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遥远的彼岸
——赏析骏青追日的诗《乡思》等
文\/李哲夫
《乡思》
山风吹过
阳光照在阳光之上
故乡的容颜日渐清晰
夕阳下,小草疯长着
一声声牧笛
将我攥进鲜艳的红叶
思念,又一次燃烧
风,再次吹来
把乡思的沟壑填平
李哲夫赏析:《乡思》一诗,是我欣赏到诗人骏青追日许多诗歌中,写得比较精练的一首,也是我在《嘉陵江文学论坛》读到这种“思乡”的诗歌中,写得比较凝练,且空灵的一首诗,看得出诗人对故乡浓浓的深情,以“托物言思”的描写,将这样的情怀,恰倒好处的表现了出来,也因此看出诗人是个性情中人,他用这样的文字,很艺术的再次将我们牵引到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中,在骏青追日的诗里,你会很容易、很顺畅地被一种舒缓而执着的语言和诗歌的真情所打动。他总能让你找到最契合心灵的切入点,由此让他笔下的一行行诗句,在你的欣赏中深深的感受到“乡思”所具有的可塑性与艺术美感。
这首诗仅九行,他不是骏青追日诗中最好的诗,但它足够让我们了解到他的诗风。他的诗总能让你潜入“浓浓的乡思”世界,并随诗人“翩然掀开”的“风”的空间而惊奇于“红叶的意象”里,诗人的心象之光,在“阳光照在阳光之上”,却总有一部份“暗影在乡思”之间徘徊,在此起彼伏,巧妙的是,诗人依托的“暗影”,在“风与阳光”的背后,从来不是“故作姿态”或“故弄玄虚”的意象投影,诗人的“暗影”总会给人提供进入“乡思”的栈道,这有赖于诗人将暗影的铺垫于“故乡的容颜日渐清晰”和“夕阳下,小草疯长着”的“显形”之中。历历在目的“山风、阳光、故乡、小草”等意象语言中,使他的诗歌总有一股明亮,鲜艳的情感在清晰的情绪中流淌,在“一声声牧笛”中奔涌,连续不断的撞击着欣赏者的心灵:“将我攥进鲜艳的红叶\/思念,又一次燃烧”。当我被攥进鲜艳的红叶,那种思念,没有退路,只有燃烧。那是怎样的一个秋,怎样的一种思念呀?这种“不置可否”的预示,在诗人骏青追日的“乡思”里得到“扩展和弥漫”。“风,再次吹来\/把乡思的沟壑填平”就已足够”,而“山风吹过\/阳光照在阳光之上\/故乡的容颜日渐清晰”,开篇的铺垫,就将这样的“扩展和弥漫”的意境,由此展开,并且让我们因此转过身去,它既赞美了故乡,也投下了思念的阴影,一丝光亮的开启,思念如孤岛般若隐若现,最后的“风,再次吹来\/把乡思的沟壑填平”,在这里,我猜想再次吹来的风,一定是故乡的风了,只有故乡的“风”吹来,才能“把乡思的沟壑填平”,以这样的境界,“把乡思的沟壑填平”,再次显示出诗歌语言的张力,因此,我们在欣赏中,只有让思念的孤独,去拥抱思念的寂寞了。
《捡拾一片月光》
不知谁抛弃了这片月光
安静的躺在窗台
像小猫一样温柔
我小心拾起
将它系上一根红丝线
却拴不住她移动的心
从《捡拾一片月光》这首诗歌里,在看似思念与向往以及孤独的身心表白与守望中,更能体会到的是,一个怀念爱情的人,静静幽思与矗立的勇气。一个人,只要心中有爱,不管她的心怎么移动,最终是能栓住她的。我们从《捡拾一片月光》这首诗歌里,已经看出真正诠释爱的本真,虽然我们不知道诗人骏青追日笔下的爱是幸福的开始,还是结束,还是在准备着爱,我们总感觉到,诗人笔下的描述,确有一个站在悬崖边上等待幸福的情人,他在渴望着,他在期待着。由此,他把愿望与梦想,放逐在一个不确定的月光里,因为他“不知谁抛弃了这片月光\/安静的躺在窗台\/像小猫一样温柔”,不知道风里,可否有她的翅膀展开,在静静的夜晚与皎洁的月光下,听远处的鼓乐声声中,遥见彩云开始追月,可有幸福降临……欣赏这首诗歌,我只感觉诗人无时不刻都在进行着“移动与寻思”的过程,他在想拴住她的时候,自己也被她拴住。其实,生活里的寻思不一定是“像小猫一样温柔”的清晰着,那“安静的躺在窗台”上的月光正“弥漫在张扬的空间里”。
在这里,我们常常说看见这样的若即若离的客观“幻象”,被“我小心拾起”,我很欣赏诗人的这首诗,正是诗人以“隐”与“现”的“迂回”和情思像月亮的“盈缺”,为我们展开了一切都在“可寻与无可寻之间”,而他又在“不停地”想用“将它系上一根红丝线,牢牢的“拴住”。骏青追日的这首诗歌不在古典里,却在古典之外。短短的六行,就将这样的向往与思念跃然笔下,像水轻轻流淌。是的,不在“古境”中浸润,却在“古意的意象”中,把“现代的意蕴”再次掏空。因此,读来总感觉十分的亲切,“古意”与诗人的现实生活的“思量”,我们只有看见他在“我小心拾起\/将它系上一根红丝线\/却拴不住她移动的心”里自我安慰。诗人不沿古典固有的“语势”惯性,而是“自成一格”的“疑问”而后在“我”的跳跃中,使诗歌中我的“想象空间”增大,以极度纯美的柔性,富有童话般的亮丽“安静的躺在窗台\/像小猫一样温柔”,让我们在思绪万千中开始“沉思、遐想”,并且开始遨游。我一向认为,诗歌给我们提供的想象空间,绝对不是简单的理性“投影”,而是生存“挤压”之下的“明明灭灭”,这也正是:“我小心拾起\/将它系上一根红丝线\/却拴不住她移动的心”的明艳佐证。
《岸》
河之上的渔子
摇动月光涌起的波
一朵玉兰,暗自开放
她的香,击中我的心脏
一杆长篙
撑不过岁月深处的岸
心上的锈,在一声叹息之后
只有抹上往事的密封胶
将她抛向河底
这是一首有着“忧伤之美”的诗歌,诗人骏青追日的《岸》,让我们在欣赏中感觉到了它的轻松、优美的短制。诗一开头,就把读者带入到一个向往美好却又不能的“忧伤之境”中:“河之上的渔子\/摇动月光涌起的波\/一朵玉兰,暗自开放\/她的香,击中我的心脏”。因此,我们可以想像月光涌起的波之后,是怎样的一种潮汐,而“河之上的渔子”,又以怎样的方式摇动月光,让月光像波浪一样的涌动,仅仅这两句,我们就已经看出诗人的浪漫情怀,“一朵玉兰,暗自开放\/她的香,击中我的心脏”。在第一个小节里,这让我想起“有位佳人在水一方”,并且还感觉有《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那样的意境,在河岸空寂冷清的波之上,诗人又是在怎样思念着情人,又是在怎样想象着她的玉颜冰肌呢?诗中没有进行更多的描述,只是感慨着她在“暗自开放”,又让“她的香,击中我的心脏”。风暴没来,但是我们已经预感到风暴即将来临。但这首诗并没有仅仅停留在自己的思念和想象之中,而是对情节的叙述进行了再次的转折。我们看见在第一个小节里,总的感觉是清澈透明如一幅“水彩画”,虽没有太多的深度,却有太多的遐想。我想,这是他这首诗歌的独特之处,轻柔纯净的一弯河水,静静流淌。诗人成为“河之上的渔子”,总想捞起一条美人鱼,而因为“她的香,击中我的心脏”,却是情人如花的美丽,反倒让自己被她捞起来,反倒被她所俘虏。呵呵,想起来才是真有意思的了。
用细致的白描手法勾勒出爱情之后,成与不成的悬念,成为这首诗歌第二小节的开始:“一杆长篙\/撑不过岁月深处的岸\/心上的锈,在一声叹息之后\/只有抹上往事的密封胶\/将她抛向河底”,继续深想、深看,一幅淡彩泼墨般的韵动,成为诗人骏青追日《岸》这首诗歌流动的韵律美,他诉说的情感是悲伤的、刺骨的,他早已把自己的心灵融入到现实的生活里了。诗人的“一杆长篙\/撑不过岁月深处的岸”。是的,“长篙”是一个定性的量,再长,也长不过岁月,再怎么“撑”,也“撑不过岁月深处的岸”,人生的坎坷,不是“一杆长篙”就说完了的,更不是一杆就能“撑”过去的。岁月有多深,岸有多远?谁也不知道。那“心上的锈,在一声叹息之后”它已经化作月光下的波,所有的爱与忧伤,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让自己的心灵只有“生锈”,诗人萌动的却是无可奈何的东西,“只有抹上往事的密封胶\/将她抛向河底”,真实的再现,就是诗里有一种透彻骨髓的疲惫与忧伤。这是在向往之后的人生感慨,他是疼痛的、他是漂泊的、同时他又是美丽的。生活的阅历使诗人对社会及人生都有着清醒的认识,从而让自己的内心充满了疼痛。“只有抹上往事的密封胶\/将她抛向河底”,我总感觉诗人有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悲悯”。
诗人的无助感,就像火焰灼疼了你,也灼疼了我和我们,让他的内心和我的内心隐隐作痛。纵然再深的伤,也“撑不过岁月深处的岸”,再大的痛,都是那么美丽的展现在人们的眼前。“月光、渔子、玉兰以及长篙之后的锈”,等,这些意象语言里,无形的岸,连着生命的河底。此刻,我只看见诗人的《岸》一定是美丽岸,而被他抛弃的,是那一声叹息之后,心上的锈,在河底继续的生锈,而浮起来的,才是诗人的苏生。
于二00八年六月五日嘉陵江畔堆金石(李哲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