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宣!”

陆林轩神色一僵,脑袋里又涌现出不好的回忆,勉强挤出一个笑容,“师哥,你先忙吧,我回去了。”

苏铭点点头没说什么,目送她离开,走出大殿门口之时,挺着大肚子的陆林轩与袁天罡擦肩而过。

熟悉的身影,曾经的敌人,如今却变成了师哥的臣子,这样的感觉让陆林轩感到不可思议。

当初他们下山之后,袁天罡带给他们的阴影直到现在还记忆犹深,她很难把那个嚣张霸道,妄图掌控一切的人与现在沉默无声,举止恭敬的袁天罡联系到一起。

陆林轩看了他一眼就收回目光,踩着步子离开了。

走进大殿,袁天罡依旧是恭敬的行礼。“微臣参见陛下。”

“平身吧,不良人又有什么消息了?”

“启禀陛下,蜀国已经派出使者,不日即将抵达洛阳,晋国李嗣源围剿诸多豪强大族,河东很快就会平静。”

“蜀国这么快就下决定?真是出乎朕的意料啊。”苏铭眼里浮现出几分惊讶,历来像这样的大事都是要讨论许久,拖拖拉拉,蜀地思安已久,更加慎重,他以为至少要过半年才会来人。

苏铭思考片刻后,说道,“此事先遮掩消息,务必不能走漏风声,等禁军班师回朝之后,再让他们的使者入朝,这点事,不良人没问题吧?”

想要裹挟大势,朝廷必须自身实力够硬,有了基本盘就有失败后重来的资本,中原连成一片至关重要,相比之下,三国即便是投靠了朝廷。

朝廷也暂时无人可用,只能纳入名义上的统治,而经济军事上的控制更需要长久的潜移默化,就算是赋税上缴,那也是半年以后,于大局根本无用。

总而言之便是,朝廷的官员储备不足,得有个缓冲才行,至少要等这次科举考试过后,朝廷才有人可用。

总不能老是依靠世家豪族的协助统治地方,连官员都是他们的人,这跟割地自治有什么区别?

单单就是蜀国投靠后,苏铭现在连派遣去成都府的官员都未必找的齐。

“没问题,不过也只能拖延一两个月。”

“有一两个月缓冲就好,禁军大战不是一天两天的时间,伸出去的拳头只有收回来才更有威胁。蜀国可以投靠,但得和我们商量着来。”

“双方步调一致,朝廷也能顺利接手蜀地内政,免得出了差错。”相比于与河洛接壤的岐国与晋国,巴蜀之地真的是天高皇帝远,消息传递最少都得半个月以上。

“微臣明白。”袁天罡一下子就明白苏铭的意思,投降归附只需要宣告天下,递交国书,但这样朝廷至少要花半年的时间才能拿到益处。

苏铭的目的是先上车后补票,先派官员过去,掌控蜀国的一些关键部门,最起码要掌握主动权,不能被蜀国裹挟着走。

袁天罡沉声道,“陛下放心,王衍骄奢淫逸,只想安然度日,蜀国官员更无进取之心,只要陛下发话,蜀国官员自会配合。”

这时候,苏铭突然好奇的问道,“袁天罡,我很好奇,蜀国究竟有多少不良人?当初王建带去的十万大军是不是真的背叛了朝廷?”

没有不良人的暗中运作,蜀国不会这么快服软,认清大局,袁天罡敢这么说,自然也是因为不良人已经在蜀地扎根了。

“陛下明鉴,一语中的,当初先帝派王建攻略巴蜀,微臣早已洞悉此人的反叛之意,彼时大唐危如累卵,收复李克用失败,朝廷威严尽丧,朱温更是坐大。”

“一个王建弹指可灭,但杀了他却解决不了大局,十万大军也挡不住朱温,为了让李克用能与朱温抗衡,微臣顺水推舟,暗中引导王建割裂蜀地,断去朱温染指巴蜀的野心。”

果然啊,袁天罡早已经布下了暗棋、

朱温占据中原精华所在,本就兵多粮广,若非河东有地形之胜,早就输的一干二净,要是他再拿下巴蜀,李克用压根就不用玩了。

除了袁天罡天降正义弄死朱温,想不出有什么办法能让他赢,这可比当初北周打赢北齐更难。

李存勖能一战灭梁国,除了他自己够厉害,剩下的主要原因也是朱温自己不争气把梁国祸害的上下离心,乌烟瘴气,后面的朱友珪也不咋地。

很多时候,你能成功有多方面的因素,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除了自己要人和,也要敌人足够争气,能跟你打配合。

就像是近代的运输大队长,物流体系冠绝整个时代,无人可比。

我们的胜利,少不了他的添砖加瓦。

“不良帅果真是用心良苦,朕实在是佩服。”到了现在,苏铭也不得不说一声服。明明一切都安排好了,但凡李星云有点能力,也轮不到他绝境翻盘,他能有今天的一切,很大程度也是因为李星云够配合。

“陛下谬赞,为天下计,不得不为罢了,微臣纵使活得久,也只能修修补补勉强维持局势,私心大于公心,哪里比得上陛下再造山河,重塑乾坤。”

袁天罡的恭维,苏铭早就免疫了,“私心也好,公心也好,只要在做事就行了,未来都是吃朝廷这碗饭,朝廷难,朕也难,大家就都勉为其难吧。”

相比于他的免疫,苏铭现在更想把扮演度刷满早点跑路,奈何这进度就是死死卡在百分之九十,动不了一点。

也许只有一统天下,再造盛唐,才能完成所有的扮演进度。

“好了,闲话就到这里,你先下去忙吧。”

“微臣告退。”

……

禁军的战报隔着旬月就会送往洛阳,其中有喜有忧,有胜有败,岐国那边的将领倒是没什么好说。

龙泉宝藏之后,苏铭把岐国精锐抽调一空,足足筛选出了八千精锐加入洛阳禁军。现在的岐国兵微将寡,能有这么多已经是极限,再多就养不起了。

相比之下,河东抽调了一万尚游刃有余,还能供养数万普通士兵而岐国的将领水平也极其有限,败仗大多都是他们打的。

军演始终是军演,几百年他们在军演上占据中等也改变不了实战能力差的本质,即便他们有老兵精锐,那也是许久未曾经历过大战,除了李文通亲率的军队打了不少胜仗,其余的不堪足用。

而河东的兵马,那才叫真的猛。

石敬瑭就不说了,河东符家几兄弟还有他带来的皇甫遇,安审琦都是猛将,这些人都是在晋梁争霸中成长起来的将军,打一些割据小势力自然不在话下。

在其中,苏铭还看到了一个历史名人,刘知远。

这家伙是后汉的开国君主,跟李克用他们一样,都是依靠河东起家,但现在,他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禁军副将领,只能管一千人。

河东这地方,真是得天独厚,古代近代皆是如此,到了后世才逐渐没落。

禁军当中,苏铭也发现了一个人才,郭威,也是历史上的后周太祖。

好家伙,现在苏铭手下已经集齐了五代十国好几个君主,李嗣源,后唐明宗;石敬瑭,后晋太祖;刘知远,后汉太祖;郭威,后周太祖。

至于宋太祖赵匡胤,现在差不多也已经出生,只是未来他能不能成事,还是两说。

怀着复杂的心思,苏铭很快就看完了战报,同时组建军校的想法也越来越强烈。

这些将领都有明显的地域属性,身上的个人印记非常严重,若不搞军校,未来他们坐大,其他将领连个汤都喝不到。

苏铭可不想以后自己要用并,手下除了河东之将就无人可用,“淮西勋贵”要不得。

不过,军校之事先事前准备,等三国归附之后再顺势提出,划下章程,空有教材而无将官,建立了又有什么用。

领兵的文韬武略可不是在学校就能慢慢学到,很多东西在这个时代都是藏私的,兵书上可不会写。

像是戚继光的《纪效新书》,纵观上千年,也只有他一个写出来了,是别人不会?

都是大将,没有谁比谁差,统兵练兵这些东西都是大同小异,他们不可能不会。

领兵的谋略看悟性,写出来也未必会用,但练兵用兵的方法却是能够通过实践慢慢学习,水到渠成。

但这种东西流传出去,一旦出了事,朝廷怎么办?

历朝历代可是不缺流民造反,不是每个人都像太祖那样开明,直接把屠龙术印刷摆出来让人看。这些东西在这个时候都是不传之秘,很多时候都带进了棺材,连后代都不一定会传。

不急,一切都得慢慢来。

……

洪武二年,正月二十。

万众瞩目的殿试在太极殿上举行,依旧是九十九名进士,世家大族占据名次靠前,但数量上却是比寒门士子少。

这样微妙的变化引起了有心人的注意,但谁都不敢有异议。

至于世家大族的子弟,那更不敢了。

这些天,河东豪强的惨状他们可是知道的清清楚楚,李嗣源在河东是真的下了死手,世家高门的嫡系被他罗织各种罪名。

当地的坞堡,庄园被他洗劫一空,隐匿的人口重新登记造册,工匠和抄出的财产送往朝廷。

有这种人间惨事在前,他们哪敢炸毛,真当朝廷的刀不快啊。

在这乱世,秩序都是空话,朝廷当然是怎么粗暴怎么来,汉朝迁徙豪强,收割财富可没问他们同不同意。

现在是一样的道理,这样的情况下,世家子弟只能夹着尾巴做人,连中举的喜悦都被冲淡了不少。

去年的进士里面,那些世家之人还在集贤殿修书,而参与政务的进士们反倒是有不少脱颖而出。

除了进士之外,也有不少举人秀才在政绩突出,获得了提拔和嘉奖。

当然,这里面也少不了类似于“杨宪治扬”的事,不过没问题,不良人一查就清楚了,锦衣卫的探子比起不良人可是差了不止一点半点。

但凡有这样的例子,剥皮充草没得说,五代以内禁止参加科举。

有本事你试试。

狗屁的不能杀士大夫,杀的就是你们,犯罪了还不能杀,法外开恩也轮不到你们,至少现在是这样。

苏铭可不会把他们惯出毛病,不管以后怎么样,他先列几个典型再说,以后,说什么他也要搞一套《大唐祖训》。

至于“玄武门继承法”这样的“优良传统”就算了,不是好习惯。

新科进士的出炉,让本就喜庆的正月增添了更多欢乐,而武举也落下了帷幕,其中也涌现出了不少人才,虽然看上去长得一般,但体格天赋异禀都是猛将的料子。

文武进士一起东华唱名,游街行走,这一幕倒是让不少武人艳羡不已,像他们这样的丘八,除了打胜仗有过这样的场面,其余时候哪经历过。

更重要的是,他们跟文官站在了同等地位,别的不说,光是这一条就足够让他们兴奋。

这个时代,武人固然显赫,但有时候他们又何尝不羡慕文官能指点江山,运筹帷幄。

文武并列,是苏铭划下的硬线,有了这个基准,未来朝廷的文武势力也不会太失衡,最起码就算是出现了“土木堡”之战,朝廷也能后继有人。

科举之事到此落下帷幕,新科举人和进士,苏铭没有安排他们做官,而是让他们到下面的县衙门观政,学习怎么治理一方。

未来这些人会下放到府县当官,执政一方,而上一任进士中政绩出类拔萃的人则会被破格提拔,调往巴蜀,加强对地方的影响和控制。

最起码,有了这些经历,他们不至于到了外面对基层的事两眼一抹黑,被轻易地糊弄。

……

幽州边境,营帐之中,朝廷派去幽州边境的使者也与契丹人正式会面,双方慢慢磋商互市的税务,争得面红耳赤。

张子凡也顺利交接职务,然后马不停蹄的赶往洛阳。

与此同时,漠北王庭寝宫之内,应天王后述里朵望着手里的信件,美艳的面容上满是复杂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