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尘途雕弓落 > 第276章 行人去棹依波转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惟公也并未因此案而高谈阔论,几个人也都是小心翼翼的认真应奉着,蔺希与莱观此时此刻才真正感受到了承守真的老辣。尝言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可此公实在是名不虚传,用人乃是从小处着手,尤其是针对他们这些地方亲民官,蔺希等人也晓得自己如今的上官不再是往昔那颟顸无能的府尹,或者是争权夺利的两个通判,他们也是知晓承守真究竟是个怎样的为人,但即便如此,哪怕是蔺希这等巧慧之人,也如宗淑一般,实在料不到考校竟然这般随风潜入,若非宗淑给他们二人打了招呼,只怕按着惯例着手,此刻已经是落了下乘。

故而,不只是老熟人蔺希、莱观看向宗淑带着感激,便是朱纯臣、闾丘大虑亦然,哪怕是今日之事的始作俑者朱纯臣也是念着宗淑的好,因为他是揭出此案之人,更应该较其他人做好审理此案的准备,然而只是做过一县主簿的他也实在料不到惟公以这等方式了解此案,了结的如此干净利落,如此邀得人心。

承守真虽然脸上波澜不兴,但是宗淑跟在他身边也有些时日,当然体会的到此公此刻心情那是相当不错,借着这么一个案子,惟公也算是一石多鸟了,毕竟这是他上任以来第一次公开审理要案,若是此案真的论定为不睦罪,不只是蔺希遭了无妄之灾,只怕整个应天府的风评又会下来一截。

因此今日之结果不只是老百姓看了个热闹,更多有识之士尤其是读书人更是长舒了一口气,毕竟篁有裕也是他们的一份子,若是篁有裕背了这等罪名,只怕应天府所有读书人的面皮都等于挨了一巴掌,便是遇到了外乡学子也是面有愧色了,而承守真秉持公道,不只是还了篁有裕清白,更是让本地士子的腰杆也能挺直了,再加上承守真恢复几个书院风貌,清扫斯文败类,还要将丹枫馆旧址复建为藏书楼等举措,可以想象至少在大是大非面前,当地士人不敢说与承守真同仇敌忾,至少不至于落井下石了。

宗淑又想到了承守真着书立传筹备新学的打算,只怕一桩桩一件件都是紧密配合这个目标来实施的,若说旁人走一步看三步已经是智计过人,似承守真这般只要走出一步,已经算出十步之外的,已经是神机妙算,神鬼莫测了。

收拢人心,笼络世人,革除弊政,为应天府开辟新气象,如果再能平稳接收士悦手中的政治资源,那应天府又是一个以承守真为核心的庆康新政格局,宗淑虽然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更没有拜访过父亲也十分仰慕的士学士,但是不知怎的,只从政治手腕上来看,宗淑对于承守真开创新格局的期待更多些,一个新时代的开创者,不该只是个谦谦君子,更应该是如此执着且机变的一代宗臣才可担负如此大任。

宗淑念及此处,再看向承守真的眼神也炽热许多了,蔺希等人也是彼此默默观察着,见得宗淑如此,先是一怔,几人眼神交错,俄而也都是面目明媚起来。

这一老一少都是人精,诸人如果以前只是将宗淑视作聪慧的少年,此刻开始已经潜移默化的接纳他就是他们的一员,虽然宗淑尚未金榜题名,但是他们已经意识到这个少年不只是他们的同僚,更是应该倾心结交的臂助,哪怕莱观素来与宗淑亲近,但那种亲近或多或少都夹杂着芦颂、智全宝与营丘栿的关系,而他此刻也意识到宗淑就是宗淑,即便他离开父兄的庇佑,他也必然能闯出一片天地,就比如此时,当他们几个还在患得患失计较自己在承守真眼中评价时,只看宗淑这骤然变化,才明白自己的格局浅了、

对于他们几个来说,如果只是将承守真视作顶头上司,当然该计较自己作为的考评,但是如果眼光看得长远些,便应该能看得出来,承守真的所作所为早已经超越了一般地方牧臣的境地,便是宣麻拜相也不过是应有之意,承守真在意的不是职位,而是权柄,他在意的是有着足够的权柄能够施展平生抱负,而即便已经坎坷十载,对于承守真而言,不过是厚积薄发的应有之意。

想到这里,莱观心中也燃起了熊熊烈火,与其说这是野心,不如说是自己也看到了实现理想抱负的可能,当他们许多人还在为错过庆康新政那个沸腾世代而惋惜时,却还未意识到,自己也可以有幸成为开创新时代的一股力量。

而就在这么一个本来平平无常的日子里,堂中的每个人都意识到了,承守真蕴藏着开创一个新时代的力量和决心。

蔺希则在脑海里回想着承守真方才做出了判词,怎么说的来着,

“意诚而心正。心正则无所为而不正”,又云“夫佞人之所以入人者,言而已。”这哪里是某个案子的判词,分明是篇檄文啊,所谓蝇附骥尾而致千里,若是今日自己还不知深浅,浑浑噩噩的只怕是耽误了自己的前程。

正在遐想间,忽听得惟公问道,

“蔺知县,此案蓼谷县那边处置清楚了?”

“禀告府尹,此案到了下官这里虽然急迫,但是幸得府衙与福昌县已经查实许多头绪,尤其是府衙这里前后交办的条理清晰,证据确凿,下官不过是按图索骥罢了。”

前后两次,便是当面点出来前面宗淑经福昌县给出消息,其后才是正经的案子自府衙发了出来。蔺希也不避讳此处,毕竟一个政治成熟的幕僚可比循规蹈矩的随员有用也可靠的多,蔺希继续说道,

“只是三问之下,才发觉此案凶险之处!”

“说说看!”

“且不说危家的蝇营狗苟以及篁氏治家不当之事,只说这危家侵吞篁氏田产,竟然都是倚靠那乡书手上下其手,一个乡书手就将阖乡缙绅拿捏住,若非亲自查实,实在匪夷所思。”

蔺希说起此案,也显示出其长处来,便是务实而且缜密,他与莱观都是突然介入此案之人,而且因为路途原因,蔺希即便得到宗淑与莱观的消息,那时候已经是酉时,再没有得到府衙确切消息情况下,蔺希只是通过县学谕查明了篁有裕的近况,便将案件重点放在了危家与篁家各项田产财货核查上,而且在毫无任何指向性证据时,便以夏税账目存疑为名,将篁家所在乡里的乡书手、乡长、耆长与里正全都分别看管起来,也正是他的先见之明,配合了府衙做实此案。

原来几个人监押起来,率先提审了那里正,这里正竟也是个受苦之人,即刻便如实告白,原来这里正也是乡里的三等户,也是被人点了他的差役,让他衙前做个里正。

这县城里与乡下的里正,虽然名号一样,可是实质是云泥之别。县城里面并无田赋之算,里正只管按着县里交办下来的配额,督促人丁税以及房舍税还有各色折变,而商税都是各牙行负责的,故而事务虽然繁杂,但是足额缴纳税赋倒也不算艰难。

然而乡下就是另一番境地,大肇田赋虽然在整个税赋之中逐年占比在减少,但是依旧是朝廷一等一的财赋核心所在,而大肇又不禁土地兼并,故而一乡一里的田产统计那是随时都在变化,而税赋则是根据既往征收数目厘定的,一旦县衙厘定出来将配额交待下来,那是绝不容许变更的,因此能否及时修正乡里田产数据便关系着身家性命。

譬如今年夏税征收完毕,便是还有十一月的秋税,两税之间还有杂税与徭役,无论杂税还是两税都是依据在册田产征收,客户向主户缴纳地租,而主户则向官府纳税,但是徭役客户也是逃不脱的,而无论主户客户都是根据各乡报送县衙的册簿来确定税额与徭役。

按着制度,知县用印之后,县主簿便通知各乡长领受税额,而乡长交待各里正征收,里正督促户长逐户征收,耆长领着土兵乡役负责追捕逃税或者避役之人,然后乡书手根据实收造册上报县衙。

其实实践中,这里正是最出力不讨好之人,原因无他,那便是里正负责的区域内,所有差额税赋都由里正补全,若是里正不能完税,那不只是自己的家产都要砸进去,还要被锁拿衙前,少不得一顿板子,更有甚者,刺字充军家产罚没也是常有的。

故而,充任里正的要么是没有路子的老实中产之户,要么是乡里横行霸道之人,一个是砧板上的肉,一个是剥皮拆肉的刀,无非这两类人能把差使办下来。

而举荐或者说点选里正的,该是县衙里面的该管押司,只是这押司选谁却要参考乡书手的意见,之所以如此,便是乡书手与乡长、耆长、里正、户长不同。那些人都是同乡,而乡书手却是押司选择外乡人派驻过去的,原来的用意是防止本乡本土互相勾结,蒙蔽上差,所以乡书手必须是县衙里选派,但是长期以来,乡里面说话算数的就是乡书手了,毕竟他们是县衙的自己人,押司们不相信这些书手,还能相信乡里人的话吗?

因此,如今县衙管理十里八乡,实际上地方上办事说话的都是这些连吏目都算不上的乡书手,以至于一个乡里,谁当里正他说了算,一个乡里多少田产,怎么定一二三等田,哪些是水田,哪里是旱地,哪些又是荒地都是他们说了算。

若是有人得罪了乡书手,哪怕你是大户人家,只要家里没个官身保着,这些乡书手便能将他收拾的欲仙欲死,比如田垄也给你算作一等田,种棵槐树也给你算作一片桑林,真个能做个顺者昌逆者亡的土王爷了。

而蔺希之所以提及此等弊政便是因为此案当中,涉及最高的也不过是县里一个押司,但是此人收受贿赂还不及那乡书手的一个零头,而这乡书手竟与危氏勾结,那出卖本家的管事便是他们二人之间传递消息的,正是这乡书手出面,才陆续将篁家家产陆续划到了危氏名下,而若非今日把这盖子掀开了,只怕那篁有光有朝一日便是被赶出家门,与篁有裕一起流落街头的下场。

“贵县如何处置?”

“下官以为那押司乃首犯,当刺配千里充军效力,至于这乡书手,下官命人将他衙前打杀了,以儆效尤!”

承守真点了点头,他也是曾当街斩杀小吏之人,故而听得蔺希打杀一个乡书手,并不以为然,反而颇为赞赏蔺希的果决,转来对宗淑说道,

“此事绝非孤例,咱们不管其他府路,只是应天府治下不许这等恶獠作祟,明天便通告到乡里,许乡人直告府衙,若有乡书手上下其手,首告者赏,自首者罪名降等,官员吏目瞒报者黜落议罪!”

这边又问莱观道,

“危家的事情都查实了?”

一个都字,莱观如何还不明白承守真的意思,急忙答道,

“危家的罪愆都是查实了的,只是下官以为此事还不能了断,这危家也不过是些余孽罢了,便是余孽也不过是旁枝末节,下官以为应当以此案为先,将底下许多污秽都涤荡出来。”

莱观又郑重的说道,

“大尹,只看今日百姓之朝气便知人心向背,下官以为丹阳之沉痼非大尹不能根除,以大尹之赫赫清名还归德朗朗乾坤,百姓幸甚,吾辈幸甚,大尹目之所及,吾辈敢不效命!”

莱观所言并非夸诞大言,原来这危家机缘巧合下攀附上了原福昌县令,借着此人势力才敢侵夺樊氏祖业,也正是有了这等靠山,嫁出去的危氏也不遑多让的打起了夫家的主意,而那乡书手乃是她嫡亲兄长的故旧,蓼谷县那涉案的押司也是她兄长出面拉下水的,细细审理下,发现这危氏大郎的手不只是伸向了蓼谷县,便是周边诸县都有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