是真的吧。
世家终究是威胁到了皇权。
而这些世家势力的代表人物便是自己的兄长。
作为母亲的哪里还能不了解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性格。
她这个儿子虽说完全看不出来以后的心狠手辣,但也是个聪慧的。
怎么可能会因为什么狗屁的爱情……
只是自家兄长落到这种结局倒也不全然无辜。
真的是没有了约束就飘了。
【或许人们不解,长孙无极身居宰辅数10年,为何会一朝衰败,甚至不得善终。
首先,长孙无忌作为外戚,随着李治成年,他逐渐失去了控制朝政的正当理由。
虽然他与太子李忠保持亲近,但当武昭仪登上皇后之位后,李忠也失去了太子的身份,使得长孙无忌再次失去了政治立足点。】
【另一方面则是许敬宗在诬告长孙无忌时对李治的陈词。
长孙无忌与先帝共谋夺取天下时展现出卓越的才智。
他在担任宰府30年间威严备受百姓敬畏。
可以说长孙无忌“威能服物,智能动众。”
一旦他要举事谋反,必成社稷大患。】
“如此说来会被皇帝铲除倒也不奇怪,毕竟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啊!”
汉宣帝刘洵觉得这种场景实在是太熟悉了。
这不就是和自己前期一模一样嘛。
同样的都是权力旁落,同样的都是不得不伪装起来。
甚至为此就连自己的结发妻子被杀害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凶手逍遥法外。
甚至同样的这个权倾朝野的人都和他们有一点沾亲带故的关系。
长孙无忌是那个皇帝的亲戚,而霍光又何尝不是和自己沾亲带故。
也还好霍光是一个真正值得敬佩的忠臣,要不然这大汉是不是姓刘还真不一定。
刘询还是有一点自知之明的,他不认为自己年轻时在那样毫无根基的情况下会斗得过权倾朝野的霍大司马。
或许这也正是刘询钦佩霍光的一点。
所有人都喜欢权利,但极少有人能够抵抗得了权力的诱惑保持初心。
【长孙无忌去世后,许敬宗,李义府等寒门士族上位,逐渐打破了关陇集团的垄断。
因此,人们将长孙无忌视为最后一位关陇的贵族。
当初唐太宗评价长孙无忌时将善于避嫌放在了首位。】
【然而,长孙无忌的死却揭示了他虽然累积了保命的经验,但却未能及时退出政治舞台。
最终因自己过去处理房遗爱案的手法而付出代价。
当然,作为凌烟阁排名第一的功臣,长孙无忌至少在高宗初年没有辜负太宗的期望。
为唐朝政局的稳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