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能级与能量不同。
太阳的总能量极高,其辐射出来的能量仅有约二十多亿分之一到达地球,但就这么一点能量,便支撑起了整个地球的生物圈,制造了地球上的风雨雷电,制造了台风,制造了雨雪,制造了大气流动,让海洋可以保持液态,等等等等。
太阳的能量之高可见一斑。但相比起来,太阳的单位能级却极低极低。相同体积下,太阳的辐射能量甚至比不上一颗土豆。
粒子对撞机可以制造出极高的能级,甚至于制造出堪比宇宙大爆炸之后数万分之一秒时候的能级,甚至于能令电磁力与弱力统一。
但它的总能量却极低。
两束粒子束对撞的总能量甚至比不上人体提起一桶水的能量。
这便是能级与能量之间的差别。
现在韩阳所需要的,便是极高的能级。至于总能量多少,他倒是不太关注。
此刻呈现在韩阳面前的这份理论性研究,便预示了这样一种可能性。
通过某种机制,借助闪电这种剧烈的放电过程的特性,可以将其做到更为凝聚,极大提升其能级,有望达到韩阳真正开启统一三种基本力的程度。
这份研究论文很快便引起了关注,韩阳立刻着手开始验证。
首先是在实验室之中进行。科学家们制造出了一种人工闪电装置,然后又制造了这种能将闪电能量极度凝聚的设备,最终从理论层面证明了它的可行性。
在这一套试验装置之中,人工闪电的总能量被浪费了99%还要多,但仅剩下的一点能量的能级却被提升了十倍之多。
证明了可行性,接下来所要做的就是改进了。而改进将从两个方面来进行。
一是提升闪电的总能量,二是提升能级装置的效率。
二级巅峰文明的科技研发能力和制造能力在这一刻完美的体现了出来。工程师和科学家们联合起来,在韩阳的统一主导之下,很快便制造出了新一代的能级提升装置。
这时候,人工闪电的总能量已经无法满足要求。于是试验场地换成了自然环境之中。
地球之上的闪电很显然是无法达到要求的。它的总能量太低了。
于是进行实验的地方便换到了木星之上。
身为整个太阳系质量最高的行星,木星之上拥有冠绝整个太阳系的超强闪电。
庞大的实验基地很快在木星的气体之中建成,之后,通过引雷装置,一道又一道的超强闪电劈到了实验基地之上,又经由一整套复杂的装置,转化成了极为凝聚的电荷,被引导到反应腔之中,作用到了超纯锌片之上。
在这一道比头发丝还要细数万倍,却释放着刺眼光芒的能量的打击之下,这片面积仅有约一平方毫米的超纯锌片瞬间汽化,化作了一团等离子体。
而就在这过程之中,装备在反映腔壁上的无数观测装置,将过程之中的每一步细微变化都捕捉了下来,化作庞大的数据呈现在了科学家与韩阳的面前。
通过这些数据,韩阳将可以还原并搞清楚这一过程之中任何一微秒,甚至于任何一纳秒的变化过程。
研究的结果报告了两个消息,一好一坏。
好消息是,这种模式真的具备达到试验所需能级的潜力。坏消息是,哪怕木星上的闪电是整个太阳系内最强的,它都还是太弱了,无法提供试验所需的能量。
想要依靠这种模式来进行大统一理论的研究的话,人们就必须要寻找更加强大的闪电。
太阳系之中没有,那就只能到太阳系之外去找。
幸好,宇宙之中确实存在一些星体,拥有比木星还要强大的闪电。
次褐矮星。
身为半成品的恒星,它具备远超普通行星的质量,却又无法点燃核聚变,无法变成一颗真正的恒星。
这种半成品恒星,或者说超级行星,其表面温度极低,和普通行星相当,不像真正的恒星那样难以接近。
就算以此刻人类文明的科技实力,都无法在哪怕最小个头的恒星表面着陆。
但次褐矮星当然就不成问题了。
恰好,太阳附近就存在这样的次褐矮星。甚至于,早在许久之前人类文明就派遣出了科考舰队前去研究它。
维斯0855-0714。
整个宇宙所有恒星和半成品恒星之中,它是距离太阳第七近的,距离仅有约7.43光年。
一支庞大的科考舰队再次出发,踏上了前往维斯0855-0714星的旅途。
约二十年时间后,舰队到达。在之前便常驻这里,对这颗半成品恒星展开长期研究的人类科学家的协助之下,科考队成员们立刻投入到了工作状态。
这颗星球具备人们难以想象的狂风和雷暴。一些极端气象,人们甚至根本闻所未闻。
因为这些极端气象,整个太阳系之中都没有出现的条件。
譬如瞬间从数千摄氏度降低到零下二百多摄氏度的剧烈温差,譬如风向的猛然改变,譬如气体密度的骤然变化所营造出的如同大地塌陷一般的效果,又或者每秒钟十几公里的冰雪微粒,乃至于石头一般大小的冰雹的撞击。
就算已经在这里驻扎了上百年时间,对于这颗星球了解极深的长期科研人员,在进入这颗星球的时候都要小心翼翼,丝毫不敢大意。
一旦大意,生命就可能葬送在这里,连尸体都找不回来。
以人类的身体强度,一旦暴露,立刻就会被各种极端气象撕裂成最为微小的微粒。伴随着大气运动,甚至可能遍布整颗星球。这种情况下,说要找回尸体根本就是个笑话。
在这种恶劣到无法想象的环境之中,数万名工程师与科学家开始了实验基地的建造。
用于这座实验基地的材料,其性能要求甚至要比小行星级战舰还高。就算是韩阳出马制造都极为困难。
但在这里,韩阳毫不迟疑的就拿出了上百万吨。且放出了话,要多少给多少,不设上限。
除了这种材料之外,其余一切试验所需全都无条件按照最高级别供给。
相比起突破到三级文明的关键理论,区区一点付出算得了什么。
甚至于这些年之中,因为大规模的大统一理论研究,科研经费的拨付首次超过了军费,占据了文明总财富的2.6%左右。
将整个翼龙产业创造出的所有财富投入进去都不够。
这还没有计算韩阳暗中出马所做的大量工作。
但韩阳认为,这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在这种情况之下,一座比小行星级战舰还要大十几倍的庞大科研基地终于成型。而今天,就是它“下水”的时候。
它是在远离这颗星球的环绕轨道之上建成的。此刻,它要开始降轨,真正进入到这颗星球的厚重气体之中去了。
减速进程已经开启,在星球引力之下,它的轨道慢慢降低。
在仅仅相当于地球大气百分之一密度的气体环境下,因为这颗星球那极高的气体流动速度,科研基地的表层温度便因为摩擦而瞬间攀升到了两千多摄氏度。
极强的电荷和磁场作用之下,它表面还爆发出了噼里啪啦的闪光,如同在放烟花一样。
它仍旧在缓慢的下降。伴随着高度的降低,气体密度也越来越高。
最终,在相当于地球大气压力约162倍的地方,它停了下来,并依靠推进器稳定了自己的身体。
外界一片黑漆漆的,没有任何光芒,如同深海。超高亮度的探照灯都仅能照出去不到百米的距离。
外界是一片如同黑暗深渊一般的场景。有时候还能看到五彩斑斓,泛着妖异光芒的云彩,看到一块块或大或小的冰冷岩石与冰块转眼即逝,看到各种颜色的气体诡异的扭动着,融合着,纠缠着,如同一副抽象画。
就算稳定系统功率已经开到了最大,它仍旧轻微的颤抖着。
同时,科研基地之中的每一样东西,包括人体在内,都时刻承受着高达地球12倍的重力。
一名体重80公斤的人类,在这里的重量会暴涨到接近一吨。
就算每一名得到允许,可以在这座科研基地之中工作的科学家与工程师都经受过不知道多少次基因改造,同时进行过长时间的特训,在这里还有外骨骼装置辅助人体,在这里活动都极为困难。
在这种处境之下,人们开始全面验证这座科考基地的可靠性,并为其最终移动到“雷区”做前置准备工作。
这颗星球的某一个区域具备最为猛烈、最为密集的雷电。那一片区域,被人们称之为雷区。
三天时间过去。第一批人员换班人员出发,乘坐特制飞行器飞离了科考基地,终于摆脱了那如同噩梦一般的超重体验。另一批人员则进入到了科考基地之中,代替了他们的工作。
一批批科研人员来了又走,走了又来,始终维持着科考基地的正常运转。
进行了高达两个月的准备工作,科考基地的主推进器再次点火,开始推动着庞大而沉重的科考基地向着雷区飞行而去。
(本章完)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