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四小只出生后,苏似锦将大部分心力都放在孩子们身上。
孩子已经满百天了,四胞胎是异卵,四妹则完全继承了苏似锦的相貌。
四妹出生时,就娇弱的像个瓷娃娃,为此苏似锦花了更多的精力在小妹身上,生怕在她有个闪失。
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妹日渐丰盈和健康起来。
虽然不能与三个哥哥比,但也只比三个哥哥差一点点。
三个哥哥共用一张脸,百分之八十复刻了陆长恭的相貌。
又帅又可爱,苏似锦满眼欢喜。
虽然是同卵三兄弟,但性格迥异。
很好区分的,当然以三小只都好动和哭闹的前提下。
大宝,沉稳老成,不哭不闹,即便不舒服或者肚子饿了,也只是哼唧几声,只要掌握了节奏,大宝是个乖宝宝,很好带的。
二宝,就调皮多了,肚子饿了,嚎啕大哭,裤子湿了,也嚎啕大哭。肚子饿了,嘴巴就要吃,没及时吃上,那哭声震天动地。
总结,二宝,是个急性子,与陆长鸣有过之而不及。
三宝,就鬼灵精怪,心眼太多,卖乖讨好,欺软怕硬,别看才不过百天。
白天,就让苏似锦头疼不已。
三宝将来也是个废头子,甚至可能比老二都让人头疼。
至于小妹四宝,因为身子缘故,从出生以来,就娇贵的不得了。
是陆家和苏家的小棉袄,因为长相随了苏似锦,苏永清和彭氏将对苏似锦的亏欠都弥补在四宝身上。
陆锦瑟姐、小虎子、陆长冀一得空就钻到四宝面前,逗玩。
四宝睡着后,才会将视线转到三个哥哥身上。
但,所有人的溺宠都不及陆长恭。
四宝在陆长恭眼里,真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只要陆长恭在府里,任何人休想近四宝的身。
换尿布、洗澡、穿衣等四宝的事情,他都亲力亲为。
陆长恭还会与四宝讲苏似锦为生他们四个,吃了很多苦,与四宝说将来长大要好好孝顺苏似锦什么的。
即便公务繁忙,他也会将四宝抱着在书房公务。
而四宝也很黏陆长恭,当陆长恭做事时,她就睁着滴溜溜的眼睛,吐着泡泡玩的不亦乐乎。
四个孩子都很可爱,也爱干净,从出月子之后,四个宝宝就没有拉屎尿在身上了,这让苏似锦觉得不可思议,又深感自豪。
她感觉四个宝宝就是来报恩的,从出生之后,苏似锦就没起过夜,没熬过夜,孩子们身体也倍棒,孩子们吃饱喝足,该睡睡该玩玩。
人家一个孩子都没她家这四个省心。
“陆长恭,我们孩子这么乖,这么好带,我都想生二胎了。”苏似锦是真的没感觉待四个辛苦,四小只太乖了,让她忽略了生产的痛。
陆长恭逗弄孩子的手顿了顿,眸光闪了闪,嘴角轻扯,并未搭话。
苏似锦也只是有感而发,并未将自己的话放在心上,毕竟她可是剖腹产,一剖剖了四个出来,再怀二胎也要剖的。
风险性太高,等过个几年,身体养好了,倘若还身体允许,她倒是不介意生二胎。
但,殊不知陆长恭……已经有了决断。
当然,二胎不二胎都是后话。
话说晚稻还有半个月就成熟了,正如苏似锦预料的那样,即便没有收割下来,产量定比早稻多不少。
在此期间,苏似锦也没闲着,苏似锦给了几个铺子给陆长冀经营。
苏似锦只是将铺子的经营理念告诉了陆长冀,至于如何运作,就是陆长鸣该想的问题了。
陆长冀经过市场考察,确定了铺子的方向。
他将考察出来的结果与苏似锦一说,比如客户群体、书籍等,
苏似锦赞叹陆长冀的商业敏锐,因为几日前司马承启的旨意才说,要在赣州府建书院。
天下有三大书院,第一鹤湖,第二应天,第三白鹭。
学子们都以三大书院为奋斗目标,倘若能进三大书院中的其中一个,相当于一个脚踏入官场。
天下学子挤破脑袋都想进三大书院。
据说三大书院,学究考核,考核过才能进书院学习。
但三大书院大多数被世家把控了,或者说基本是世家的天地,普通人想要进入,难如登天。
而又因为此次赣州府春闱和殿试成绩喜人,碾压三个书院的总和,司马承启当机立断通过了赣州府设书院的政策。
并严明赣州府收的学员以普通老百姓为先,以地方为优秀学子为先,京城以及世家子、勋贵人家不可挤占名额,违者,不可参加科举。
司马承启想在赣州府建第四书院这个消息,苏似锦还没有来得及告诉陆长冀。
陆长冀完全靠调查,敏锐的察觉到风向。
于是苏似锦建议,“方向没错,但规模换一换。”
“为何?”陆长冀没明白苏似锦究竟何意?
他的原因是,赣州府的规模最大,宁都县的规模小点。
苏似锦轻笑,将司马承启将在赣州府宁都县建书院一事道了出来,“皇上将派学识渊博,备受学子们推崇的先生到书院来任教,长冀,你觉得我们宁都县将会发生何种变化?”
“天下学子人人向往,宁都县将有可能是除京城外第二个人人向往和繁荣的地方。”
“但,皇帝有意扶持寒门学子,那么书铺里的书销量可大大打折扣,这…………”
即便学子多又如何,学子的家庭背景已经决定了,他们没有那么多的银子买书买笔墨纸砚。
倘若想做学子们的生意,只能进一列劣质的笔墨纸砚,和书本,那么对于商贾的他来说,不能将利益最大化,那……书铺的意义就不大。
不以挣钱为目的的商人,不是合格的商人,况且,他是以天下首富为目标的,因此挣钱才是王道。
“你有没有想过,如何以廉价的价值赚取最大的利益呢?”苏似锦循循善诱,她想看看陆长冀能不能给他惊喜。
陆长冀认真的想了想,终是羞愧的低下了头,不耻下问:“还望大嫂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