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其他类型 > 励志奋斗史 > 杨振宁:一位科学巨匠的生平和成就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杨振宁:一位科学巨匠的生平和成就

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护照上为9月22日)生于安徽合肥,物理学家,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荣休教授,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物理学界重要学术机构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杨先生的父亲杨武之是芝加哥大学数学博士,回国后任厦门大学、武昌高师、西南联大数学系教授,母亲罗孟华是典型的家庭主妇。1929年杨先生随父母到北京,1937年又随父亲迁往昆明。在西南联大附中毕业后,他考入了西南联大。

杨先生于1942年(一说1943年)毕业于昆明的国立中央大学(现名南京大学),而后于1944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得硕博士学位,1945年秋季返回国立中央大学(把注册从曲阜的山东大学转到中央大学),任物理系助教。1947年升任副教授。1949年应聘到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工作。

1950年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同年加入美国国籍。1953年成为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首任所长。他与李政道合作于1956年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定律,这一重大发现使两位年轻的中国学者震惊了世界物理界。以后杨先生一直留居美国,并加入美国国籍。他除对量子统计的唯象理论作出过贡献外,最使国际同行尊崇的贡献是关于杨—米尔斯场的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合作作者还有m.K.费耳茨希耳和L.布鲁士),由于这一贡献,他获得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理论为后来的理论结构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此项工作是自爱因斯坦以来最重大的物理学理论之一。在杨—米尔斯场出现之前,物理学中的规范场只有阿贝尔规范场,而爱因斯坦为了解释当时认为有两种不同的光----即好光和坏光(即正旋和反旋光),引入了一种非阿贝尔规范场,但后来证明爱因斯坦引入的这种非阿贝尔规范场不具有稳定性。杨先生首先发现了爱因斯坦这一失误,并成功引入了后来被称为杨—米尔斯场的非阿贝尔规范场,其数学形式是后来物理学家普遍使用的杨—米尔斯方程。

杨先生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他热爱教学工作,长期坚持为本科生授课,将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内容,由此推动中国研究生培养与国际接轨。他积极筹措资金资助中国学者和学生赴美留学,鼓励他们学成后回国服务。从1976年起,他自发地做了大量工作动员和帮助中国留学生回国工作。此外他创办了中美合作的理论生物中心(bIocENtER)和中国学者在纽约的研究机构—鼎盛研究中心,对中国的工作和学习人员帮助很大。杨先生还发起了组织美、中、台三地的教授合作教学。这一项目持续了多年,帮助提高了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师资水平。

2003年底(一说2001年),他主动向厦门大学捐资600万元人民币,支持基础研究建设和高科技人才的培养。2004年3月22日他又向清华大学捐赠100万美元设立“周培源讲座基金”,支持邀请世界顶级学者来清华讲学和交流;2004年8月2日向上海交通大学的密西根学院捐资人民币500万元;2004年8月23日向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捐赠100万美元;2005年7月他又向中国科大捐赠并设立“杨振宁奖学金”。

杨先生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而且是一位伟大教育家。他不仅对国家忠心耿耿,而且对同事和学生始终是诚恳和善。他虚怀若谷、平易近人、淡泊名利、高尚品格为世人所称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