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曹植将甄夫人当成洛神去描述,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令人神往。

她的遭遇又是如此悲惨,最热烈地盛开,最凄凉地落幕,令人同情。

到邺城的第一天,张祯就按捺不住好奇之心,召见了袁府女眷,也就见到了甄夫人。

人家不叫甄宓,叫甄莹。

果真有倾国倾城之姿,美貌非凡。

往日张祯揽镜自照,也觉得自己很漂亮,但跟甄莹一比,就仿佛差着些什么。

而且甄莹性情极好,崇尚节俭,又很孝顺。

袁府上下都喜欢她,在刘夫人面前也颇有脸面。

无论见她多少次,张祯都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忍不住多看。

谁说只有男子爱看美女?

女子也爱呀。

吕布看对面几眼,没看出袁家的窗棂有何特别,可神悦说别致,那就必须别致。

笑道,“若是喜爱,回京就换。”

张祯:“不必,我自家的也好看。”

两人说话间,刘夫人端起酒盏,借着宽袖的掩饰,小心打量吕布。

如果她没看错的话,吕布方才在端详二儿媳甄氏。

目光一闪,悄声对甄莹道,“张大人厚待于你,该去敬酒。”

甄莹不疑有它,恭敬道,“多谢母亲提点。”

张祯确实对她好,跟她说话语笑盈盈,丝毫不摆架子。

况且,张祯身为女子,却有翻云覆雨的本事,在男儿堆中杀出通天之路,她心里佩服得紧。

明知自家失冀州是张祯所致,也恨不起来。

起身过去,笑道,“张大人,民妇敬你一盏。”

袁家父子三人身上的官职都被削了,进京后会重新任命。

此时还没定下,她应自称民妇。

而这一声民妇,又提醒了张祯,老曹也在啊!

抬眼看去,他果然向这边张望。

赶紧喝了盏中蜜浆,护着甄莹回去,还在她身旁坐了一会儿,以挡曹操的目光。

刘夫人心中大骂张祯是个妒妇,又想一计,让袁熙、甄莹夫妻去给吕布敬酒。

袁熙和嫡母相处时间更长,看得出她的算计。

冷笑一声,带着妻子去了。

有张祯在,他那便宜叔父岂会看别的女子一眼。

不出他所料,甄莹花容月貌,吕布却视若平常,未曾多看。

送妻子回席上时,袁熙给嫡母敬酒,小声道,“母亲若不想惹怒大将军,惹怒张大人,就省省罢。”

刘夫人:“......你把话说清楚!”

真是翻天了,这竖子竟敢这般跟她说话。

袁熙:“母亲若是不懂,不妨去问父亲。”

说完一拱手,回自己的桌案。

甄莹不知就里,连忙为夫君找补。

有贵客在,刘夫人也不敢板着脸,强颜欢笑。

晚上安寝时,果真跟袁绍说了自己的想法。

以庶子之妻换取吕布对袁氏一族的宽容,很划算。

袁绍盯了她好一会儿,匪夷所思地道,“你何时得的失心疯?”

纵然爱重刘夫人,也狠狠骂了一顿。

无论是出于私情,还是出于大局,张祯都不可能容许吕布身边出现能左右他的人。

那个人只能是张祯自己。

若是察觉出袁家有此意,以张祯的手段,袁家永无出头之日。

但刘夫人的失心疯,给了袁绍另一条思路。

傍不上吕布,可以傍张祯呀。

没有吕布,张祯依然是张祯。

没有张祯,吕布算个甚。

而且不知道为什么,她待甄莹很是亲厚,若能成为手帕之交,自家何愁不能立足?

于是命人叫来二儿媳,亲自叮嘱她交好张祯。

甄莹本就对张祯敬重喜爱,欣然领命。

又是送亲手缝制的衣物,又是送点心小食,两人关系越来越好,还以姐妹相称。

吕布暗骂袁绍无耻,儿子不行了,又派来儿媳,真不要脸。

但为了显示自己的宽宏气度,不但不中伤甄莹,还在张祯面前夸赞她。

夸得张祯和袁绍都警惕起来。

虽然两人警惕的出发点完全不一样,但目标相同。

因而吕布与张祯一处时,再也没有甄莹来打扰了,心里很高兴,觉得袁家还算识趣。

——

张祯与甄莹密切来往,也没忘了正事。

在她的督促下,盘炕大课堂热火朝天地开学了,是邺城第一新鲜事。

罗大个可不是干巴巴地讲课,而是边实操边讲,他又属于专业人士,比张祯讲得透彻。

泥瓦匠们学得很快,没几日就有人出师了。

就连一心扑在旱地雷上的台息都有所耳闻,跑来跟张祯说,“这火炕不稀奇,但小师叔深得墨家精髓!”

张祯笑道,“大师侄也是墨家高足。”

她明白台息的意思。

在墨家传人眼里,火炕确实不稀奇,技术含量低,智商正常就能学会,远不如此时已有的火墙。

但火炕的优点也很明显,造价低廉,易于推广,能让普通老百姓也用上。

换言之,火炕能普及,更为实用。

而实用性,是墨家十分看重的一个方面,所以台息说她深得墨家精髓。

在这个时代,寒冷是一大致死原因。

每年冬天,都要冻死一大批老弱妇幼,晚上睡觉时还好好的,可能天亮就硬了。

火炕的出现,不仅仅是增加了冬日的舒适度,更是能救命。

因而传播的速度超乎了张祯的预料。

广大百姓以前所未有的热情,积极配合官府的推广,谁若敢生事,不用官府出面,同村人就能压下。

众人离开邺城时,周边一带已经用上了火炕,并快速向外扩散。

沿途有许多百姓相送。

刚开始称呼张祯为州牧大人,后来逐渐离谱,统一呼为火炕娘娘。

张祯第一次听到时,囧得脸都红了。

火炕还娘娘?

跟灶王奶奶如出一脉啊!

没叫她火炕奶奶,可能是因为她还年轻吧。

——

“火炕娘娘一路慢行,我等祈愿娘娘福寿安康!”

“娘娘大恩大德,我等没齿难忘!”

“常山郡柳氏一族,拜谢火炕娘娘!”

“冀州永远记得娘娘,娘娘常回来看看!”

“恭送火炕娘娘,恭送火炕娘娘!”

......

送别的百姓眼含热泪,虔诚而恭敬。

张祯与袁绍的交锋,他们不懂。

张祯设立州将军、知州、刺史,他们也不懂。

张祯在下什么棋,他们更是不懂。

他们只是草芥小民,眼里只有一家人的温饱生死,懂不了惊心动魄的权谋筹划、朝堂博弈。

那些东西,也与他们无关。

但他们懂得火炕。

这种物事,是专门给庶民的。

达官贵人有炭火暖炉,有温室火墙,还有狐裘大氅,不需要用火炕来御寒。

需要火炕的是他们。

张祯大人身在云端,却把他们放在心上。

她跟别的官儿都不一样,她是他们的火炕娘娘。

“多谢诸位,诸位请回!”

张祯一骑白马,黑红朝服,僵硬地向民众们挥手。

她总感觉,她应该是民众中的一员,骑在马上接受众人拜谢的,应是真正的伟人。

如今却成了她,不由得心虚。

她其实也没做什么,只是推出了火炕而已。

就能得到百姓这么大的敬意?

配吗?

似乎不配。

她甚至怀疑这是荀彧安排的,但想想荀彧的为人,又不像。

吕凤仙这厮也是莫名其妙,刚才还跟她并排行走,这会儿却落在后面,留她一个人面对百姓的感恩。

只能硬着头皮,摆出相应的仪态。

她是谁呀?

她可是神仙弟子、留侯之后、墨家传人、朝堂高官,无论何时何地,都绝不能露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