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离贵校还是有一段距离的,之前讲的错峰开学,意味着这次的开学又只有他们三个,与寒假放假一样,但是小川和离他村子很近的一个同学并没有和租车的同学一块,而是找了自己村子的一位叔叔。
这位叔叔也是在他们高一刚入学报到时的司机,拉着他们和家长们。当时的报到和开学完全是两回事,报到需要走各种程序交各种资料,繁琐的很。
报到完后的正式开学也是坐他的车,在适应了高中生活后就知道还有租车一说,便宜了一半以上的价格,所以上学期就只坐了他的两次车。
这次下学期开学也是小川去找的他,不要忘记这是疫情初发期刚缓和的阶段,让他去送孩子们上学也是承担着风险。
小川的另一位同学是位女孩,同样的和她也是一句话蹦不出来,他哪怕有小元二分之一的社牛性格也不至于不讨女孩子的喜欢。
与小川他们也是同一个初中,她考高中不是靠成绩了,而是靠打羽毛球的体育特长生。成绩特别好,如果当时文化分再高些的话说不定能上个不错的高中。
初中的冬天也是和小川租车上下学,两人的关系属于那种认识但不熟,了解但又陌生的感觉。
说来也巧,她住的地方恰巧就在小勇家的旁边,实打实的邻居,但是小勇也没有小元的社牛能力,设想一下如果有的话,可能两个人算得上是青梅竹马的存在。
返校的时间并没有规定的那么死,吃上一顿热乎的早晨饭不让自己受冷,与叔叔定好时间后慢慢悠悠的吃饭就行了。
因为那位叔叔与小川在一个村子里,所以先来接的小川,将大大小小的包裹塞到车里也不是很拥挤,这次没有家长们的陪同,接上邻村的她拢共就三个人。
顶多十分钟就到了她家,同样的行李,与家人们告别后两个人踏上了去贵校的道路。
车上的三个人都戴着口罩,村子外面的世界和镇里面见到的不一样,除了学校附近,路上几乎都没有车子,也是两个人住的地方太偏了。
憋了将近90天的寒假,这次去到了学校就要好好珍惜时间了,不一定将来还会发生什么事,会不会被封在学校里90天?会不会不让回家了?这都是未来有可能发生的。
见到了久违的学校,大大小小的车群堵在了学校周围,贵校只有一个大门,而车子远不止一辆,学生也远不止一个人。
找好位置停好车,接着往下搬行李,男女有别,宿舍不同,只能自己搬自己的。而寒假之前的放假,却是由小川帮着她往外搬的,礼尚不往来。
行李太多了,也不知道到底哪里多,反正一只手就是提不过来,车上的叔叔见他们拿不了,要下车帮他们拿进学校,谁知学校门口有许多穿着防护服的检测人员,还贴上了横幅:为防止新冠疫情,禁止家长朋友们入内,谢谢配合!
大门的前边好像也刷了黄色的漆,装上了不知道做什么的几根巨粗棍棍。
不是家长的他也不能进了,现在就只能靠他们自己了。一趟搬不完还要下来再跑一趟,那位叔叔就在原来的地方等着他们,什么时候搬完了什么时候离开。
拿着沉重的行李进校门,先来一计体温检测,举起体温枪来上一发,显示绿色后才能进入到下一工序:红外线体温检测仪。
高科技,人只要从他面前走过去就能清晰的看出身上各个部位的温度,不过照出来像个马赛人一样。以前看过一条新闻,一条狗从它前面走过去放了一个屁也能照的清清楚楚。
狗:你清高,你了不起。
正常后进入第三道工序:填报信息。
姓名班级身份证,住址手机号当日体温,有用的没用的都得填上。用完这90多天没写过字的手写完后到了最后一道工序:上交材料。
将昨天打印的七天体温表、到达过的城市表和健康承诺书交给坐在前面穿着防护服的老师,远看了认不出来这是谁,近瞧了也不知道这是个什么玩意,三张纸分开交,都分类好了,少一张都不让进。
保安人员似乎也增加了许多,门内门外都有,学校的南边似乎还有交警的车子。
所以说不让家长进还是有道理的,除了防控外这些材料绝对有没带够的。
去往宿舍的路上感觉人人都长的一样,都戴着口罩,连小卖铺的大姐一家都戴上了,还是学校里抓的严。
喘不上来气啊,戴着这东西要我搬行李去五楼?赶紧摘了,这都什么啊,憋的脸上都是汗和油。宿管大爷也在他的小屋子里戴着,见到的食堂大妈也是(虽然在没疫情的时候他们也是天天戴)
终于在宿舍楼里面见到了不戴口罩的学生,光着膀子,看样子已经到了很长时间了。五楼还是不容易,两个星期一次的费力气可算结束了,哦不对,这才一半......
小川他们八个人的宿舍号为525,推开门一看,见到了小坤、小伟和小宇,这下先兴奋起来,虽然与他们的关系中规中矩,但怎么说都是一个班的。
不是说上来就先抱抱啥的,肯定先要呐喊一声。
当然不能休息了,还有行李在叔叔车上呢。
又得下楼又得上楼又得戴口罩,他也只是匆匆的把行李扔到自己的床边,连床上的东西都没看就下去了。
到了宿舍一楼拿出奄奄一息的口罩,看这模样属实不想戴,不管了,10分钟内肯定能回的来。
拿出来最后的行李,还要给叔叔车钱,两个人一共70块钱,一个人35,属实有些贵了,不过他坐租车的话来回是20,一个是多人间,一个是双人间,可这个来回要70啊?
没得办法,给了吧,或许以后还要麻烦他呢,说上一句麻烦叔了就再次走向学校,继续刚才的路程,他的同学早已经拿完行李,毕竟一个在五楼,一个在三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