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五月下旬的时候,一个惊人的消息传来——河南发生了蝗灾!

蝗灾与水灾、旱灾并称为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天灾,消息传来,整个朝廷都为之震动!

这场蝗灾犹如一场噩梦,飞蝗铺天盖地而来。

虽然官寺迅速张贴告示,动员百姓们齐心协力共同抗灾,就连更卒都派往田中灭蝗。

烟熏火焚、用木板和粗布扑扇等各种方法都用上了,但蝗虫数量众多,难以抵挡它们的进攻。

尽管人们用尽了浑身解数,却依然无法阻止蝗虫的来势汹汹。

这场蝗灾不到十天的时间,就迅速席卷了整个河南颍川郡地区。

所过之处,草木皆枯,庄稼被毁,连长在田埂边的杂草都不剩一株。

要知道,河南可不是一般的地方。

它与河东、河内一起被称为“三河之地”,是近畿之所在。这里的稳定对长安的安全至关重要,绝不能掉以轻心。

一旦三河之地出现问题,长安就会陷入危险之中。

长安得到急报,天子第一时间下旨赈灾,并严禁酤酒,绝酒商买卖。如发现有人以粮食酿酒,皆依法惩办。

赈灾的粮食却不会发到百姓手里,而是熬制成粟粥,每日在城门前发放。

这样的赈济方式,在简诺看来,对于受灾的百姓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

这场灾难的复杂性远非表面所见,它涉及到众多因素,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开仓放粮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天灾一旦降临,其影响往往不会迅速消失,而是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就像这次的蝗灾,不可能一年就消退的。

蝗虫一般伴随着旱灾,它的幼虫喜欢温暖干燥的环境。

第一年旱灾,蝗虫还不会大肆蔓延,但是幼虫的孵化率会显着提高。

第二年,蝗灾蔓延,产卵数量增加……

简诺看着从舞阳传来的急报,忍不住叹息。

通过直播间小伙伴们提供的资料,简诺明白要解决蝗虫,理想的办法,是在尽可能早的阶段,最好虫卵阶段就处理掉。

蝗虫的繁殖力很强,幼虫成长为成虫仅需20天。

若是早一两个月收到信息还能有所补救,现今让她能怎么办呢?

她是不是神仙弟子?她自己能不清楚吗?

蝗虫群可以随风每天飞行150公里,一平方公里的成年蝗虫群每天吞食的食物就相当于3.5万人的口粮。飞过之时就像一团乌云一样,行军方向不定,一天能改变好几次方向。

在短时间内吃完粮食就飞走,就算抓捕蝗虫作为食物,也抓不了几天,蝗虫就飞走完了!

唉,自己立的人设,含泪也要保护好!

面对景帝的问策,简诺整理好思绪缓缓开口道:“现今蝗灾已成,只能想办法补救了!”

看着景帝期盼的眼神,简诺清了清嗓子,“我曾吃过一道师傅带来的珍馐野味,吃过之后恋恋不忘,追问后才知道是烤蝗虫!”

“蝗虫能吃?”景帝激动的询问道。

时下并无蝗不能杀的规矩,只是没有人想着去吃它,毕竟看起来不像是什么好东西,谁知有没有毒?

现代研究显示,蝗虫那可是富含能量、蛋白质、维生素还有矿物质呢!

只是蝗虫可不能生吃,活的蝗虫体内含有氢氰酸,这是一种有毒物质,轻则拉肚子,重则中毒身亡。

简诺回忆片刻后感叹道:“师傅提起过不可生吃,提起吃蝗虫,我和阿翁你一样诧异,只是当时年幼,心中不信,也没记在心上。”

“现今突然想起这一往事,却历历在目,仿佛昨日刚发生过......”

人的名树的影。

虽然景帝心中还是有些疑惑,心中却升起一丝希望,只要吃不死人就行,好歹能活命!

“你去廷尉府安排几个人!”

“唯!”听命的宦官领命而去。

简诺继续道:“犹记得师傅曾说过‘天地万物 相生相克 周而复始 皆有规律可循’,从前年幼不懂其中奥秘,师傅指着草上的蝗虫耐心解释过......”

景帝不由自主的摩挲着手腕上的“仙器”,平复着内心的激动,听着简诺述说。

“蝗虫产卵并不是随意选择一个地方就可以了,它们通常会选择比较潮湿一点的土地......”

“大旱容易导致河流面积萎缩,松软湿润的河床成为蝗虫卵的‘天然温室’......”

“如果当年雨水不多,又逢‘暖冬’,那么蝗虫卵虫卵更容易越冬生存,次年就容易爆发‘蝗灾’......”

“一旦大旱,干旱导致的草木少量且聚集分布,也是蝗灾的诱因之一。”

“大多数的草木就会枯萎,但是,一些地下土壤比较湿润或者是背阴的地方还是会有草木生存的。为了食物,蝗虫们会由独居,被迫变为群居。因为食物的减少,让它们不得不靠拢。”

\"旦大量的蝗虫聚集到一起,再集体产卵,给了后代聚集的机会。再加上蝗虫的卵在相对湿润和高温的环境下,最快21天就能孵化。\"

“在正常的天气条件下,原本没有群居习性的蝗虫们各自生活、互不打扰。所以,就导致了蝗虫的分布比较的散,这种分布给了蝗虫天敌有利的捕猎条件。”

“蝗虫在干旱的季节群居时,会将自己的体色由绿色变为土黄色,而这种颜色与干旱时的环境颜色融为一体,不利于鸟类发觉。”

古代的蝗虫灾害频发,“旱极而蝗”的说法流传很广,景帝知道出现大的旱情以后,就特别容易出现蝗虫灾害,但为什么“旱极而蝗”,没有人像简诺这样明明白白的告诉他,彷如醍醐灌顶。

简诺喝了口加了葱、姜、枣、橘皮、茱萸、盐众多调料品的粥茶,勉强咽了下去,感觉更渴了。

景帝好笑的递上一杯清水,“天地万物 相生相克,不知有何物能克这蝗虫?”

简诺双手接过,谢恩后,抿了两三口,润了润嗓子。

想到直播间小伙伴们提起的“扫蝗鸡”、“扫蝗鸭”、“灭蝗神鸟”,忍住笑意道:“蝗虫自然有诸多天敌!我记得师傅曾提及的柴鸡、麻鸭、粉红椋鸟!”

柴鸡?是什么鸡?

景帝对于鸡的印象只有两种:吃的鸡和斗的鸡。

端上案的鸡只在乎它好不好吃,不会去问它是什么鸡。

斗鸡嘛,以前年少还未踏入长安时,王府里养有青鸡、红鸡、白鸡。

各个英姿雄武,体格健壮,残盘卧而不走,宁死不屈。

从没听说过什么“柴鸡”,难不成是蹲在柴火上的土鸡?

麻鸭又是什么鸭?身上有麻点的鸭子?其他鸭子可以吗?

粉红椋鸟又是什么鸟?

面对景帝的提问,简诺也有些词穷,仔细想想,她在西汉这些年还真没见过活的鸡。

资料上显示被称为“扫蝗战斗鸡”的华北柴鸡,也被称为“土鸡”、“笨鸡”,是北方地区饲养的优质地方鸡种,这种鸡腿细脚大,食量惊人,每天就可以消灭近百只蝗虫。

不过“战斗鸡”只适合在草木低矮地方进行战斗,草木茂盛的地方,就要依靠它们的战友“扫蝗鸭”了。

可是,在西汉时期它叫什么鸡呢?

升级后的直播间居然会吞图片,没有图片,简诺也没法判断。

看着资料上的麻鸭介绍,“鸭毛呈麻褐色带黑斑而得名,体躯狭长,蛇头暴眼,嘴扁颈细,背平腹大,臀部丰满,形似‘琵琶’。”

资料上还提及,比起纪律性较差,还需要人指挥的“战斗鸡”,“扫蝗鸭”几乎不需要怎么训练。

只需有一只领头鸭率领,所有鸭子就能分成几个纵队直扑“战场”。

“扫蝗鸭”在作战过程中,会利用脖颈伸缩捕捉蝗虫,吃得更快也更多,战力十分强悍。

粉红椋鸟形似八哥,但背部及腹部粉红色,因为天生爱吃蝗虫,每天能捕食近200只蝗虫,远超自身体重,是灭蝗鸟类中的“金牌杀手”。

可惜的是资料上记载这种鸟是迁徙性候鸟,冬季栖息在欧洲东部及亚洲中西部,五月便迁徙到中国新疆西部繁衍生息,不会自己筑巢,想了想地图上的位置,唉,不适合啊!

听完简诺的解释,景帝身边自有机灵的宦官去找少府相关人员,根据她提供的信息去找符合条件的鸡、鸭了!

只是不知道能不能找的到,但最起码有了个目标!

两汉时期的政治体制尚未达到高度集中的君主专制程度,各方面的传统和制度尚不成熟,还处于摸索和完善的阶段。

每次宣室殿朝会上,大臣们都会展开激烈的争论和讨论,这也意味着皇帝不能仅凭一己之见来决定一切。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朝廷有一整套规章制度需要遵循,以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需求,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扫蝗鸡”、“扫蝗鸭”虽被神通广大的少府找到了,正在实验中,不知具体效果如何。

总归有了个盼头,众人头顶的阴云总算散去不少。

简诺提及的蝗虫可食用这一消息,在廷尉府的几名犯人验证无毒后,才被官寺张贴告示。

受灾严重的颍川郡乡老力田们接到郡守传来的消息,忍不住想打退堂鼓,想到郡守说的话,大家商议一番后又忍不住鼓起勇气想拼一把!

舞阳公主的大名,在颍川郡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她说出来的话应该不假!

众人一合计,觉得风险不大收益颇高!毕竟朝廷上下都在关注着河南,关注着他们颍川!

“大丈夫死即死耳!”

颍川郡乡老力田们各回本村寨,召集众人齐了,亲自烤了几串蝗虫,当着众乡亲父老的面发表了一些鼓舞人心的话后,在众人或惊讶或恐惧、不忍的目光下,慢慢嚼碎了咽了下去。

静待一刻钟的时间过去,没有任何不适,方才舒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