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卫青在战场上经验丰富的眼光来看,只要大汉能把西域的诸国都控制在手中,那么匈奴人就是能被他们大汉随时随地都可以宰割的肥肉。
现在他们要做的就是等待,等待张骞大人回来。
【赵充国非常耐心的解释说了,你看啊,这咱们出兵羌人恐怕得跑吧,他前面跑,咱们在后边儿追,咱们追的时候得带上干粮吧,马拉上赶粮肯定跑不快了,跑不快了肯定就追不上,对吧?
这出兵一次的花销够我们大吃大喝好几个月了,万一无功而返也就算了,咱就当出去搞了次团建呗,咱也不是漠北搞过,那万一被敌人偷袭了,后方切断了粮道,那可就丢大人咯,以后再想在西边儿吆五喝六是不可能了,完全不可能了。
而且老臣已经搞清楚了,羌人的反叛头子是先零部落,其他人部落啊只是跟风。
咱们找机会灭了先零人,然后,派人去安抚其他部落,羌人的问题自然而然就解决了。】
这个……撕……
虽然乍然一听是有些离谱,可他们仔细一想想,好像这个思路也没有错是怎么一回事?
汉宣帝?……
他怎么觉得自己现在被赵老将军给洗脑了呢?
脑海之中就忍不住的跟随着他的思路思考……
如果在不确定这场仗的胜败情况之下,赵老将军这样的做法倒也算保险到万无一失……
“啊呸,朕这是在想什么呢?”
他们大汉帝国又岂会怕匈奴人,这不是在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吗?不行不行,绝对不能这样想。
汉宣帝赶紧止住自己越发诡异的想法,他们大汉的士兵铁骨铮铮,怎能上了战场却只吃喝玩乐而不上场杀敌?
赵老将军怕不是真的老了,脑袋都糊涂了。
汉宣帝有些遗憾的摇了摇头。
“失策了,失策了,就说当初不该答应他上战场的。”
他那个年纪都已经到了,该颐养天年的时候了,只是自己看他身子骨实在是硬朗,且他经验丰富,所以自己也就脑壳发昏就答应他了,没有想到他给自己整这一出!
汉宣帝有治国之才,却没上过战场,自然对两军对垒这些事情也不怎么清楚,他现在只是觉得有些懊恼,自己当初轻易的就下了决定,早知道就该另外派一个人前去领军了。
……
不只是汉宣帝这个皇帝不理解,在武帝朝时正与舅舅看天幕的霍去病也同样不理解这个赵老将军的做法。
“舅舅,依我看来,这大汉的军队显然胜的可能性十分的大,为什么他不出兵?”
一群连匈奴人都不如的羌人,在霍去病看来,他就领着几百骑兵就能把他们打趴下。
为什么这个赵老将军带了十多万的骑兵,却能做到如此淡定到安然稳如泰山呢?
他倒是没有往赵老将军胆怯的方面想。
一个老将,说他胆怯,这是对他的一种羞辱。
如果他真的胆怯了的话,在朝堂之上也就不会这么大岁数了还毛遂自荐。
霍去病相信整个大汉王朝应该不止他一个能打仗的武将。
所以此时经验还不是很丰富的霍去病实在是想不明白,这个赵老将军到底有何用意?
真的单单只是因为不值得吗?
霍去病有些不相信,这里面肯定还有他的什么想法。
卫青若有所思的摇了摇头。
对于霍去病的提问他现在也想不明白。
“不清楚,可就看他前面的做法,也不像是个没有计划的人,或许是他心中又有了什么计划?”
说到这里,卫青突然一顿脑海中灵光一闪,他好像知道那个老赵将军是要干什么了。
“如果换作是你,你要怎么做?”
卫青唇角带着笑意的问着霍去病。
如果真的是他想的那样的话,那只能说明他不愧是经验丰富的将军。
霍去病微微思索了一下,一脸无情又坚硬的说道:“如果换作是我,像这样的小国都敢挑战大汉的威严,我绝对会让他灭国。”
“特别是这其中挑唆的人,狼子野心,说不定这背后还有其他的势力呢,这样的人绝对不能留。”
虽然不说把那些小国家全部都给灭了,但是这个叫先零部落的人绝对是首当其冲的杀鸡儆猴。
只有让他们畏惧才会不敢有异心。
霍去病信奉的向来都是强者为王,和匈奴人的信念有得一拼,若他生在匈奴将又是一代雄主。
因为匈奴人也是如野兽般的崇拜强者。
卫青深深的看了他一眼,突然就觉得自家外甥的戾气有些过于太深了。
这在某些时候是好事,可在某些时候也是坏事。
在战场上对阵敌人就能做到一勇往前,可在私底下这会在无意之中得罪一些人,就像前面天幕说的当着皇帝的面射杀大臣一样。
这样的性格若是失去了皇上的信任,只怕是会步入万劫不复之地。
卫青深知如今他外甥的性格已经铸成,再改已为时晚矣。
而这两年又在战场上的那无尽的杀戮更是只能压制,他突然就有些觉得对不起自己的姐姐卫少儿。
虽然他在战场上天赋异禀,又加上皇帝的信任,可就是这样几乎算是一帆风顺的路让他心性颇高,不懂得收敛。
卫青想着转身从桌子上拿起一摞竹简递到霍去病的面前。
“你呀,小小年纪就有如此的戾气,这不好,这是先人李耳的《道德经》,你没事的时候多看看,可以助你平心静气。”
霍去病看着面前的竹简,难得的蒙了一瞬。
抬眼看着卫青的眼神里毫不掩饰的惊讶。
“道德经,舅舅,你怎么会有这个?”
他伸手接过来,打开看了看那竹简的边缘都被磨得十分的光滑,一看就知道平时没少被人拿在手里研究。
《道德经》这玩意儿他知道,是道家的经典着作,被称为诸子之首,万经之王。
他以前在皇宫中的书阁里面看到过。
《道德经》里面包含的不单纯是道家的精华,还分为“道经”和“德经”上下两篇,共八十一章。
是春秋时期李耳的着作。
里面体现了他的思想,讲究什么无为而治……
但是这玩意儿霍去病他就看不来,与他的严重三观不合,当初他也只是随意的读了一遍就没再拿起过了。
如今,他倒是没有想到原来自家舅舅私底下竟然在研究这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