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花开彼岸,晴若无殇 > 第82章 御书房的密信(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2章 御书房的密信(上)

这两天京畿处负责闽南路的消息传递的驿站,一直在马不停蹄的运转着,从吴晴破获“阴兵借粮,火龙烧仓”开始,到破获使团陈风被杀一案,从帮北国揪出倭国内奸,到他布阵准备击杀柳生但马守,这中间的所有发生的事情,京畿处都有人详细记录下来,从京畿处专用的传递信息通道,送达京城,第一时间传递到吴道子的面前。包括每天使团的会谈内容,除了走使团正常的传递渠道传递回去,还会有一份传给京畿处,而传递给京畿处的那一份,一般都会比使团传递给宫中的要快些。

正是因为这样,吴道子才能更冷静的分析出其中的利弊,然后与陛下商议,这并不是大不敬,而是陛下默认准许的。

御书房内,南国陛下正在看着京畿处和闽南道送来的折子。

在他的书桌上,放着一封还未拆开了的密信。

这封密信是京畿处一同呈上来的,在送到陛下身前的时候,火漆都是完好的。

而陛下,没有打开。

陛下在等,等吴道子来。一般京畿处送来的折子,或者信件,只要是不涉及机密,都会由京畿处检查之后再呈送给陛下,一来检查纸章,墨汁,看看上面有没有隐藏的毒素。二来检查下,信件的内容,有无不当内容。

御书房书桌上的这封密信,自然是等着吴道子来拆封。一般遇到吴道子不敢拆的信件,都是先送到御书房,交由陛下定夺。

此时陛下身边的行走太监杨公公,趁着给陛下换杯热茶的间隙,轻轻的告诉陛下吴大人来了。

陛下拿起茶杯的抿了口刚端来的茶水,温度刚合适。

“啊。吴道子来了?”

那杨公公身子躬的更低了。口中说道:“是。”

“啊。让他进来吧。”陛下似乎在想事情,看着手中的奏折有些心不在焉。

“小杨子啊!”

杨公公正准备去叫吴道子进来,却听见陛下说话,又连忙的转过身来。

“这么多年了,还是你懂朕喝茶的温度。”

杨公公跪地谢恩,连忙说道:“奴才能为陛下奉茶,那是奴才几世修来的福气。”

陛下没再说话,挥了挥手。

杨公公明白,他连忙起身去叫吴道子进来。

不多时,杨公公领着吴道子进了御书房。

杨公公恭敬的陛下说道:“陛下,吴大人来了。”

吴道子跟在杨公公身后,施礼说道:“臣,吴道子,见过陛下。”

“免礼。”

陛下一个眼神,杨公公恭敬的退下。

御书房里,只有陛下和吴道子。

“晴儿…最近…很不错。”

陛下想了半天,只想到很不错这三个字。不知道为什么,吴晴足够的优秀,陛下应该高兴才是。可是每当想到吴晴这么优秀居然是吴道子培养出来的。陛下就高兴不起来,因为他的几个儿子,没这么优秀。

“多谢陛下夸奖,臣代吴晴谢过陛下。”说着吴道子就要跪下。

陛下见状说道:“免了吧。”

“这信是你呈上来的,那就你来打开。”说罢陛下示意吴道子上前自己拿信。

这本是大不敬之罪,陛下让接过的东西,都必须由陛下当值的执笔太监呈送。可如今御书房内只有陛下和吴道子,所以只能由吴道子自己拿。

吴道子拿过陛下书桌上的信,拆开火漆,从信封中将信拿出,递给陛下。

陛下也不接。只是说了一句“念。”

陛下似乎有些乏了,微闭着眼睛靠在椅子上。

吴道子低头看了信的内容,片刻之后,缓缓抬头。

“臣…不敢…”

陛下缓缓睁开眼睛。本想接过信件,可是想了想说道:“念,朕恕你无罪。”

“是。”

吴道子便将信上的内容念了出来。

“常坤,货物尽快出售,收现银,不收银票,不日柳生家族将会有人与你接洽,生意上的事,互相合作。另现银还是送到老地方。会有专人处理此事。”

念完后,吴道子将信合上。

陛下看着吴道子问道:“落款呢?”

一般信都有落款,而落款几乎都是写信人的姓名,或者称呼。

“没有落款,只有一枚方印。”

“方印?是谁的印章。”

“这…”吴道子有些吞吞吐吐。

“吴道子,今天可不像你,还有什么能让你如此为难的。说,朕什么没见过。”

其实陛下嘴上这样说,心里想的却是这些事情,莫非是那两个小子你争我夺闹出来的。

那两个小子,自然是太子和四皇子。

吴道子知道,自己的戏份差不多了,于是便说道:“回陛下,落款的印章上刻着…蕙质兰心。”

陛下的眼里出现了不一样的神采。

蕙质兰心,这方印章,是当今陛下还是太子之际,在大婚之前,亲自刻制送给那时候的太子妃,现在的皇后。

“有可能是…栽赃嫁祸。”见陛下不说话。吴道子先说道。

陛下伸出手,吴道子很自然的将那封信,交到陛下手中。然后退到一旁。

御书房,是陛下专门和诸位大臣议事,批阅奏折,或者翻阅书籍专用的地方,向来采光极好。

可就是在如此好的采光之下,陛下还是移动到了阳光最好的地方,将信举过头顶,让柔和又耀眼的阳光,透过信纸。

对于皇后的字,陛下自然熟悉无比,从南国前任国君还是太子的时候,咱们的这位陛下就与现在的皇后同在宫中学习,所以对她的字迹甚是了解,只不过,陛下看的这么仔细,并非是在看这封信的字迹,而是这印章。

这印章印在纸上的有缺了一角的痕迹,所以这印章是真的。

之所以缺了一角是是因为太子年幼之时贪玩,不小心将这枚印章摔落在地上,磕出了一个缺口。不过我觉得是陛下在大婚之前送给皇后的,所以皇后异常的珍惜,就算磕碰了角也要放在身边,并作为日常的专用签章。

陛下从御书房的桌上找到了之前皇后的签章,在对着这封信对比,不能说一模一样吧,只能说丝毫不差。

“吴道子,你怎么看。”

陛下并没有问吴道子怎么看这封信,而就是单单的问怎么看。

陛下不说怎么看这封信,那吴道子就不能主动提这封信的事。

陛下在怀疑,但是这怀疑有可能是皇后,也有可能是其他人,更有可能是京畿处,或者准确的说是吴道子。

而这个时候问吴道子怎么看,实际上是一种试探。

“陛下臣觉得,军械军粮一案中,朝中有人牵扯进其中,已是事实,目前我们应该查明,这朝中是否还有人牵扯进入其中。”

陛下看了吴道子一眼。

“继续说”

吴道子听命继续说着。

“臣以为,吴晴从闽南查到的一切,足以说明,这军械军粮一案中,京中必然存在幕后主使,如若不查,恐伤国之根本。”

“这是你京畿处的事情,你自己看着办,出了这等事,可是你京畿处的失职。不过好在,吴晴干的不错,他又是京畿处同知,就当功过相抵了。不过这接下来的,你可要好好的去查。”

“臣,遵旨。”吴道子领命。

陛下又坐回了书桌上的座椅上。随手将信往桌上一丢。

“这信,从吴晴发回的处报来看,并未找到。而且那个柳生但马守为了这封信,还杀了那个叫毛孩的灭口。而朕看到的这一封,又是怎么回事。”

来了,陛下终于问了。吴道子一直在等着陛下问着这个问题。

“回陛下的话,是那毛孩说谎了,在军营死的那个主簿,之所以死,并不仅仅是他知道了常坤贩卖军械,军粮的事实,他在之前便取得了这封信,在他死之前,从闽南寄了回来,臣看到这封印的火漆的手法,以及信封的材质,便知道这封信不简单,于是便未打开,直到吴晴在闽南传出了密信的事情,我才觉得这信应该和此案有关,这才呈与陛下。”

这番回答看似合情合理,至于信不信,那就不得而知了。

“退下吧。朕乏了。”

吴道子行礼退下。

“等等。”

吴道子停下脚步,转过身来。

“你说这封信。是真是假。”

吴道子故意的愣了楞神,然后说道:“臣,不知。”

“你不是不知,而是不敢说,吴道子啊,吴道子,这么多年,你别的没学会,倒是朝中这些隔岸观火,明哲保身用的挺娴熟。”

“臣,有罪。”

吴道子的模样,多少有些故意为之,这模样,倒是让陛下觉得有些好笑。

陛下挥了挥手,让他下去。

吴道子施礼离开。

陛下看着桌上的那封信,又看了看吴道子离开的背影。

“来人。”

随着陛下低声说出的两个字。杨公公马上便从屋外匆匆走进,虽然脚步匆匆但是却没发出任何声响,御书房行走,最在乎的便是这些细节。

“刚才你在外面都听见了?”

陛下如此轻声的喊着来人,杨公公都能马上进来,听到陛下与吴道子的对话,也是情理之中。

杨公公倒也是不慌不乱。

“回陛下,奴才是陛下的奴才,只能听的见陛下的吩咐。”

陛下哼了一声。

“你倒是会讨好朕。”

杨公公躬着的身子更低了。

“你怎么看吴道子。”

陛下冷不丁的这么一问,倒是让杨公公有些心头一紧。

“回陛下,奴才是宦官,宦官不得干政。”

“说吧,朕只是问你对他个人的看法,不涉及朝政。”

“是…”

“杨公公微微思考片刻说道:“吴大人,鞠躬尽瘁,忠君爱国,是国之栋梁。”

陛下拿起手边的茶,抿了一口,眉头微皱。

杨公公心里一惊,他不知道是否说错了话。但是好在在陛下身边多年,凭借的就是他的反应能力。于是他小心翼翼的说着:“陛下。茶凉了,奴才给您换杯热的。”

陛下没有说话,任由杨公公给他换了杯热茶。

等杨公公将茶重新放在陛下面前时。陛下已经将信重新装在信封里。递给杨公公。

“将这封信,送去给太子。”

“是陛下。”

杨公公将信收好,转身告辞,离开了御书房。在这春暖花开的气候里,温暖的御书房,竟让他汗流浃背。

等杨公公走后,陛下站起身,推开御书房的窗户,一阵微风从窗外吹来,屋内屋外的温差,让他冷不禁的打了个寒颤,也驱散了些许困意。

站在窗外放眼望去,看着御书房的花花草草,不禁想到一个故去之人的面容,她最喜欢这些花花草草了。

“忠君爱国,蕙质兰心。”

陛下口中低声说出这两句话。嘴角露出一丝讥笑。

陛下转身离开,走出御书房。

一旁当值的太监连忙问道:“陛下要外出?是否准备銮驾?”

“去静阁。”

“是。”一旁的奴才赶忙前去准备。

静阁不在皇宫,在距离皇宫处不远的汤山脚下,原本这里是陛下还是太子的时候,用来读书的地方,依山傍水,风景优美,后来只因为一个人说了一句这里风景真好,要是能在这一直待着也不错。于是这里就改建成了一处别院。虽然现在这里人去楼空。但是仍然有士兵把守。屋内陈设更是一尘不染。

陛下站在静阁中风景最好的屋内。对着墙上的一幅画像,久久凝视。

“他现在很出色。”陛下似乎在对着画像中的女人说着,又像是喃喃自语。

“你的义兄将他照顾的很好,也教的很好。他还是像你多一些。等过段时间他回来了,找个机会,让他来见见你。”

慈宁宫中太后正独自在礼佛。

有内卫来报。冲着太后的贴身丫鬟苏菲耳语了几句。便退下。

苏菲轻轻的走到太后的一旁细声的对太后说。

“禀太后,陛下去了静阁。”

太后两鬓斑白。手敲木鱼,口中诵经,并没有因为听到这件事而扰乱她木鱼的节奏。

只是停止了诵经并淡淡的说句:“知道了。”

又过了片刻,太后手中木鱼戛然而止。

苏菲立即跪在太后的右侧方,将自己的手臂给太后扶着,将太后扶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