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新战国七雄 > 第135章 真理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首先赶到的是短跑达人孔丘,在影仙子的示意下落座,不多时瘦削的墨翟、中等身材的商鞅赶到,最后是不急不缓的李耳和中午小憩被喊起来的管仲。

几人见礼后,如孔丘般一一坐到蒲团上,好似一群开蒙的学童般,有些期待地看向主座上的那位。

“仙子大驾光临,汴梁书院之幸也。”祭酒管仲首先定下总基调,对上界领导莅临视察表示欢迎。

“自学宫成立至今,两年半有余。期间各路学者为求大道,辩论数十场。各家取长补短,完善自身学问,却总是有些缺漏,难以圆润自洽。还望仙子垂怜我等,讲授至理。”

诸子弄不清楚的东西,天上的仙人定然是知道的。几人早就想请教一番了,好不容易逮着个机会,可一定要抓住了。

小影在台上微微一笑,右手持狼毫,左手牵住右臂衣袖,在摊开的宣纸上写下两个大字“真理”。

而后置狼毫于笔床,抬头说道:“这些日子诸多论战我私下也看了,挺精彩的,不乏切中要害一针见血的高见。”

“能在当下的历史环境中有这份见识,很不容易。”影仙子真心夸赞道。

“但是人的眼界嘛,总是会被社会发展水平所限制。没有爬到泰山之巅,又如何凭空想象出云雾缭绕间太阳初升的美景?”

“以后你们说不定会有机会见识到生产力大发展的时代,但是现在,只能靠我给你们描述了。”

“好啦,”小影拍拍手:“今天在这里给你们个机会,有什么想知道的来问吧。”

“先说好,答案以十八世纪清国位面往后推三百年,即2025年的思想为基准。”

最前排的祭酒管仲一伸手,示意后面的几位先问。

“李耳一生求道而尚无为,敢问仙子,无为而治,可乎?”中年老子面色平静地问道。

“这可是个很深奥的问题。”小影托腮思考道:“不过三千多年来社会的总体发展趋势是符合无为的认知的。”

“夏商西周直至春秋,平民负担沉重,赋税、劳役、兵役,重担压身,奴隶更是为主人私产,予取予夺,生死不论;及至战国,生产力大发展后,社会进步,奴隶主变成了地主,平民成为自耕农,奴隶成为佃户,境遇稍好,但依然多徭役、重赋税;再之后,经济发展、货币流通,人头税被废除,无偿徭役改为雇佣,田赋较之先前也减轻了不少。”

“从结果来看,普通民众是享受到了无为而治的红利的。”

老子蹙眉道:“依仙子所言,那百姓最安居乐业的朝代,竟是那蛮夷主政之满清?”

摊丁入亩,废除徭役,那都是满清时代的功绩,总不能说他大清遵循道家教诲,崇尚“无为”吧。

不光李耳,其余几人也是一脸疑惑。这影仙子,怎么帮着鞑子说话。

“从经济负担和徭役征发情况来看,是这样的。”小影掰着手指头算道:“同样的五十亩地,秦国有十一税、人头税和徭役带来的隐形税负;汉代田税轻了些,后面各朝总体来看沿袭了汉代的田税,人头税和徭役逐渐减少;最终到清代人头税和徭役从纸面上退出历史舞台。”

“这个结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换成其他王朝放到清代的局面,都会选择这样做。”

“为何明代百姓负担远较秦汉为轻,更符合无为而治的理念,最终却沦落到华夏天倾的地步?”老子喃喃道:“难道是我的理念错了吗?”

虽然不像管仲、孔丘那样旗帜鲜明地发表反夷狄言论,但是经历过春秋蛮族入侵的李耳,对于女真人同样没什么好感。

自己的无为思想在实践中出了那么大的篓子,导致汉儿尽剃发,这对老子的打击不言而喻。

“并没有,”小影的话把老子从迷茫中拉出来:“后世依然在实践你的理念。比如到了二十一世纪,不仅没有人头税和徭役,连田税都没了。”

啥,田税没了?怎么可能?国家财赋从哪儿来?怎么行政,如何养兵?不会又经历一次外族入主的糟心事吧?

看着大家震惊的眼神,欲言又止的小动作,影仙子俏皮笑道:“想知道没了田税,国家如何运转吗?不告诉你们!”

额,几位大佬一脸黑线。不带这么吊人胃口的,这是要把俺们急死啊。

“不过你们放心,这田税没了,国家岁入却几乎不受影响。至于北疆蛮族,在二十一世纪,早就构不成威胁了。”小影补充道。

这么一说,几人心里更痒痒了。无田赋而国用足、消除数千年游牧民族之边患,这两件大事,到底是怎么做到的,你倒是仔细谈谈啊。

不管好学生们如何腹诽,小影接着面向老子:“无为当然没错,减少政府干预,解除束缚民众的枷锁,让百姓自己寻求发展,这对国家和个人都是好事。”

“明清的问题在于,给予了民众相对无为的待遇,却没有腾出有为的空间。国家需要无为维持稳定,同样需要有为注入活力。”

“两者并不冲突。无为是基本保障,有为是个体发展。百姓为了更好的生活选择折腾。这是有为,但却没有违背施政无为的原则。”

“那如何才能在无为的基础上,使百姓有为呢?”李耳问道。

“这个问题就需要你自己思考喽,我总不能什么都包圆了吧!”影仙子一摊手微笑道。

李耳默然一礼,端坐蒲团,提笔写下“无为”、“有为”四个大字,又抬首向前,继续聆听。

第二位发问的是孔子:“高堂之上,为政以德,此吾毕生所求。然纵观两千年之变迁,蝇营狗苟之事充斥史书,能以德治国者寥寥,其缘由为何?”

小影看着这位飘零半生未逢明主的高大猛男,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夫子认为什么是德,为什么要讲德?”

孔丘答道:“德为个人之品行,施政之方略。若人无德行,则秩序崩坏,天下大乱。”

“道德是人类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小影总结道:“对于一个群体而言,所有人遵循道德约束,能够提供优越的社会秩序,是最理想的状态。”

“但是,”小影话风一转:“人类的道德水准是灵活多变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不同的社会环境同样会产生深刻影响。”

“衣食富足的时候,人们会表现的彬彬有礼。缺衣少食的时候,人们会放下面子,争抢有限的粮食衣物;快要饿死的时候,绝大部分人会选择摒弃人世间一切道德与法律,哪怕杀人越货也在所不惜。”

“国泰民安的时候,道德水平会大幅提升。后世学堂课本上有这么一句话,国家是统治阶级的工具。既然如此,方针政策必然倾向于统治阶级。”

“统治阶级可以在貌似公平的社会环境中享受更加宽松的道德水准和法律约束。噢,这是后来的事情了,眼下还是帝王将相的时代,统治阶级可以明目张胆地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践踏道德甚至是法律,导致社会发展走向失衡。”

“这种事情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因为个人有高尚和自私之分,但是群体不会。占据主导地位的阶级一定不会背叛自己的阶级属性。”

“最后的结果一定是食利阶层膨胀到一定程度,被统治者无法负担之后,一切重新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