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听后,顿时心喜,燕皇慕容暐大声地说道:“速速令叔叔(慕容垂)带兵返回,营救邺城。”
原来,随着战事延续,天气渐渐转凉,黄河、汶水、清水随着入秋后降雨量的减少,漕运变得运行不畅,桓温大军终于粮草不济。
“桓公,如今漕运不畅,粮食一直未能运输到前线,军中粮食仅够半月食用。”
“什么,半月食用?”
桓温大惊,于是生气地说道:“现在派出部分将士,赶上牛车马车,拉粮也要给我拉过来。”
度支校尉(负责粮草运输的官员)听后,不敢违背桓温的命令,于是连连点头,带领3000名将士,赶上牛车,到后方拉粮去了。
同时,桓温命令众将士们减少炉灶,节约用粮,每日只吃早上和中午两食。
“报,吴王,我观桓温大军炊烟升起,烟火不足平时的三成。”
慕容垂听后,心中惊讶,于是连忙骑马来到黄河岸边。
果然,在黄河的对岸,有炊烟袅袅升起。
平时之时,桓温大营中炊烟连绵足有好几十里地,烟雾缭绕,颇为壮观。
而如今的烟火数已经不足往日的三分之一,且时断时续。
“哈哈哈哈,桓温大军粮草不给,他必然会派兵到后方拉粮。你现在立即通知邓羌,让他派出将士,截断对方的粮道。”
“是,吴王!”
信使骑马,直向西去。
驻扎在虎牢关一带的邓羌听闻桓温大军缺粮,于是派人暗中前去侦察。
果然斥候来报,发现桓温已经派出3000名将士,牵牛拉车,直向姑孰(今安徽省当涂县)而去。
“哈哈哈哈,桓温果然缺粮了!”
邓羌心中大喜,于是亲自率领3000步兵乘着夜色,向南进发,而后隐藏于山林之中。
半个月后,度支校尉牵牛赶马,拉着数百车粮草到来。
“杀啊——”
邓羌一声大喊,3000名将士挥矛持刀,从两侧山林中杀出。
桓温运粮部队大惊,一时四处逃散。
秦军将士连续追击,长矛前刺,战刀下砍,弓箭齐射,将一名名的桓温大军不断斩杀。
一直追逐到天黑时分,秦军将士斩杀晋军数千人,直到看不到人影时才返回。
邓羌返回,只见在大道上停放着数百辆牛车和马车,一时心花怒放。
“好好好,有了这些粮食,又足够我军支撑到年底了。”
邓羌大喜,于是命令将士赶上牛车,直向虎牢关而来。
“什么,粮草被截了?”
桓温听罢,气血攻心,险些晕了过去。
“速速命令大军回撤!”
桓温有气无力地说道。
就在这时,参军郗超却道:“桓公,如今已是深秋,降水减少,河面下降,战船已经无法航行啊!”
桓温听后,再次心急上火,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来人,命令大军只带部分干粮,全部由陆路向南撤退,烧掉所有的舰船和带不走的辎重。”
众将士听罢,纷纷开始收拾物资,准备撤离。
次日一早,慕容垂再次来到黄河沿岸,发现桓温的大营之中竟然没有炊烟升起,这令他心中很是困惑。
“速速令人过河查看!”
燕军将士划动小船,来到黄河南岸,一番侦察,发现所有的帐篷皆在,但人却消失了。
“吴王,桓温大军跑了!”
慕容垂听罢,心中疑惑,再三思索,恍然大悟道:“定然是邓羌他们袭击了桓温的粮车。
桓温无粮,只好带兵撤退了。”
就在这时,忽有将士来报,说道:“吴王,秦国邓羌将军已经带领大军烧毁了桓温的粮车。”
“烧毁了桓温的粮车?哈哈哈哈,来人,给我立即追击桓温,斩杀桓温者,赏金千两。”
慕容垂听后,心中大喜,一阵仰天大笑,于是立即下令,让将士们开始在黄河上搭建浮桥。
此时已是九月初,黄河的水量也小了许多,河道也变得窄小了许多。
近百艘船只并列摆放在黄河之上,而后捆绑一起,固定牢固,并在船面上铺上木板。
“将所有的骑兵集合一起,随我追击——”
8000名燕国骑兵在慕容垂的带领下,踏过桥面,驶过黄河,昼夜行军,急追桓温大军。
一直追到襄邑(今河南省睢县西)时,慕容垂大军终于追上了桓温大军。
当日夜,慕容垂带领大军发起突然袭击。
此时的桓温大军经过昼夜急行,将士们身心疲惫,一个个地早已进入梦乡之中。
半夜时分,慕容垂大军犹如神兵,从天而降,桓温大军根本没有防备,被慕容垂大军一阵马踏刀砍枪刺,队形大乱,四处奔散。
桓温大惊,连忙起身,组织将士进行抵抗。
“嗖——”
黑夜之中,一支箭矢飞来,正中桓温的脑袋。
桓温一声惨叫,坠于战马之下。
“大哥——”
桓冲见桓温坠马,一时心如刀绞,连忙下马察看。
只见在桓温的太阳穴处插着一支箭矢,箭矢没入三寸,桓温早已失去了气息。
桓冲悲痛交加,一番痛哭之后,将桓温的尸体放于马背之上,而后迅速向南撤离。
8000名燕军骑兵左右奔驰,来回冲杀,一杆杆的长矛前出,将四处而逃的晋军将士穿背透胸。
一支支的箭矢四处飞舞,又将一名名的晋军将士射穿身体。
至次日中午时分,战斗结束,百里之路,尽是晋军将士的尸体,横尸遍野,血流成河。
襄邑(今河南省睢县西)一战,桓温大军牺牲3万有余,桓冲不敢半点停留,于是带领所余的大军继续向南逃窜。
一直来到淮河边上,见燕军骑兵再没有追来,这才放下心来。
“唉,如今我军兵败,也无力组织起战斗,也无法与冉闵南北夹击燕国了。
如今能否击败燕国,就看冉闵自己的本事了!”
桓冲心中作痛,于是叫来信使,让他立即骑马北上,向冉闵报告。
——————
注:在真正的历史上,桓温第三次北伐虽然失败了,但并没有战死。
此处为了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就将桓温写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