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科幻小说 > 从手搓CPU开始横扫宇宙 > 第四百三十四章 暗力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长久以来,暗物质与暗能量的存在始终困扰着人们。

早在二十世纪,人们便察觉到,某些星系外侧星体的旋转速度太快了。而很显然,在星系外侧星体旋转速度如此之快的前提之下,仍旧将它们束缚到星系之中而不至于脱离,需要星系自身具备更高的质量。

但后续观测却表明,该星系根本不具备足以束缚住外侧高速星体的质量。

外侧星体运行速度如此之高,已经毫无疑问的,实打实的证明了该星系质量就是这么高。但观测之中却看不到这么高的质量,那便只能证明一点,必定存在一部份质量无法被观测看到。

由此,暗物质理论的雏形诞生。

后续,在对于河外星系与河外星系团,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观测之中,人们发现了更多暗物质确实存在的证据。于是,人们便对这种看不见摸不着,几乎无法被探测到的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进行了持之以恒的研究。

只是很可惜,直到此刻,人类文明的科技实力几乎已经提升到了四级文明巅峰,都未能真正搞清楚它们是什么东西。

综合测算,各自距离中子星一千万公里是最佳的距离。

这看似很荒谬,但经过详细研究,人们却认为这才是正确的。

暗能量是空间的固有属性,暗物质是暗力子。两者结合,塑造出了空间与物质之间各种神奇的现象。

现有理论猜测,这是一种主导了空间与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力。

可是……精度如此之高的时钟,都仍旧探测不到延时的存在么?

但,一连进行了上百次试验,耗去了三年多的时间,最终结果仍旧让人们失望了。

需要注意的是,科学家们并不认为常规意义下的空间扭曲、大质量星体周边的空间弯曲等,是由暗力子所导致。他们仍旧认为那是因为引力子所导致。

这实在是已经达到了人类文明的技术极限。

在前期建立的理论体系之中,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个惊人的猜想。他们认为,暗能量或许并不是一种单纯的能量,而是空间自身的某种固有属性。

实验进行到这一步,科学家们束手无策。

一阿秒约为一百亿亿分之一秒。

如此,速度慢了,路程却延长了,便能将超距通讯的传递时间延长到普朗克时间之上,令其具备被观测到的可能性。

科技的发展总是遵循着一定的规律。不可能连化学能都未掌握,便直接掌握核能。也不可能未掌握核能,却掌握了夸克能。

而比普朗克时间更短的时间,不具备物理意义。

在这种模式之下,分别位于宇宙两端进行超距通讯——不考虑暗物质分布影响——所需要的时间,和紧挨着的两台超距通讯仪器之间所进行的超距通讯,耗时一样,都在普朗克时间之下。

暗力子所主导的空间与物质之间的力,是更高维度的,是“脱离”了当前宇宙的。

譬如中子、质子等是费米子,它们组成了地球。引力子是玻色子,它用来传递引力,令地球之上的物质受到引力的束缚。

位于中子星周边的一线科学家们束手无策,位于一千多光年之外人类主舰队之中的庞大科学家团队,便开始在现有试验数据之下,进一步修正理论体系,并寻找其余的验证暗力子的可能性。

要知道,此刻这两台时钟的探测精度,已经达到了阿秒级。

人们确定,暗物质不与电磁力产生作用,且基本上确定了暗物质在河系之中的分布,并在后续对于宇宙膨胀的研究之中,进一步发现了暗能量的存在。

也不可能做到。扩大两座实验基地直线距离的话,基于现有理论,距离远了,暗力子的传递速度会更快。缩短距离的话,稳定性和精度在中子星那狂暴的辐射之下又无法保证。

就算精度如此之高的时钟,都没能观测到信息发送与信息接收之间的延时。

在发送信息的同时,超高精度时钟记录下了此刻的精准时间。

不仅如此,人们还认为,其实暗能量才是推动宇宙加速膨胀的真正原因所在。

粒子分为费米子和玻色子。可以简单理解为,费米子组成物质,玻色子在物体之间传递作用力。

这种实验,只能在中子星周边进行。因为黑洞引力太过强大,可以类比于蹦床的“篷布”被直接撕裂了,无法获取到有意义的试验数据。

这便引申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伴随着宇宙的膨胀,新的暗能量源源不断的凭空诞生,填补着那些宇宙膨胀出来的空间。

下一刻,这信息来到了另一台超距通讯设备之中。在接收到信息的同一时间,另一台超高精度时钟也记录下了此刻的时间。

但很显然,传递路程不可能为0,且不可能为负数,所以暗力子的速度永远无法慢到与光速等同,或者比光速更慢,就像是常规物质粒子的运动速度也不可能达到光速或者超光速一样。

但事实却是,暗能量的密度并不会随着宇宙的膨胀减小。不管宇宙如何膨胀,它的密度始终维持如一。

暗能量具备一种十分神奇的特质,那便是,它是不守恒的。

在理论推导之中,人们认为,超距通讯的本质,其实也是一种对于暗力子的利用。只不过在五级文明之前,人们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已。

这就带来了又一个问题:不具备物理意义的时间如何探测?不能探测的话,如何确认暗力子是否存在?

无数名优秀且杰出的人类科学家,在韩阳的帮助之下,最终找到了一种可能性。

在空间被引力扭曲的环境之下,应该会存在超距通讯所需时间大于普朗克时间的现象。

在韩阳的指示之下,第二次实验随之开始。

那么,摆在人类科学家们面前的问题,便变成了,如何确认这种力真的存在?

只要准确测量了这种力,证实了暗力子的存在,便基本可以确认之前理论体系之中对于暗物质和暗能量的猜测是正确的,并可以研究它们的性质,最终将其统一起来。

在这其中,韩阳做了许多许多的工作。甚至于可以说,向暗力理论发起冲锋的过程之中,高达四分之三的工作都是由韩阳独立完成的。

当然,在这过程之中并不是没有收获。

此刻,人类科学家们所设计的实验,便基于这种原理。

那么,六级文明所掌握的空间相关科技,与四级文明所掌握的万有力之间,存在着哪种理论体系来承前启后?

如果真的像是人们所猜测的那样,暗能量是空间自身的某种固有属性的话,那么一切就严丝合缝了——它前承万有力,后启空间相关科技,一切就都说得通了。

这便也解释了暗物质总是汇聚在显物质周边的现象。

但因为空间被扭曲了,实际上暗力子所需要传递的路程,却是1.5米。

当传递路程为0的时候,暗力子的速度等于光速。传递路程为负数的时候,暗力子的速度小于光速。

那么,暗物质这种玻色子传递的是哪些物质或者能量之间的力?

人类科学家们认为,它所传递的力,便是暗力理论之中的暗力。

而暗力子具备一种十分奇特的性质,它永远以超光速运行,其速度永远不可能降低到光速以下。由此,想要真正探测到暗力子不具备理论可行性。

不过,通过一些间接手段来探测到暗力子还是具备可行性的。

中子星的强大辐射暂且不说,关键是要在如此恶劣的环境影响之下,仍旧确保精度足够高,还需要时刻掌握空间被引力所扭曲的数据,进行加权计算,才能确保数据不被污染。

或许通过某种工程上的优化,耗费巨大资源和人力,能再度将时钟的精度向上提一提,但提升个1%差不多就是极限。而1%的精度提升,根本没有意义。

最终的结果,让人们失望了。

简单来说便是,就像是一张中间放了重物的蹦床,重物两侧直线距离为一米,沿着蹦床篷布的曲面计算的话,两侧的距离却能达到1.5米。

高达90%的创造性工作由人类科学家完成。甚至于,此刻有关暗力子的猜测,相关数学论述和模型搭建等,最初也是由人类科学家提出。

但同时,韩阳也清楚的看到,除了常规性的,人力性的工作,也即没什么技术含量,随便交给一群博士生都能完成,主要考验一个文明组织力和科学基础的工作是大多数由自己完成的之外,最关键的创造性的工作,自己完成的却只占比约10%左右。

结合起人们对于六级文明的一些了解,六级文明极有可能掌握着空间相关的技术这一事实,人们认为,这一猜测大概率是正确的。

人们认为,暗能量在宇宙之中是均匀分布的,且密度不变。这就会面临一个问题:既然宇宙在加速膨胀,整个宇宙的体积不断变大,那么,暗能量既然均匀分布,密度就该随着宇宙的膨胀减小才对。

此刻,已经达到四级文明巅峰阶段,具备了充足科技实力向暗力理论展开冲锋的人类文明,毫无疑问对暗物质和暗能量具备了更多的理解和猜想。

在科学家的猜想之中,暗力子的传递路程越远,其速度便越快,传递路程越近,其速度便越慢,最慢甚至可以达到等于光速。

而如果不在中子星周边,实验距离太大的话,又会因为暗力子传递速度太快,导致观测难度直线上升,直接超出人类的观测极限。

再度提升时钟精度,不太可行。

中子星周边的空间,就类似于篷布。中子星本身便是那个重物。

想办法提升理论之中暗力子传递所需要的时间?

基于这个方向,人类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性研究,最终又提出了另一个猜想:或许,所谓的暗物质并不是常规意义上的一种物质,而是一种广义上的,质量不为零的玻色子。

人们便打算在中子星两侧,真正的进行一次超距通讯实验,并借助精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程度的时钟,来确认超距通讯究竟是否存在具备物理意义的延时。

上百次试验,全部未能探测到延时存在。仅有的一次探测到的约为2阿秒的延时,经过进一步检查之后也最终确认,是因为某一台设备接口接触不良的缘故,并不是真的延时。

因为暗能量具备一种“负压力”。它就像是气球之中的空气一样,相互排斥,越来越多,最终推动着宇宙这颗气球越来越大。

前期准备工作,人们进行了足足数年时间。终于等到一切条件成熟,在韩阳的亲自关注之下,位于中子星一侧的超距通讯设备庄重的向另一台设备发送了一段简短的信息。

这便是人类文明处于早期阶段之时,对于暗物质和暗能量的理解。

据测算,当前可观测宇宙的所有物质与能量之中,暗物质占比达到了26.8%,暗能量占比达到了68.3%,构成我们可见宇宙之中亿万星辰,浩瀚星河的所有显物质,仅仅占比4.9%而已。

暗力子的传递速度由路程决定。因为直线距离为一米的缘故,暗力子的传递速度便是路程为一米的速度。

相关数据立刻传送到了位于数亿公里之外的大本营。这一刻,通过放置在中子星周边的数万台探测设备所提供的数据,超级计算机对两个时间进行了空间扭曲修正,将最终的结果呈现在了人们面前。

人们必须要尽可能排除误差的影响。说不定第一次实验无法探测到延时,只是因为某些未知误差的存在呢?

说不定多次试验之后,就能得到有价值的数据。

实验原理虽然简单,但真正要进行起来,却并不容易。

这让韩阳不得不再次感叹,单单依靠自己,想要让人类文明提升到五级文明层次,恐怕还真的不行。

便在这种情况之下,一名人类科学家再度提出了一个有些惊人的猜测。

暗力子的传递速度或许不仅会受到空间弯曲的影响,也会受到物质密度的影响!(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