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被打断思绪,周半夏顺着小河所指的看去——方才拎出来放在椅子上还未解开的一个四四方方包袱。

不在礼单上,应该是忍冬在信中所提到的几个小姐妹得知她成亲,在京城买了时兴头花,给她的“添妆”。

一二三四五六七……十个盒子哎,小河愁啊,“姐,你小姐妹有十人,老远了,回头她们不凑一块成亲,你该咋回礼啊?”

周半夏不禁莞尔,“十个盒子不代表十人。按旧列,一个院子的姐妹出嫁,连小丫鬟都会打个络子添妆。

老夫人身边大丫鬟就有八人,加上二等三等丫鬟多着了。

往常她们谁要成亲,通常是花三五两银子让府里的大灶房送两桌席面来,当谢礼请小姐妹们吃席就行了。

接下来就各论交情了,毕竟像姐这样出府嫁人的不多,不对,我跟你说丫鬟里头的人情往来干嘛。”

小河咯咯直笑,背起小手,迈着四方步的去书房。

到房门口伸头一瞅,里头一人在埋首案前,一人在炕桌前低头翻书,他立即放下小手,安静上炕。

从炕上的书袋里取出书本,挪到顾文轩对面盘腿坐好,将书放在两张对齐的炕桌上放好,开始看书。

小人儿还不带出声的摇头晃脑默读,周半夏忍笑放下手上掀起的门帘子,倒回箱笼前面继续掏箱底。

少了大大小小的盒子,去了夹在其中的棉花,此时箱底的东西不多了,拿掉厚厚的一层黑油纸,便是油纸包着的六大块。

礼单上就写有书册。

虽同样的没有具体写明有何书有几册,也不如之前那箱几乎都是来自于高家族学的书籍那般数量惊人。

但,周半夏撕开油纸,不出所料的。

其中一套朱子集注,页面上标注的小字心得就和高家族学那套的不一样了,加上钱夫人赠予的一套就有三样了。

再翻其中一套时文集,倒是有几篇重复了,但同样难得可贵的是,每篇时文的下方小字心得很有料。

大致翻了翻,真真是和钱夫人一样的,不给一本都不给,给了就是本本精品,连五经都齐全了。

轻轻易易的就在短短时间内能拿出如此珍贵书籍,即使府里有专门的书童一直抄书,也是难得了。

难怪从高大人这一代起弃武从文,就能顺顺利利的从武勋成功转型成了文臣,不是没有根源。

只是,缘何对她另眼相看?要说之前还能因为护主有功,但出府了,低嫁了,还有此待遇,明显过了。

周半夏实在想不通。

明明出府之前给的恩赏一切按照府上惯例,顶多就是老夫人私下又添了张百两银子面额的银票让她藏好。

可如今,从回礼到添的嫁妆,再到这些东西,就远远超过了想象,还是全部放在了明处走的人情。

她都成亲了,找的又不是什么大有来头的夫家,她两口子不要有什么值得人家投资的。

像钱夫人,好歹还因她得老夫人偏袒,但老夫人,不要图什么的。

说难听点真要有朝一日被抄家流放,别说她两口子这样的小人物,就是老夫人亲老子在都扛不住。

她可以百分百保证她绝对是她爹娘亲生的,绝无被替换的半丝可能,她爹娘也不是什么前太子遗腹子遗腹女的。

外家与夫家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接生的稳婆统统都是各个村子里的,就连唯一身世有疑的婆婆。

近日也摸着底子了。

祖籍武昌府人士。

其粮商祖父被牵扯进当时的千户和知府权益之争,虽无被推出去当炮灰一样的定罪,但也没好多少。

据说其祖父一命呜呼的当天,差点连刘姥爷这个嫡次子都快没命了,连刘氏族长都不敢吭一声。

这不,父债子偿,婆婆就随父母兄长逃到这里来了。二十三年过去了,刘家还至今始终不敢回祖地。

据说刘姥爷还有一个庶弟,当时兄弟三人得信就趁乱分散逃跑,可至今还没联系上,想来应该是替父遭报应了。

这人啊,什么事情不好掺和,当地都发水灾了,区区一个粮商还敢不老实的瞎掺和,可不把子孙后代害惨了。

所以,因身世什么的让老夫人另眼相看,百分之百不可能!剩下的还能图什么呢?周半夏百思不得其解。

边琢磨,边将盒子抱回内室,再掏忍冬执笔,老夫人口述的那封书信出来,认真仔细的看了个遍。

最终,还是没找着答案。不管了,爱咋、咋地,总归要等见到了周嬷嬷这位义弟再说,这会儿想破脑袋都没用。

甩了甩脑袋,踏进储藏室,周半夏又下意识地朝门口瞥了眼——门帘子放下了,将靠在墙边的一个木箱移开。

蹲下将最角落的一块石条板使劲一推,一个半大的洞口里面就放着一个没有盖子的木箱,箱里还有大小不一的匣子。

取出一个木匣子打开,里面又是一个匣子,不过这个匣子就不是木匣子了,正确来说,是一个铁盒子。

铁盒子里面就放有田契和地契,再将今日三份铺子房契,以及三份凭租契据给放进去,盖好盖子放回原地。

周半夏拍了拍手的,紧接着将回来前顾二柱塞给顾文轩的钱袋子也给放进边上一个大号的钱匣子里面。

轮到装有两根野山参的盒子的时候,迟疑了下,取出一根,也给放进箱里了。免得哪天不在家,顾文轩有急需都找不着。

燕窝阿胶这些滋补品是不是有疗效不好说,前世后来条件好了,不是没少用,但还真没觉得有多大效果。

固然跟工作忙压力大有很多关系,但野山参这东西是真能救命的。

以往有幸通过药材商之手购得半根百年参,虽说花了不少钱,但那疗效是立竿见影的眼看着一个快冻死的人脸色红润起来。

只可惜半根参看似不小,切出片更多,却不经用得很,给年迈体弱的父母几片,给求上门推不了的好友几片,再自己两口子用用的,不到三年就没了。

等后来气候更不对了,再想买,别说百年野山参了,连人工种植超过五十年参龄的,给天价都买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