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刚才他们在讨论冀州北部灾荒的问题,这个季节的粮食都已征收完毕,各地勉强够用。

前段时间丢失的粮食没有找到,赈灾就成了问题。

苏然是高人的徒弟,皇帝想听听她的看法。

“那个,苏然,刚才我们在讨论赈灾的问题,始终想不到解决之法,朕想问你有什么建议?”

原来让他们留下是有目的的,看向秦宴清,秦宴清刚才没有把空间有粮食的事透露半分,轻轻摇了下头。

苏然微笑回答皇上:“臣女倒是有个办法,不知道当说不当说。”

只要有办法,总比现在毫无头绪的好,大手一挥,说道:“但说无妨。”

“朝廷没有粮食,可以让各地的士族大夫和满朝文武募捐。”

“无偿捐赠,哪有人会肯,朕总不能严令捐粮。”

“确实不能,但是,知道他们想要什么,可以跟他们换粮食。”

应该都想要银子吧,国库哪有那么多银子。

苏然继续说,“比如,大臣们在乎的无非就是升职加薪,将捐粮的数量作为加分项加入每年的考核中。

年底时,评分相同的官员,加上这个仁义分,就能分出胜负了。”

皇帝和秦宴清对视一眼,好像可行。

“那乡绅士族呢?”

“他们在意的是在当地的影响力和声誉,捐粮食或者银子都可以,都换算成粮食的重量。

够一定数量的,朝廷可以赐予监生资格,比如一万担粮食给一个名额,每个家族没有上限,再加一个御笔亲书的牌匾;对于捐粮在八千到一万担的,可以只颁发牌匾;五千到八千担的由州府颁发牌匾。

在每个县城门口刻上一个石碑,上面详细书写捐款年月,姓名,粮或钱的数量,流传千古。”

这样的话,不管是大户还是小户,为了名声,都会尽力。

皇帝听了思索半晌,确实是个良策,他只写一个牌匾,让工匠照样子刻就行了。就是这监生名额不好办。

“国子监只有那么大,要是各地都派人来的话,恐怕收不了那么多人啊。”

苏然突然想起来,国子监的门槛高,收的人也少,要是各地的人都进京,肯定是装不下那么多学生的。

“那就开一个分校啊,找个空地新建一个大学城,多设几门学科,礼、乐、射、御、书、数,都可以教,有的人适合科举,有的人却不适合,与其为了那一个状元的名声浪费多年的光阴和精力,不如学喜欢且擅长的东西,毕竟一个朝代的繁荣昌盛不是只靠文人的嘴皮子。

大学城建起来,就能容纳更多的学子,也能解决很多文人的就业问题,还能带动周围的经济发展,一举多得的事。”

皇帝背着手在御书房内走来走去,思索这件事的可行性,“那这些先生的俸禄哪来呢,国子监可全部是朝廷拨款的,再来一个大型的,朝廷吃不消啊。”

“建学校的费用还是要朝廷出的,往后的其他开支可以从学子的束修里出,但是第一年的束修就不要收了,他们都是通过募捐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