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看来罗信是早有准备,之前进入到皇宫,在御花园和隆庆帝交流,应该就是为了准备应对此事。
那么,隆庆帝会如何应对此事呢?
实际上非常简单,只要隆庆帝将罗信进入官场内所立下来的一桩桩功劳说出来,满朝文武都要失声。以罗信的功劳,别说的内阁大学士了,便是内阁首辅也足够了,但是如今票数竟然不如张居正?
徐阶立刻求见隆庆帝,但是却被拒绝。让徐阶感觉到山雨欲来。
果然,在第二天早朝,隆庆帝从未有过的咆哮了起来。
罗信那天和隆庆帝说了什么?
他很明确地告诉隆庆帝,再这样下去,你隆庆帝就会变成一个傀儡,完全被徐阶架空。如今那些起复的老臣还没有回来,徐阶就能够在你的眼皮子低下做出这种明目张胆糊弄你的事情,这就是一个彼此试探的过程,陛下你如果想要以后过得舒服一点儿,就必须迎头将徐阶给打压下去,这是对他的敲打。
隆庆帝这段时间过得也非常不如意,原本看着他爹嘉靖帝当皇帝的时候,要风就是风,要雨就是雨。只要一句话出口,没有人敢违背。他感觉自己当了皇上,也会如此。
但是……
事实却不是这样的,他发现自己当了皇帝后,竟然是个人都能够弹劾自己一下,是个人都能够拒绝自己一下,自己之前连赏赐后宫的钱都没有,想要借一点儿都不行。
这是皇帝应该过的日子吗?
最起码不是他想要过的日子。
所以他很憋气,如今听到罗信的事情,心道,这好啊!终于找到一个可以发飙的由头了。便果断地应允了下来。而且还把所有人都赶出了寝宫,自己在里面关上门排练了好几遍。
所以,此时大殿之内都是隆庆帝流畅的咆哮声。“哗啦”一声,将廷推的奏章扔在了徐阶的身上。
“你们想干什么?
你们知道你们在干什么?
罗信斩杀阿拉坦汗和皇台吉的时候,你们这些内阁在哪里?
罗信建立市舶司的时候,你们在哪里?
罗信建立互市的时候,你们在哪里?
就是这样一个能臣,这样一个礼部尚书,结果得到的票数居然比一个户部侍郎少两票。你们谁能够出来给朕解释一下?
给朕解释清楚,为什么多出这两票?这个张居正究竟为大明做出了多少贡献?
朕把江山交给你们,你们却是如此糊弄于朕,简直是尸位素餐,看来内阁需要重新整顿了。”
徐阶神色便是一白,这件事有些超出了他的预料。正如隆庆帝所言,这件事如果公布出去,没有人会觉得罗信不应该进入到内阁,只是一个内阁大学士,罗信的资历和功劳太够了。但是结果却没有进去,而且张居正的票数还比罗信高两票。
这就显示出内阁的龌龊了。
或者是说他徐阶的龌龊了。
将这个结果公布出去,绝对会引起朝野震动,隆庆帝再以这个为由头,绝对可以将自己赶出内阁。
徐阶不由转头狠狠地瞪了高拱一眼,他之前安排的很好,罗信和张居正都不会通过廷推,但是张居正的票数绝对不会超过罗信。但是如今却偏偏超过了,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高拱的人给张居正投票了。
高拱得意的耸耸肩,然后偷偷看了罗信一眼,眼中尽是赞叹。当初罗信找到他,让他安排人给张居正投票,他还很不理解。如今才明白,罗信这招损啊!
“陛下!”趁着隆庆帝咆哮得累了,在那里喘粗气的间隙,高拱毫不犹豫地又补了一刀:“若说罗大人对大明的功劳,就是我这内阁次辅也比不上啊。若不是还需要罗大人成长一段时间,对大明京城内外各方面都熟悉一下,别说一个内阁大学士了,便是让我老头子将位置让给他,他的资格也够了。
所以,老臣也很不理解罗大人为什么票数会这么少。”
隆庆帝的脸色都苍白了,这个时候,他想起来前些日子,罗信去看望他。罗信能够来看望他,隆庆帝还是非常高兴的。虽然他当上了皇帝之后,一颗心便飞了起来,每天在后宫御女。但是,这玩意也不能够天天弄不是?
就隆庆帝那个小体格,绝对的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他心中最信任的就是罗信,而且能够聊得愉快的也只有罗信。最重要的是,他也意识到自己的身体不太好,正想要找罗信,请李时珍来给他开口。所以听到罗信来了,他非常高兴。当罗信说要去御花园走走的时候,他便欣然同意。
在御花园中,罗信和他说过,如今的内阁,徐阶已经占据了七成的力量,高拱不过占两成,剩下的一成被马芳和严纳瓜分。如果等到起复老臣之后,徐阶的实力会进一步扩大,那个时候,内阁就是徐阶的天下,继而朝堂就是徐阶的天下,你隆庆帝就等着被架空吧。
隆庆帝还不相信,他觉得高拱不可能就只有那么点儿实力吧?
在内阁才占两成?
整天咋咋呼呼的,反倒是像他占七成,徐阶占两成。
罗信的话如今仿佛还在他的耳边回响。
“陛下,徐阶必定阻挡我进入内阁,但是他又想张居正进入内阁,所以他便想拉着我和张居正一起通不过廷推,然后由陛下特旨进入内阁。如此我在内阁便先天不足,完全无力阻挡徐阶架空陛下。所以,陛下……”
乾清宫。
隆庆帝坐在龙椅上,目光从高拱的脸上转移到徐阶的脸上。心中叹息了一声,这徐阶还真是尾大不掉啊!
不过如今到也是一个机会。
隆庆帝此时是真的害怕啊,只有过过苦日子的人,才知道好日子的珍贵。他可以想象,自己一旦被徐阶架空,会过的是什么日子。所以,此时在他的心中,罗信必须入阁,因为罗信才是他最信任的人。当初在裕王府的时候,就是罗信帮助他改善了苦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