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明捉鬼记:明朝那些魑魅魍魉 > 第60章 暗卫:东厂西厂内厂外厂(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0章 暗卫:东厂西厂内厂外厂(下)

“西厂解散了,但西厂的人没有解散,全部转移到了东厂,此后在东厂和亲军内部单独存在。

小弟说世宗嘉靖是能君,那我现在告诉你,宪宗更是能君,但他最大的错误是不喜欢自己的儿子,且没有教导他帝王之道。

孝宗生母是土司的女儿,俘入宫中,偶然机会为宪宗所幸。孝宗朱佑樘从出生到六岁以前, 一直被偷养在民间,说起来,他才是真正的百姓皇帝,是真正的、纯粹的好人。

重用贤良、待臣宽厚、严管宦官、废除苛法、轻徭薄赋、兴修水利、力求节俭、爱护武将、善良宽容、三德才艺…所有的夸赞送给孝宗都不过分。

作为一个男人,孝宗几乎十全十美。

作为皇帝,史载‘弘治中兴’,是最大的功绩,也是最大的错误。

但凡被文臣夸上天的皇帝,都有一个共同点,听话。

孝宗听话,是他懦弱的性格所致,大明朝只有两个文臣获得最高谥号文正,李东阳、谢迁,都是孝宗的阁臣。

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谥号虽然是武宗和世宗赐封,但他们也是不得已,意味着皇权在博弈中全面落了下风。

孝宗一朝,皇帝实际上只是一个士大夫,乾坤颠倒,皇权彻底丢弃。

到武宗登基,文臣太过分了,武宗与当今皇帝处境相同,做任何事都有人像小孩把尿一样抱着,名为拥护,实为束缚。

武宗不过在西苑养了一只豹子,他们就能把西苑描绘成猛兽成群,颠倒黑白,指鹿为马,恬不知耻,脸皮之厚,世所罕见。

弘治中兴确实兴,但兴得是士大夫,是士绅豪商,与百姓屁关系都没有,好处都到了士绅手里。

武宗是一个精力充沛的皇帝,他想做事,想做实事,想巩固朱明皇权,想改变天下百姓贫苦的现状,但只有一种办法,变法图强!

历朝历代变法之事,非大智大勇之人不能为之。

武宗想摸一摸这老虎屁股,没有文臣支持,他是一个急性子,就把刘瑾给推了出来,反贪、减赋、整顿吏治,加强文官考核、增加商税等等。

刘瑾变法事项,共计约85项,严重侵犯了士大夫的传统利益。

好处还没见到,藩王被蛊惑叛乱,外敌被蛊惑入侵,武宗就算兵事能力出众,也无法拳打天下。

正德五年,变法失败,士大夫反扑,武宗权衡利弊,只能杀刘瑾平息天下物议。此举虽然让矛盾得到一点缓和,但双方立场依然对立,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且刘瑾变法期间,武宗听了锦衣亲军的奏报,学习宪宗,成立了内厂,这种双管齐下的监察变法,完全是要士大夫的命。

最后的结果是内厂也被撤了,武宗失败了,皇帝死的不明不白,甚至连我们暗卫都没有搞清楚是何人刺杀。

但武宗肯定是死于弑君,与杨廷和有绝对的关系。

杨廷和历仕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朝,是武宗的帝师,也是士大夫绝对的领袖,此人手段远超当今东林。

武宗无嗣,世宗即位,杨廷和妄图继续控制世宗,好在暗卫已先一步联系到世宗,把皇家隐秘悉数告知。

世宗回朝后,声望羸弱,对杨廷和听之任之,他的确如小弟所言是个能君,总结宪宗以来的权争,认为继续使用内厂西厂监察,会落入文臣舆论陷阱,冥思苦想之后,他开始用‘大礼议之争’来分化文臣。

以彼之矛攻彼之盾,这招的确厉害,杨廷和被削职为民,厂卫暗中处决,武宗之仇终报。

但士大夫集体落入下风,也不是什么好事,世宗一朝南倭北虏肆虐,朱明朝廷飘摇,权争也不再是主要矛盾。

世宗凭他的智慧戏耍、捏合、利用天下文武几十年,大伙累了,天下凋敝也无法再争,他也无法变革,大胜之后反而是死气沉沉的味道。

到隆庆朝,文官又卷土重来,但这时候的文官,与杨廷和之类有本质的区别,与李东阳、谢迁也不一样,张太岳除了脾气不怎么样,他是真正的治世能臣。

宪宗、武宗、世宗没做到的事,他做到了,朝廷税赋竟然达到了两千多万两,这是不可思议的功绩。

隆庆朝过于短暂,万历皇帝年幼,天下人再如何对张太岳不服,也不得不佩服他的手段和功绩。

但还是那个老问题,他不把万历当皇帝。

万历皇帝的性格比较阴沉,不喜欢说话,也不喜欢与人争吵,他知晓朱明二百年来的问题出在哪里。

年幼之时张太岳正当权,他并没有参与,而是让内廷冯保成立了外厂,这个外厂与西厂内厂不一样,虽然也抽调了锦衣卫,但更多的是御马监、净军和禁卫,单纯是为皇城安全设立。

冯保这个蠢货,外厂是皇帝没有安全感,给皇家成立的护卫,他却出卖给了内阁。

改革如火如荼,张太岳深知自己不能与皇帝产生矛盾,并没有对外厂进行打压,但万历皇帝深受刺激,感觉自己被臣子重重羞辱,以为皇权连内廷也无法制衡,亲政后立刻报复冯保、报复张太岳。

万历十年,亲政的皇帝斗志昂扬,现实给了他一个沉重打击,文官实在太能吵了,任何事都要翻来覆去吵几遍,他吵不过文臣,又没有世宗的隐忍,不到两年就烦了。

但他吸取历代皇帝的教训,并没有用厂卫与文臣斗,反而腹黑无比,藏匿后宫,让文臣无法窃取皇权,引诱他们互相权争。

齐、楚、浙、昆、东林,你方唱罢我方登场,皇帝还用国本之争故意刺激他们,整个朝堂乱成一锅粥。

但皇帝想错了,皇权虽然没有被文臣窃取,但皇家也没有保住皇权,天下正统名义被中枢的惰政腐蚀衰败,皇权不是被谁拿走了,而是衰落了。

皇帝躲后宫三十年,除了国本之争戏耍文臣,他不承认自己比张太岳差,一意充实内库,用武清侯李家、西宁侯宋家交替掌外厂,外派无数税监矿监揽财。

天下没有乱成一锅粥,而是慢慢变质,士大夫与皇家再也无法完全相信彼此,甚至互相妥协也不行。

到当今陛下手中,东虏的出现让天下矛盾集中到边患,但边患又催生了天下矛盾,你看到的是无官不贪,其实是各自为政、私欲盈天、公德丧尽,人人为自己而活。

当今皇帝学武宗,祭出了魏忠贤,又学神宗,到后宫躲避矛盾,但饮鸩止渴,有崩溃之相,于是又开始重用皇家历代所有暗卫。

天下大势早与万历朝不同,此刻东林背后的士大夫,比杨廷和、张太岳强大太多,杀人没什么用,皇帝既想快速打败东虏,又不敢马上剿灭东虏,那样会刺激天下矛盾集中爆发,犹豫了两三年,突然发现东虏做大了。

饮鸩止渴,恶性循环,谁也没什么办法。

小弟想打败东虏做英雄,其实在大明中枢看来,东虏只要认真就可以打败,但谁都无法面对打败东虏后的权争。

天下早已被万历时期的党争切割,江南仗着供养京城索要治权,皇帝也不可能完全不给他们核心大权。

内部这些纷争没有捋顺之前,打败东虏反而是祸事。

暗卫,就是历代锦衣卫,就是曾经的东厂西厂内厂外厂,二百年来已不是什么秘密,我们是皇权的眼睛、耳朵,但不是皇权的嘴巴和手脚。

小弟想打败东虏做英雄,前提是必须帮助皇帝捋顺内部的权争,大明二百年来,厂卫起起落落,皇权起起落落,文臣起起落落,核心一直是君权和相权之争,是天下治权之争。

太祖皇帝废除丞相、成立六部,朝廷各部权力平衡,皇权前所未有的集中。但坏处从土木堡之变后才真正显露出来,大明朝的相权不是某个人,而是士大夫这个群体。

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几千年,君权相权对治权的争夺是永恒的矛盾。

朱明朝的士大夫尤其难对付。

就像我们明知泰昌皇帝死于意外,也找不到报复对象。

天下士大夫是敌人、也是自己人,离开士大夫,朱明不复存在。

就像你替皇帝杀了两侯一伯,皇帝却嫌你多事、冲动。

宪宗、武宗、神宗的经验早已说明,皇帝离不开暗卫,但暗卫若如厂卫一般公开行使监察大权,无需东虏进攻,大明朝会先从内部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