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都市言情 > 政途 > 第231章 答记者问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来龙泉湾工作的这一年多里,我没少跟新闻媒体打交道,深知一个道理:凡事都得拿事实来说话。

无论你脚踏实地,还是好高骛远,只要你不故作玄虚,鲜少有记者主动找你的麻烦,当然了,哪个圈子也免不了世俗纷扰。

再说了,谁还没个朋友呢?

保不齐场下就坐有马振江和王洪涛的朋友,比如白雪,虽然没有发问,但审视的目光始终不离发言席,倘若我陷入困局,她定会出言相帮。

“郑书记,您好!我是都江日报的记者,我想问一下您,龙泉湾镇政府改善村居环境的项目,为何与其他乡镇不一样呢?是安岩区政府给了龙泉湾镇政府特殊照顾?还是龙泉湾镇政府有意为之呢?”

安岩区政府曾不止一次叫停过龙泉湾改造村居环境的项目,但龙泉湾有市城建和规划部门的批文,且项目招投标工作已经结束,施工单位并没有服从安岩区政府的指示。

为此,马振江给我打了许多次电话,甚至当面指鼻子骂过娘,而我给出的解释,却始终没变过:“领导,施工单位有合同,我实在没办法。”

安岩区政府也找过施工单位,可施工单位都是些小建筑公司,好容易承揽了政府的基建项目,又有承建合同在手,他们岂会放过这赚钱的大好机会?

我不知道都江日报的记者,是不是受益于马振江,才会问我这些问题,但我明白,今天这劫不好渡。

静等都江日报的记者提完问题,我深吸一口,强压愤懑道:“各位,龙泉湾镇政府早在去年就提出,要为辖区内人民改善村居环境。为此,我镇请来了原土地局局长汪老爷子,和厦门蓝氏集团设计部主管刘忠峰先生,等诸多建筑行业翘楚,结合土地、规划和建设等政策法规,及安市风土人情,撰写了申请报告,并绘制了建设图纸。经安市城建、规划和国土资源等部门层层审批,于今年五月份,我镇便拿到了改善村居环境的批文,且在五月份底,已经完成了招投标工作,而区政府六月份中旬,才下发了改善村居环境的文件。此时,承建商已经拿到了第一批工程进度款,根据合同约定,单方面叫停工程,需要支付95%的合同价款,而项目资金有一半来源于住户,我总不能用人民群众的钱,叫停该项目吧?”

我的回答,并没有得到提问者的认可,本应该提一个问题的都江日报记者,在交出话筒前,嘟囔了一句:“那也不至于给农民修别墅呀?”

按采访规则,我可以不回答这个问题,但傻子也明白,若不予以回应,就是默认了他的说法是对的。

“这位记者朋友,您先等一下。”我摆手拦下另一名记者,看向都江日报的记者道:“你的意思是,农民不可以住别墅吗?”

都江日报的记者微微一鄂,却闻身旁的记者道:“住别墅倒是没什么,可龙泉湾毕竟是农村呀?”

这名记者话语中明显带有一丝疑虑,似乎,对龙泉湾镇政府在农村修独家小院,颇感疑惑,致使现场的气氛,陷入了一种难以形容的诡谲,所有人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农村到底能不能修别墅。

提问的记者年龄不大,但目光老陈,绝非是初出茅庐的无知青年,所以,我刻意问询了一下:“这是您的问题吗?”

“是的。”

得到确切的回答后,我并没有急着作答,而是看着他将话筒递给了另一名记者。

“在回答您的问题之前,我先声明一下,龙泉湾人民拿到的政府补贴,和其他乡镇一模一样,并没有受到特殊照顾。”做好铺垫后,我忽然有些后悔,这样说虽然能自证清白,却会得罪区委领导,但事已至此,也只能硬着头皮往下说了:“土地对农民来说,就像你们眼里的报社,是他们工作的地方,在场的所有人,都懂得住在单位附近,方便上下班这个道理,难道农民就不懂吗?他们只是文化程度低,并非是智商低……”

“哈哈哈……”

我的话引来了一阵哄笑,有笑那名记者的,有笑区政府领导的,当然了,也有笑我的。

“至于为什么要修二层小楼,那是为了方便人民群众出行。”我刻意加重了“小楼”一词,意在强调,龙泉湾镇政府修建的并不是什么别墅:“大家也知道,农民的生产工具很多,并不像诸位一样,只需一个公文包就能装下所有的家伙事。咱先不说牛羊牲畜如何管理的事儿,仅是耕地的犁,松土的锄,刨坑的铁锹,压土的篱笆,这些生产工具如何安置呢?是扔在小区里,还是扛到单元楼里去呢?再说了,住进单元楼里生火做饭的费用,由谁来承担呢?是政府呢,还是新闻媒体?”

“住在小洋楼里,不也要生火做饭吗?”这位记者好像有点等不及了,我还没说完呢,他就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对,您说的很对。”我还正愁不好开口说这事儿呢,没想到,这位记者竟给了我机会。

我下意识瞥了眼就坐于前排的领导,心里默念一声:对不起了,诸位,这可不是我要说的,是他们非要我回答的。

“小洋楼里用的是免费的沼气和枯枝落叶,再不济,无烟煤就能解决取暖和吃饭问题。若是住在单元楼里,你烧把火试试,楼上楼下还不跟你玩命?当然了,单元楼里有天然气,非常方便,可那要钱呀?先不说通天然气的费用有多大,每户每年天然气、自来水和物业管理费需要多少,您算过吗?”这些问题不用我说,在座的每一个人都知道,只是没人说罢了。

“龙泉湾的主要产业是‘线上农场’,农户们一天都不能离开村子,所以,根本不具备集中安置的条件。”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可你为什么要修成独家独院呢?是怕村民们相互走动吗?”

这一波记者的矛头,直指龙泉湾镇府,定是有备而来,见我应对自如,言语中竟带上了几分胡搅蛮缠的味道。

这我能惯着她吗?

“这位女士,请问你是哪家报社的记者?”

“华东晚报。”

“您认识您家对门的邻居吗?”

华东晚报的记者犹豫了下,摇了摇头。

念及她的诚实,我还是压住了心中的邪火:“一道墙并不能拉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挡不住彼此间的信任,更阻隔不了亲情往来。您之所以不认识对面的邻居,并非彼此不善,而是因为您与他们之间没有共同的爱好。农村人来往多,并非大家所说的憨厚善良,恰恰是他们有一份相同的工作——务农。所以,独家小院阻止不了他们相互学习,互帮互助。”

“那你可以修平房或窑洞啊,干嘛非要修小洋楼呢?”

这个问题,问的我有点想笑,“试问,谁不想住漂亮的房子呢?难道农民就非要住在窑洞和平房里吗?”

“郑书记,听说你是一名经济学研究生……”

出言,我就判断到了他接下来的问题是什么,但我还没回答上一个问题,所以我还是拦下了另一名记者的话,继续道:“龙泉湾之所以修独家小院,原因有二,一则是为了提高村民的居住环境,二来是想给村民们增加点收入,至于怎么样来提高收入,请大家去龙泉湾下辖的十二个行政村,看一看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