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他是奸细 > 第3章 魏忠贤的财产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崇祯接到密报,通过分析,认为这里面有问题,便令刑部派了有经验的官员,前去验尸。

不久得出结论,死者确实是魏忠贤本人。

这下子,轮到崇祯帝傻眼了。

他可不想让魏忠贤死,理由很简单,他惦记着人家老魏家的财产啊。

他以为,只要魏忠贤活着,就有得到他那笔财富的机会。

天下所有的囚犯,没有不渴望自由的,包括魏忠贤。

只要开出的筹码符合对方的预期,自己就不用着急,稳坐钓鱼台,等着魏忠贤前来谈判就是了。

眼下要做的,只是派人看紧魏忠贤,不让他跑掉,其余的都交给时间。

哪知道自己失算了,魏忠贤还是去了另一个世界。

他一去不打紧,关健是想从他嘴里知道财富秘密的想法,落了空。

祟祯感到无比地懊丧,因为他扳倒魏忠贤的目的,就是想从他手里搞钱。

现在人没了,钱也没搞到,落了个人财两空,祟祯最不愿意看到的现实,还是来了,这才是天大的苦恼事。

不过,魏忠贤虽死了,但他的财富他带不走,肯定还在。他会把东西藏到哪儿呢,一时间成了一个无法破解的谜。

现在崇祯所能做的,只能是根据掌握的线索,去寻找。

可是这方面他得到的情报,价值都不大。

他需要找到最接近魏忠贤的人,己了解其更多的内幕。

魏忠贤南下凤阳时,身边跟随了一大帮人。这些人常年服侍他,与他接触最多,是知道魏公公秘密最多的一拨人。

但是这些人在魏忠贤死后,树倒猢狲散,他们以最快的速度,瓜分了公公仅剩的,为数不多们财产后,一哄而散。

然后有亲的靠亲,有友的投友,有的钻入了大山,有的进入了敌占区,想找到他们难上加难。

这时候想找到魏忠贤的财产,只能换另一种思路了。

大家一致认为,魏忠贤虽然拥有天量财富,但他自己位高权重,出面藏东西容易暴露目标,这事得找个代理人帮他办理才行。

这么重大的事,可委托的,当然是他最亲近的人。

经过细致的查访,这时候一个关键人物浮出了水面。

他就是魏忠贤的侄子魏良。

魏忠贤发迹后,老家很多人前来投靠,都得到了妥善安置,不少人在朝中得到了要职。其中包括他的堂侄魏安,魏国等。他们一个成了朝中大臣,一个做了将军,权倾一时。

而据民间反映,他还有一个亲侄子魏良,却在魏忠贤权势最显赫的时候,缺席了这场分享权利的盛宴,始终默默无闻,从没在公众的视野里出现过。

这就不正常了。

作为公公,魏忠贤并没有自己的直系后代。而中国传统社会,又有以血缘来区分关系疏远的传统。魏良作为他的侄子,理应被重用才是。

为什么被排斥在权力之外呢?

是他和这个侄子关系不好吗?

当然不是。

魏忠贤只有一个哥哥,死的早,留下了一子一女,那儿子便是魏良。

那时魏忠贤还未发迹,姐弟俩过的很苦,在家生活不下去了,便流浪到了江湖。

后来魏忠贤终于出人头地,给家乡人安排个官职就成了小菜一碟。可是在所有投奔他的一应亲属中,竟没有魏良年轻的面孔,这自然引起了人们的猜疑。

人们的第一反应是,这个孩子可能已经不在了。

他很小就流落江湖,受尽了人间苦难。但当他的叔叔取得了巨大成功,去寻找他团聚,共享天伦之乐时,他却不在了。

这真是个可怜的孩子。

大家都这样想。

然而一天,魏良却骑着高头大马,出现在故乡的土地上。

这一下子引起了人们的轰动。

人们纷纷问他这些年干什么去了,为什么在叔叔的提拔名单中,没出现他的名字。

耐不住众人追问,魏良只好说他一直在叔叔身边,只不过接受了更重要的任务。

至于这个任务是什么,没有向人们交代,这引起了人们的无限遐思。

消息传到崇祯耳里,引起了他的注意。

他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东厂,要他们除了查魏忠贤财富转移之谜外,限期查清魏良的下落。

他相信,作为魏忠贤最亲近的人,他一定知道很多魏忠贤的秘密。

正当祟祯想尽一切办法,追查魏忠贤财产去向时,关中发生高迎祥、李自成暴乱。他们攻城掠地,势力发展很快,很快把战火烧到了中原。

剿匪成了头等大事,崇祯不得不把更多的精力,转移到对付暴乱上。

对于追查魏忠贤的财产,变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加之一直没有找到有价值的线索,因此社会上不少人断言,其实人们高估了魏忠贤。

他虽然贪婪,但事实上他并没有贪腐那么多。

而且他贪腐的这些财富,都被他挥霍掉了。

本来崇祯就是个猜疑心重的人,人们的议论传到了他耳里后,他开始重新审视魏忠贤案件。

认为自己可能误判了魏忠贤,对他寄予的期望太大了。他的财产极有可能没预估的那么庞大,于是就逐渐放松了这件事的追查,而把精力放到别的事务上。

国内急需解决的事太多了,每一件都火烧眉毛。

渐渐地,崇祯把这件事就给忘了。

一转眼,到了崇祯十三年。

中原的战火越烧越旺,无休止的战争,使大明国的财政更加困难。甚至前线战斗人员卖命的饷银,都无法如期支付,严重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

要想使大明国续命,必须得找到解决的办法,那就是募集到一定数量的资金。

但这又是一件特别难做到的事。

国内不但多处爆发战争,而且还处处闹饥荒。百姓都靠吃草和树皮维持生命,而富人却为富不仁,大量屯集粮食,更加剧了人间苦难。

就在崇祯无计可施时,一份绝密情报送到了他的案头,这就仿佛黑夜里的一道曙光,又给他带来了希望,带来了光明。

这条消息是有关魏忠贤的。

这是魏公公死后多年,又一次引起崇祯注意的事件,而且是在百忙之中,意义非同一般。

事情是这样的。

有关魏忠贤死后的一些消息,不时传到崇祯耳里,但由于缺少有力的证据,并未引起他太多的注意。

这时候的大明王朝,国内事务多而杂乱。南有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起义,北有后金虎视眈眈,政权摇摇欲坠,他实在没精力关心政治以外的事了。

忽然一个重磅消息,传进宫里,几手惊掉了他的下巴。

消息来自直隶肃宁,魏公公曾经的老家。

一天,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他叫魏方,魏公公的同族远房兄弟,是最早进京的那拨人。

但他并没有在魏忠贤那儿为自己谋取到一官半职,而是选择了另一条路,在魏王府当了管家。

魏公公家大业大,有许多财产要管理,其中很大部分是灰色收入,其管理当然需要一个信得过的人。

经过考核,魏方再合适不过了。

他是自家人,血缘亲近,又识文断字,是个十分难得的人才。

魏方也不负众望,确实很敬业。

虽然不是政府的正式雇员,没有编制,但在魏府的待遇,一点也不比在官场上差。

那时候的魏忠贤,已经是九干岁了,离万岁只有一步之遥,权力大的惊人。每天前来求办事的人络绎不绝,都踏破了门槛。

谁可见魏王,那天见,决定权掌握在魏方手里。想想吧,为了见魏公公,多少人巴结他吧。

魏忠贤倒台后,他作为随护人员,一同去了风阳。

魏忠贤死后,下落不明。

由于掌握着魏公公的许多秘密,他曾被列为重点缉拿对象,但由于隐藏深,一直未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