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新帝即位,白布白幡终于可以摘下,满汴京又变成了一片红,有钱有闲的人家放两挂鞭热闹热闹,普通人家就在餐饭中加点肉以示庆祝。

一阵热闹之后,汴京城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在新帝的治理下按部就班地各自过着自己的生活。

新帝即位后的某一日,忽然一道圣旨下来,在詹事府办公的盛长桢立即就被软禁起来。

之后更是连家都没让回,便被内卫装上一辆密不透风的马车,从詹事府被带到了一不知何处的庭院中。

一入院中,盛长桢就见到了几位老熟人,其中一位更是阔别许久,正是与盛长桢同科的榜眼言仁化。

言仁化当初上陈兖王“三大罪”,因此触怒兖王,被贬至偏远之地当了个知县,堂堂榜眼,混得还不如二甲三甲进士。

可如今时局巨变,兖王叛乱身死,作为抗兖急先锋的言仁化又被有心人给翻了出来,当初因言获罪的“三大罪”放到如今,就成了言仁化忠心为国的先见之明。

于是,言仁化又被一纸调令调回了翰林院,至于从翰林编修升迁为翰林修撰,那也是应有之义。

言仁化回京未久,盛长桢还真没机会与他碰面,此刻二人久别重逢,自然是免不了一番叙旧。

言仁化似乎并不意外在此见到盛长桢,笑着迎了上来:“盛兄,一别经年,真是令人刮目相看啊!我入京之后,到处都能听到你在叛军中三进三出的英勇事迹。”

“都是坊间谬传罢了,我只是个凡人,哪有那么神勇?言兄可不要再取笑我了。”

盛长桢尴尬地笑了笑,三进三出?怎么不直接说七进七出呢?这传言还真是离谱!

盛长桢本就不是自卖自夸的人,干脆岔开话题道:“言兄可知,我们到底是为何来此?”

言仁化不以为意地笑了笑,转而说起了正事,他指了指旁边几人道:“盛兄可还认得这几位?”

“那是自然。”

盛长桢点头,言仁化身边的都是和他同年的进士,探花余德便在其中,也就是说,这一个小小庭院中,就集齐了上一次科举的前三甲。

盛长桢被软禁起来带到这处庭院时,那些内卫虽不说话,但也甚是恭敬,对盛长桢没有丝毫无礼,因此他虽觉得莫名其妙,但并不怎么惊慌。

此时听完言仁化点拨,又见到了几位同科之人,他心中隐隐生出一个猜测,不禁脱口而出:“难道是要我们主持这次恩科乡试?”

言仁化微微颔首,旋即苦笑道:“盛兄,往后的日子,咱们几个可就得一同在这院中苦熬了。”

被言仁化证实了心中猜测,盛长桢扶住了额头,不由地头疼不已。

兖王叛乱之际,京中许多官员受了池鱼之殃,死伤惨重。赵宗全即位之后,有感于中枢官员不足,便决定开一场恩科,充实各衙门的缺职。

这是赵宗全即位后着手办的第一件大事,也是他作为皇帝建立威信的一次重要举措,赵宗全自然不敢轻忽,凡事都要亲自过问。

科举本就是国家的抡才大典,这届恩科作为赵宗全即位后举行的首次科举,其意义更是非比寻常,选出来的进士,全是赵宗全自己夹袋里的人才。

因此,主考官作为真正的经手之人,其人选尤为重要。

这个主考官,赵宗全本有意在禹州旧人中选取。

可赵宗全本是武职,身边也多是顾廷烨这样的武将,便有几个舞文弄墨的师爷式人物,放到现在也上不得台面,难当此重任。

结果挑来挑去,也就只有一个盛长桢了。

赵宗全属意盛长桢为会试主考,可刚一提出来,就受到了三位大学士的齐声反对。

其原因,只需看上一届科举的会试主考是谁,立时清楚明白。

上一届会试主考,那可是文延朴,元老重臣,龙图阁大学士,从一品的大员!

盛长桢呢?正四品……

还差得远呢!

无奈,赵宗全只好退而求其次,任命盛长桢为京畿道乡试主考,这回大学士们就不做声了。

翰林出身,四品绯袍,这是乡试主考的两个硬性条件,盛长桢全部符合,虽然难免资历浅薄,但他是官家钦点之人,资历也就不算个事了。

于是乎,盛长桢就这样被任命为京畿道乡试主考官,言仁化、余德等为同考官。

盛长桢到了庭院中,接受了正式的任命后,心中感慨不已。

一年半前,自己刚刚六元及第,过五关斩六将才进入翰林院,如今却是摇身一变成了乡试的主考官,主持一道举人的选拔,决定无数人的命运。

考生变考官,人生际遇之离奇,真是令人嗟叹啊。

而且,盛长桢心里再清楚不过,乡试主考是一个炙手可热的好差事。有道是一朝主考,终身受益,京畿道当科录取的举人,通通得叫盛长桢一声“恩师”。

一下有这么多举人学生,其中肯定能有不少出息的,日后至少也是一批中层干部,单单这一笔人脉,就够盛长桢受用不尽了。

赵宗全把这个肥差抛给盛长桢,除了因为他是半个禹州旧人外,还可以看作一种补偿。

毕竟在官职上,赵宗全已经给不了盛长桢更多了,只能以这种方式来抚慰盛长桢,不至于令有功之臣寒心。

既来之则安之,盛长桢很快摆正了心态,开始履行起自己作为主考官的责任来。

按照规矩,乡试的所有题目都是由主考官拟定的,盛长桢就是想和言仁化等人商量也不行,没办法,盛长桢只能自己一个人老老实实地闷在屋里想题目。

好在盛长桢胸藏锦绣,才气纵横,对各种经史典籍更是信手拈来,他是号称大周考神的人物,水平自然不是盖的。

盛长桢所拟的,都是堂堂正正的大题,没有一点偏、怪、奇的题目。

盛长桢心里明白,这次恩科极受赵宗全看重,恩科恩科,既考考生,也对是赵宗全执政能力的一次大考。

但凡有半点差错,都会引得朝野哗然,令威信本就不富裕的赵宗全雪上加霜。

更别说,赵宗全头上还有一个太后压着。

如果恩科搞砸了,太后就更有理由把着朝政不松手了,如此一来,赵宗全乾刚独断之日可就遥遥无期了,这是赵宗全绝对不能容忍的。

有了这样的觉悟,盛长桢出题自然要本着稳字当先的宗旨,坚决不能出一点差错。

用了三天时间,盛长桢终于拟完了所有的题目,把题目交给了看守他的内卫,而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等待了。

百无聊赖间,盛长桢心中忽然生出一点恶趣味:“齐衡参加的就是这次恩科吧,要是真的考过了,那他岂不是还要叫我一声恩师?嗬嗬嗬嗬,有点儿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