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延续,对后者未能充分考虑的远东等问题进行了补充,二者共同成为体系,确立了大战之后的国际格局。
在会上形成的《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给海军列强们建造主力舰的活动按下了暂停键,但却没能,也不可能从根源上遏止军备竞赛的继续。
正如只要空气中存在着压力差就会有风一样,只要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不平衡,就会产生争端。
争端的相关方,为了能够在可能发生的冲突中占据有利地位,或者只是为了谋取更多的话语权,就都会竭尽可能的扩充自己的实力。
而随着这些相关方力量的消长,彼此之间相互受到刺激后,军备竞赛也就随之产生,并且只要有机会增强己方,便会被各方抓住,进行充分的利用。
这不,华盛顿会议尚未散场,条约中存在的缺陷就已经被各国所关注,也意味着所谓“海节假日”是片面的,新一轮更为激烈的竞争,马上即将上演。
这个缺陷就是,对于巡洋舰等轻型舰只,除了规定最大吨位不得超过10,000吨,主炮口径不得超过8英寸以外,并没有做出其他的限制。
这等同于告诉各国,在主力舰受到限制的情况下,要想最大化的增强本国海军实力,建造尽可能多的符合条约规定上限的巡洋舰,是一个最佳的选择,而这类战舰也从此被称为“条约型巡洋舰”。
在过去,各国侦察巡洋舰的排水量多为5,000吨上下,经此之后,建造接近万吨级的巡洋舰便成为了惯例,而驱逐舰等更小型的舰只,也开始迅速的呈现出大型化的趋势。
由此,这些原本属于“轻型”的舰只,变得越来越不够“轻”了,各海军列强在这一领域竞争的激烈程度甚至远胜从前。
造成这个漏洞出现的原因,并不是华盛顿会议各方的疏忽,而是他们对相关的限制措施始终没能得到统一,这也成为未来裁军会议中将要重点讨论的事项。
可不管怎样,这新一轮的军备竞赛已然不可避免,各国只要不想落后于人,就只能全力以赴的投入其中。
对于华夏海军来说,当然也要积极的参与这场新的竞争,只不过在此之前,两艘全新主力舰的建造工作,则更成为眼下的当务之急。
就主力舰的建设而言,其实国防军原本已经做好了规划,却因为华盛顿会议的召开,而打乱了发展的连续性。
好在华夏的代表通过努力,在会议上争取到了新造两艘拥有16英寸主炮的主力舰配额,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防军的担忧,尽管代价是要牺牲另外三艘在役的主力舰。
然而条约设下的种种限制,却让华夏无法采用早已完成的主力舰设计方案,新舰只得重起炉灶另行设计,因此影响了建造的进度。
华盛顿会议之后,得到新造主力舰机会的并不止华夏一家,其中英国的情况便与华夏相似,也可以建造两艘,即同型的“纳尔逊”号和“罗德尼”号战列舰。
虽然面临的限制条件都是一样的,也都装有16英寸口径主炮和侧重防护性能,但“纳尔逊”级同国防军的新主力舰却选择了截然不同的设计思路。
前者采取的,是低速重甲,并把三座三联装主炮塔全部布置在前甲板的设计方案——这种设计后来还在法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光大。
后者则更注重均衡性,并出于战术上的考虑,对战舰的航速表现出了更高的重视。
其实这也是一种无奈,盖因华夏的主力舰在华盛顿会议中遭到大幅削减,剩余的战列巡洋舰只有四艘,其中两艘还将在新主力舰建成后被废弃,届时数量会被进一步降至仅剩两艘。
这使得十分注重主力舰编队航速的国防军,不得不对此进行更多的考虑,建造一型快速战列舰也就成为了最终的选择。
两艘新舰以“白驹”和“鹿鸣”作为名字,这些传统舰名的再度出现,也代表着海军的优良传承。
1923年3月“白驹II”号战列舰在雷州海军造船厂开始建造,四个月后“鹿鸣II”号于胶州海军造船厂开工。
身处和平时期,两舰的建造进度比较缓慢,直到1927年12月和1928年3月才相继完工,单舰造价则涨至3,160万华元。
“白驹II”级全长223.2米,宽31.3米,吃水9.5米,标准排水量35,000吨,已是齐着条约的最上限,满载排水量为42,000吨。
该级舰采用平甲板船型,高干舷,直线前倾型舰艏,纵列双烟囱的舱面布局,人员编制为1,788人。
在外观上,“白驹II”级的前桅杆与指挥塔、舰桥等融为了一体,形成了塔型桅的整体式样,后桅杆则依然保持着传统的三脚桅结构。
为了保持较高的航速,舰上安装有四套齿轮减速式蒸汽轮机,四轴推进,配套装有十二座高压重油专烧水管式锅炉。
最大输出功率115,000马力,设计航速27节,15节航速下的最续航力为8,000海里。
由于受到排水量的限制,“白驹II”级在设计上根本不可能达成“理想型战舰”的目标,只能在一些性能上做出牺牲,并尽量保持机动、火力和防护之间的平衡。
其中表现在火力上,就是无法安装像以往那么多数量的主炮,导致在齐射中炮弹的投射量出现了大幅下滑。
出于均衡性等多方面的考虑,海军为“白驹II”级选择了四组双联装的主炮布置方式,四座炮塔呈两两背负的沿中线安放于前后甲板。
这八门1923年型50倍径406毫米主炮,最大射击仰角为40度,最大射程38,000米。
“白驹II”级的副炮为十六门1916年型50倍径152毫米炮,以双联装炮塔的方式,对称的列于两舷,并分作上下两层摆放。
对防空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得到提高,1917年型40倍径100毫米高射炮的数量被提高到了六门。
此外舰上另装有八座双联装最新研发的1925年型70倍径37毫米高射炮,这款高炮的性能十分优异,此后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军的各型战舰,并不断得到升级改进。
“白驹II”级的主副炮皆设有最新式的独立的火控系统,正常情况下舰上还搭载有三架,可用于侦察和观瞄的水上飞机。
为了便于这些飞机快速起飞,在舰艉的上甲板装有两座飞机弹射器,以及一部回收飞机的吊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