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逆天换明 > 第179章 旅顺要塞,阿秀作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79章 旅顺要塞,阿秀作秀

郭大靖微微颌首,说道:“若是友军需要,某亦可支援一二。毕竟,在广鹿岛还是能够安心耕种,不虞建虏破坏的。”

在历史上,旅顺堡是东江军最后被攻破的堡垒。继任的东江总兵黄龙,部将李维鸾、尚可义、项祚临、樊化龙等都阵亡殉国。

而旅顺堡的最后一战,守军顽强抵抗,先后杀死信费英东之子纳海、参领岳乐顺、护军校额德、骑都尉塔纳喀等人,最后因火药矢石俱尽而被攻破。

也就是说,现在旅顺堡成为要塞后,如果作战物资充足,建虏想攻下来,绝对要付出更加惨重的代价。

说到底,还是孤城难守。没有外部的支援或牵制,长期围困的话,多么坚固的城池也难免陷落。

尚可义拱手致谢,说道:“郭将军送来一批铁面,令旅顺将士感激不尽。若旅顺受攻时,郭将军能率部增援,旅顺将士更感大恩。”

旅顺周边的岛屿不少,大小长山岛、石城岛、王家山岛等等。可要论实力,李维鸾等人还是认为要属郭大靖的广鹿岛。

而郭大靖在援朝作战中的表现,也说明他从不畏战。在援助旅顺堡时,也必然会尽全力。比如铁面具,李维鸾就没要,是郭大靖主动给的。

郭大靖用力点头,说道:“都是东江袍泽,若友军有难,某必然全力以赴。”

作为陆上的基地,以及枢钮港口,郭大靖是一定要保住旅顺的。因为,这关系到他的发展大计。

广鹿岛虽然安全,但潜力已经固定。要想发展壮大,就必须向陆地拓展。旅顺堡是坚强的后盾,如果一切顺遂,金州便是郭大靖明年要夺取的地盘。

尽管各部都有自己的驻地,旅顺是由李维鸾、尚可义等人防守。但从东江军整体而言,对建虏的胜利,无论是哪支部队,都会产生有利的影响。

一个广鹿岛,根本不是郭大靖能够满足的;大厦若倾,他又如何能独善其身?

参观完旅顺堡的防御体系,郭大靖还是提出了一些建议,并接受了尚可义的热情款待。

多交朋友,尽量与将领军官处好关系,是郭大靖一直禀持的原则。一旦打起大仗,他需要更多的助力和支援。

郭大靖带亲兵又离开了旅顺要塞,并在尚可义所派的向导的引领下,在旅顺周边进行了勘察。

战旅顺,而不战于旅顺。光有近城工事和棱堡要塞还不够,龟缩于堡内被动防御,也不是郭大靖所喜欢的战术打法。

旅顺堡周边还有很多有利地形地势可供利用,给前来攻打的建虏制造麻烦,或者与旅顺堡形成呼应之势。

老横山、凤凰山、鸡冠山、二龙山、松树山等旅顺外围的地点,郭大靖在两天之内都勘察完毕。他最为注重的是港口东面的黄金山,西面的老虎尾半岛。

旅顺作为濒海要塞,守备部队如果是孤立无援,显然不利于长期坚守。而黄金山和老虎尾半岛其间的狭长水道,正是旅顺港通往外海的唯一通路。

有水师,有能登陆作战的援军,再有旅顺堡的坚固防御,这才能算是固若金汤。

少有火炮,更不用说重型火炮,即便建虏占据了港口周围的制高点,也难以对港口内的舰只造成威胁。

反之,东江水师战船上的火炮,倒是可以对靠近的敌人予以轰击。

郭大靖终于完全放下心来,又带人向旅顺以北继续勘察。

南关,正处于半岛的最狭窄处。挑断十余里,灌入海水,则将大半个金州隔绝开来。但要说到彻底安全,还是远远不够的。

冬季的时候,近海都会结冰,又何况人工挖掘的运河?得多宽,才能保证不被冻结,建虏无法蹈冰而过?

人工运河的工程量太大,难以短时间内完成。当年,张盘便是带人到南关修工事,被建虏突然攻袭而壮烈殉国的。

但要掘壕构筑工事,郭大靖认为动员上万军民,数天便能基本成形。

十余里的防线,并不算长。有的城池,周长就超过这个距离。

比如辽阳,南北两城的周长达二十四华里。只是南城,周长就达八公里,

而且,南关东侧便是大连湾。如果有水师助战,坚守防线的距离又能缩短,更大大地增加了胜算。

这一仗十有八九是要打的,郭大靖不认为建虏会坐视东江军在辽南扩大基地,并修筑工事,力图稳固占领。

也只有通过一场血战,给予建虏大量杀伤,才能给新占领的金州赢得一段稳固的时间。

勘察完南关,郭大靖又北上来到了金州卫城。

过了南关狭窄之处,到了这里已经是骤然宽阔,不适合建立防线。金州卫城既小又破,也不适合坚守。

过了小黑山和石河驿,便是新金。东面数十里,便是郭大靖勘察过的红咀堡。

如果有强大的水师,和足够的登陆部队,建虏若敢攻打金州城、南关,便可从普兰店湾突入,抄袭其后路。

郭大靖纵马而行,望着湾内众多的岛屿和残礁,以及狭窄的水域,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情。

普兰店湾位于辽东半岛西侧,呈喇叭状,伸入陆地30余公里。湾口向西南朝渤海敞开,三面被低山、丘陵环绕,遍布众多盐滩。

建虏没有水师,但东江水师在辽东作战中,发挥的作用也不大。建虏退缩内陆是一方面,水师陆战的战术打法也没有被重视,或是没有形成。

要知道,辽东河流纵横,辽河、浑河、太子河三大水系更是能到达鞍山、抚顺、辽阳、沈阳,远至本溪。

即便河道复杂,深入陆地的风险很大。水师如果给力,陆军占领濒海的复州卫、盖州卫,也不是建虏能够轻易攻取的。

只是保卫海岛,只是载兵登陆袭扰,郭大靖认为水师的作用只发挥了一小部分,大有潜力可挖。

可惜,自己只是个游击,权力只能在广鹿岛施行无忌。

郭大靖情不自禁地苦笑了一声,自己从一介草民,数月成为游击将军,说是坐火箭也不为过,却还不满足。

对此,郭大靖并不认为自己是贪得无厌,得陇望蜀。

只因为他知道得更多,人生目标也更加远大。不是毛文龙等人晋爵封侯的期望,更不是平头百姓的安乐生活,能够满足的。

………………..

嗯,针尖在手指上扎了一下,血珠立刻沁了出来。李秀姐痛得哼了一声,赶忙放进嘴里吮了几下。

孙嫂赶忙放下手中活计儿,关切地上前查看。

“没事儿。”李秀姐笑着把手指拿出来,让孙嫂看,“就是扎了一下。”

做针线活儿嘛,被扎了一下两下再正常不过。

孙嫂看不再流血,也放下心来,却把李秀姐的针线给收了,好心劝道:“你呀,心神不宁,今天就别做活儿了。”

李秀姐苦笑了一下,轻轻点了头。

她当然知道自己在胡思乱想,知道自己在想念男人。尽管知道仗打完了,自家男人是去旅顺拜见毛大帅交差,可一天不见面,就老是心绪不宁。

孙嫂也放下了手里的活计儿,笑着说道:“我陪你出去走走吧,郭将军又救了很多辽民百姓,正在安家呢!”

“他们正忙着,咱们去看热闹?”李秀姐疑惑地问道:“这不太好吧?”

孙嫂呵呵笑着,说道:“不是去看热闹,咱们算是去欢迎,再帮帮他们。你是将军夫人嘛,带点家里用不着的东西,反正他们什么都缺,也给大靖挣点好名声不是。”

提到郭大靖,李秀姐马上点头答应,起身到后面收拾准备去了。

孙嫂为了给将军夫人撑面子,把王嫂也找来,做了些吃食,带了几件旧衣服,便陪着李秀姐出了门。

房子虽不大,姚新爷孙俩住着却也不嫌狭窄。

尽管撤退的时候没有遇到什么敌人,但也不允许带上家里的瓶瓶罐罐。孙嫂所说的啥都缺,倒也不假。

好在郭大靖早有安置百姓的准备,从登州购买了一批生活用品。比如铁锅,就最重要,基本保证能家家有一口。

“好在天暖和了。”姚新把自家唯一的破被褥抱到外面晾晒,笑着对爷爷说道:“这里的规矩差不多都听懂了,您去领针线破布,我今天就开始做活儿。”

来到岛上,算是彻底安全了,姑娘也心安了。睡了个好觉,心情相当不错。

老姚头儿正劈砍着木头,略停了一下,说道:“你再歇一天,发的粮食还够吃。对了,不是还剩了些干粮嘛!”

姚新想了想,没再催促爷爷,出来进去地打扫,把简陋的屋子收拾得干净利整。

这就是自己的家啦!姚新轻轻拭去额头上的汗珠,打量着房子院子,盘算着再种点小菜,弄点一面平整的石头,把路铺一铺……

老姚头儿停下手,一把简陋的板凳算是做好了。他呵呵笑着,对孙女说道:“看,再添个桌子,咱们就能坐着吃饭了。”

姚新上前试了试,笑着央求道:“爷爷,您有时间的话再做一把,带靠背的那种。没事儿的时候,您可以在院子里晒太阳。”

“好,好。”老姚头儿没口子地答应着,怜爱地摸了摸孙女的头。

到了东江军的地盘,就是苦些累些,也不用再担惊受怕。自己已经老了,可能看到孙女平安成长,他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院外响起一片嘈杂,姚新赶忙过去看。却是韩山童带着几个刚来的孩子,咋咋呼呼地去赶海。

好玩儿,他们被新鲜的事情所吸引,就想去见识一下。能不能捡拾到吃的,倒在其次。

“这帮野小子。”老姚头儿轻轻摇着头走过来,笑着说道:“赶海要看时辰的,他们就是瞎折腾。”

姚新本来也跃跃欲试,可听到野小子,还有赶海的讲究,不禁停下了脚步。

没错呀,自己是个女孩子。刚到了新地方居住,可莫要疯跑,让人家笑话。

李秀姐在孙嫂和王嫂的陪伴下,走进了新村,差点被疯跑过来的野小子们撞到。

所谓的新村,自然和老村不太一样。除了相隔一段距离,还派了一个小队驻防,负责维持治安。

人心隔肚皮,谁也保不准这些辽民中有没有奸细,或是想跟着建虏吃香喝辣的。尽管可能性很小,但也不得不防。

再说,新老百姓的融和也需要些时间。一下子就塞到一起,容易生出矛盾。先在新村住着,考察或是适应一段时间,应该是较好的处理办法。

驻防的官兵就在新村的村口住着,军官还认识郭夫人,特意派了两个小兵跟着护卫。

“这帮臭小子。”士兵挡住李秀姐,嘴里还斥骂道:“吃了两顿饱饭,就疯得没边没沿儿了。”

李秀姐笑了笑,说道:“这说明他们不怕你们,是好事儿嘛!”

士兵不好意思地咧嘴笑了笑,说道:“夫人说得是。郭将军也对俺们说过,老百姓供养着军队,当兵的亲人也都是百姓,不能……”

另一个士兵接着说道:“等村里有了主事儿的,也按老村的规矩办,就没这么乱了。”

就是半大小子,也有活儿安排,也要去读书识字。这是郭大靖早已制定好的章程,在老村实施得效果挺好。

话糙理不糙,士兵不能把郭大靖的话全部复述,但道理是听懂了,明白了。

李秀姐含笑点头,看着新村里两排夹道的房屋,不时问上两句。

房屋都不大,一般就是三间夹个院。

正房是住的,还刷了石灰,白色显得干净,还防潮。左右两间小的则是杂物间,或是圈舍,就很简陋。但有土墙、有屋顶,门窗还有草帘子遮挡。

被建虏驱赶打杀,在青台裕的时候,别说这大屋了,住的地方连这小杂物间都不如吧?

李秀姐心中生出感慨,一眼看到站在木栅围着的院子中的姚新,不禁露出笑容,迈步走了过去。

姚新好奇地看着年轻女人走过来,以为是同村住的,有什么事要帮忙。

李秀姐头一回做这事儿,也有点不知所措,走到近前,才迸出一句话,“小姑娘,多大了?叫什么名字?搬到这里住得可好?有什么缺的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