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在聊什么啊,这么高兴。”
赵继元边说边走进了大厅。
“孩儿见过父亲!”
……
“外侄李经孝见过大舅父。”
“原来是孝儿来了,难怪家里这么高兴。”
“你看你上次去过赵家后就没去过了,家里人都在念叨你呢。”
王氏:“对,母亲也经常念叨你,如果不是你看出我和母亲的异常,医生说了我们都活不过第二年。”
“你可是我们赵家的恩人啊。”
李经孝:“可不敢这么夸,都是我应该做的。”
赵继元:“快让人安排晚饭。”
王氏:“我已经交代下人了。”
不一会儿就有下人来报饭菜准备好了。
因为没有几人,所以就都在一桌吃。
吃饭的时候,难免又打趣李经孝和赵灵曦两人。
两人一个红脸一个黑红脸,都没吃下多少东西。
李经孝:“舅父有所不知,我们国家从古至今都有一个弊端,就是结婚太早。”
“在西方提倡晚婚晚育,男子22岁左右结婚,女子20岁左右结婚,这是最好的。”
“这也是经过研究后的结果,为什么我们国家夭折率这么高。”
“就是因为结婚太早,女子身体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近亲结婚,三代以内有血缘关系的都极有可能造成胎儿畸形,夭折等问题。”
“咱们大清朝就是喜欢近亲结婚,看他们一个不如一个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赵继元:“孝儿慎言,曾能妄谈皇家之事。”
“大舅,我也就我们几人说说,外面肯定不会说,在西方有言论自由,但也不绝对,他们也是上层人士把控下面言论。”
“只是和我们比,要开放的多。”
“国外有很多需要我们学习的,的确是对我们有用的。”
赵继元:“我也不是老顽固,曾裕前面听你说过国外的言论后,非要去国外留学。”
“现在国内不也派了很多八旗子弟去国外留学吗,我也打算给父亲说,让他也去。”
“西方不是说了吗,这叫潮流。”
李经孝:“舅父你这样想是对的,二兄他出去学习对他,对我们国家也是有好处的。”
“但是国外并不是什么都是好的,自己也得留个心眼,别被卖了,还不知道。”
这时候赵灵曦右手用力捏的紧紧的,在心里下定一个决定。
“父亲,我也要出国留学!”
这一语惊人,将所有人都震惊了。
赵灵曦两只手不停的揉着自己的衣服:“我就是对西方文化好奇,西方女子不也是可以读书,为啥我不能去。”
赵继元:“胡闹,你一个女孩子出去多不安全。”
赵曾重:“父亲,最近听说朝廷也安排了很多格格出去留学,这也是大势所趋。”
赵继元瞪了一眼赵曾重。
赵曾重连忙低下头继续吃饭。
李经孝也尴尬了,我说我喜欢留学的,那就是堵李鸿章他们嘴的,你这是闹哪样,为啥还非要出国留学。
难道是对我有意思,可是不对啊,我们才见几次面,肯定不是。
赵灵曦:“父亲,你还说你不迂腐,为啥看不起女子,西方早就提倡男女平等了。”
“男女都能一起上学,一样的接受教育,一样的为国家出力。”
“是吧,孝哥哥!”
李经孝……
李经孝怎么又问到我头上了,他立马点了点头:“对的,西方提倡男女平等,这点我是支持的。”
“我和父亲也资助了不少人在西方学习,如果灵曦和二兄要去,我可以让那边的人照顾他们,肯定不会让他们在外面受欺负。”
李经孝和李鸿章的确是资助了很多穷苦孩子出去学习。
哪怕是大清的八旗子弟最近也掀起了一波留学潮,很多贝子,贝勒爷和格格们都大批量的出去留学。
清朝最信任的人还是满人。
只是现在没有办法了,各个省才被汉人将领掌控。
赵灵曦眯眼笑了笑:“父亲你看,孝哥哥都说了有人会照顾我们,你不用担心我的安全。”
赵继元思考了一会儿:“先不说了,后面你自己给你爷爷讲。”
赵灵曦:“我不管,我就要去,要是不让我去,我也离家出走投奔孝哥哥。”
赵继元何尝不清楚自己女儿的心思。
王氏也是过来人,知道自己女儿的想法。
也就李经孝跟个榆木脑袋一样。
李经孝不是不懂,他是不想懂,前世因为孤独惯了,没有亲人,也不觉得,还有他满门心思都是放在了保家卫国上。
这一世他有了亲人,思想也获得了改变,可是现在这个国家面临诸多挑战。
他不得不暂时放弃儿女私情,加快自己前进的脚步,让百姓们早日从水深火热之中解救出来。
李经孝在赵家待了一会儿就离开了,时间也晚了,他和赵曾重约定了一起去参加会考。
……
离开后李经孝感觉挺尴尬的,第一次去赵家让赵曾裕产生了留学想法。
第二次来赵家让赵灵曦产生了留学想法。
以后赵家会不会不欢迎自己了。
毕竟赵家还是一个深受儒家思想文化影响的传统家族。
李经孝第二天去了曾国藩在京城的府邸。
毕竟这是自己父亲的老师,也是自己的师公,肯定也要拜访一下。
在曾国藩家坐了几个时辰。
曾国藩的身体也大不如前了,六十岁和后世八十多岁了一样。
因为常年在外作战,也受过不少的伤,身上有不少的暗疾。
李经孝让曾国藩可以找中医好好调养一下,或者找西医治疗一下。
被曾国藩笑着谢绝了。
在曾国藩看来,自己这一辈子已经足够辉煌,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了。
李经孝离开曾国藩府上也去和李鸿章以前的老部下见了面。
刘铭传现在就在京城做参将。
最近李经孝一直在等待会考的时间到来。
赵灵曦也没有来打扰李经孝,他父亲不让她出门,怕她打扰到李经孝考科举。
时间很快到了2月份,李经孝和赵曾重一起踏上了前往考场之路。
清朝的会试是礼部在京城举行的,二月考,三月初就能出结果。
李经孝来到顺天贡院,看着这个院子,清朝的大多数文官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
这是清朝选拔人才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