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端着面前的茶杯,一手拿着盖子,茶杯凑近嘴边却没有喝,眼神有些放空,飘向虚空。
半晌才说道:“先帝曾多次派人整顿盐业,改善盐法,国库也曾经充裕过一段时间。只是后面松懈下来还是老样子,官商勾结,贩卖私盐成风。你觉得朕该当如何?也是派人去整顿盐业?”
夏义卫微低着头,嘴角抽动。
陛下这是想动盐商?
他认为眼前的皇帝和先帝的整顿,肯定是会有大不同的。
先帝那种不痛不痒的惩治一下,甚至还能拿钱出来就能免罪的“温柔”手段,哪里比的上铁血手段,抄家灭族流放才能让那些刀口舔血的私盐贩子心中害怕。
也好,这些人都是巨富之家,一年动几个,就能有大量的收入来源了。
而且还可以轮着来,养蛊一般,养肥了就可以杀几只!
“陛下可多派巡盐御史钦差下去查看,追缴各地拖欠的盐税,责令各州府县不得延误,轻者罢官,重者入狱。令各地官员在所发盐售卖完后,把全部引目收上来,让盐运司及盐课提举司每年都要登记盐商籍贯,住址,违限日期,装订成册后上交户部,再由户部转发给该地布政司,府,卫所,限期追销。再就是严厉打击私盐,抓到就是杀头充军发配边境,深挖其背后的保护伞,只有后面的靠山倒了,震慑一些人,才能在源头上杜绝!”
“呵呵。你倒是把先帝当年的举措记得清楚。”
夏义卫也不脸红,跟着笑了起来:“臣愚钝,这些都是当年很有效的方法,充裕了国库。只是没有坚持下去,手段也太柔和。陛下前几年还让长卢沿海试行梯田晒盐法,让人开设盐场。根据锦衣卫在沿海边查探的消息,各种小盐场很多,基本上是被当地的士绅把控,只缴纳了很少的税甚至都不用缴税,一些人上下私分利润。”
“那你怎么不早点来告知于朕?让朕当了这瞎子,聋子?”朱厚照语气稍微有点严厉,盯着大舅哥。
“陛下,这些小盐场成立才两三年,技术,产量等都还在摸索当中,暂时还成不了气候,臣想的是等这些成了规模之后,再来请您定夺!新开的盐场肯定要收归朝廷之下。”
“干嘛?你这是养猪,等养肥了在杀?”
夏义卫笑着摇头道:“这是陛下您说过的,新鲜事物,总要让其先发展发展再说,是好是坏只有做了才知道,积累经验之后才能改进!”
“知行合一!”
“对对,对!”夏义卫眼睛一亮。就是这个意思,老王以前一直挂在嘴边的词。
“4月底5月初,端午时节,你到时挑两个大盐商出来。西北,东北还需要很多人去开垦!”
朱厚照说的很温和,后面的意思很明了。
要突出“大”。唯有大商家,家底丰厚不说,各种牵连也肯定小不了。
陛下要往边关送人,还能抄家得银子,一举两得,奸诈的很!
.........
夏义卫领了任务,匆匆离开了豹房。
他要去仔细吩咐下去,把事情给办的漂亮,让人无话可说!锦衣卫在他手里,还没有什么拿的出手的成绩,去年一年可以说一件大事都没有办,再不一鸣惊人,朝廷上下恐怕是要忘记锦衣卫是干什么的了。
京城的报纸也刊登了朝廷不会加田赋,让老百姓不要胡乱猜测,不信谣不传谣!
一时间的议论也慢慢的平息下去,田赋不加,那就是加商税了。
士农工商,商人是最低等的,很多人看不起商贾。三十税一,真的很低。
加商税,那是应该的。
太祖皇帝当年定的这个税率,那是方便了大商贾。他们有的是办法避税和转嫁给其他小的商家,
议论声一下子就消失了。
报纸的态度说明了皇帝的心思,大家也心照不宣的默认了这一方法。
庄严的奉天殿里,文武分列。
照例的流程走完之后,户部尚书费宏出了班列,向皇帝上书,言及国库空虚,需让民间的商人出一份力,太祖当年为了繁荣天下,体恤百姓,三十税一定的确实有点低。经过百年生聚,已经有些不适应现在,可以适当的提高一些,可以在各地实行的税率上,在增加一点!
具体上浮多少,这个需要皇帝您来定夺!
朱厚照心里只想骂娘,这些滑头,把这个烫手的山芋丢给他。
那就让你们出出血。
“时过境迁,如今四海升平,安居乐业。民间商贸之风兴盛,那以后的大宗交易税改为十五税一。升斗小民卖点自家的农产品,养家糊口之类的营生还是照旧,这次主要是针对那些大商家,年交易量超过一千两的。尤其是淮安,槽河沿线,江南,沿海的一些地方,那些城中富甲天下,大商贾如过江之鲫,他们是应该为朝廷出一点力了。”
“给朕记住了,但凡有人拿鸡毛当令箭,胡乱搜刮民间小商人,一经发现,抄家灭族流放三千里。”
“户部三天内,把具体的章程拟定好,送去报纸那边,让他们连续刊登一个月。之后就开始实施!暂时实行3年,以后在根据实际情况做调整!”
费宏只觉得自己的脸涨的通红。
皇帝的话直白而且明了。此次就是针对江南的富商!
他肯定会被人家记恨死!
事已至此,还能如何呢?十五税一,那些人还是能大赚!肯定后面还会弄一些虚假的账目出来,尽量减少自身缴税的份额。
至于说三年之后如何,谁也不清楚,到时皇帝会再弄出来一个什么名目。
搜刮天下富商三年,国库就不会再跑老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