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苏铭坐在上面,冷眼扫视众人,如果不趁着朝廷体制小,完成改革,等到后面牵一发动全身,再想改,难度不可同日而语。

改组内阁,最大的受益者是皇帝,把宰相权利阉割,将其变成阁臣。

还不等群臣们反应过来,苏铭又抛出了一个重磅消息。

他要再开恩科!

经过这半年以来的磨合,新科的举人和进士进入官府任职,使得朝廷政务运转速度快了不少。

当然,贪污受贿的情况是免不了的。

从古至今,就算是史书上所谓的吏治清明,煌煌盛世,官员贪污受贿的情况也屡见不鲜,根本无法禁绝。

不过,苏铭暂时也管不了,朝廷的监察体系早就形同虚设,能勉强维持运转已经很不错了。

两个消息加在一起,给朝臣们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年初才进行科举,现在又来?

看到朝臣们震惊的神色,苏铭很是满意,要的就是出其不意,李嗣源已经投降,朝廷再无掣肘,他终于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办事。

朝臣们的议论声渐渐停息之后,苏铭继续开口道,“恩科之事,你们加紧去办,务必要在短时间内拿出个章程,至于内阁,此事朕会跟宰相们商议。”

“微臣遵旨!”

朝臣们无可奈何,只能低头领命。

朝会散去后,还没出宫,就看到官道上,他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议论。

今日,天子归来,带给他们的冲击实在是太大了。

先是传国玉玺,然后是废除政事堂,组建内阁,再然后就是剑客,哪一件都是大事,结果苏铭一下子全抖落出来。

李存礼刚要出宫,结果被小黄门拦下,“薛王殿下,陛下召见。”

……

千秋殿。

苏铭换下朝服,坐在御案上批阅奏折,女帝也在一旁辅佐。

这里,李存礼不知道来了多少次,早已轻车熟路。

“微臣参见陛下。”

苏铭放下手中御笔,抬头看了他一眼,“不必多礼,平身吧。”

随后,他又接着道,“今日朝会之事,薛王有何想法?”

“不知,陛下指的是哪件事?”李存礼小心翼翼的问道。

“内阁和恩科。”

这下子,可把李存礼问住了,现在朝堂上只有两个宰相,一个是岐王,一个是晋王,政事堂变成内阁,首先受到影响到的就是他们。

李存礼看了女帝一眼,见她没有表态,整理了一下思路,“陛下,朝廷加恩科,施恩于天下读书人,充实官府人员。微臣以为,此乃一举数得的好事。”

“若无足够官员,待到河东归附,朝廷也无法将其纳入掌控。”

“至于内阁之事,兹事体大,臣不敢妄言。”

自从昨日一见后,李存礼在苏铭面前时越发谨慎,如履薄冰,生怕说错了话。

苏铭淡淡一笑,伸手虚点了他一下,“你倒是滑头,知朕的心思,科举之事,朕打算交给你来办,户部、吏部、工部都会差人配合。”

”朝廷的几座衙门,也是时候多添点新鲜血液。”

科举交给自己来办?

巨大的惊喜,一下子把李存礼砸懵了,这难道就是陛下给自己的嘉奖?

像他这样的孤臣,就怕失去天子的信任,科举之事至关重要,上次还是岐王主办,这次交给自己,足以见陛下的重视和信任。

“微臣定不负陛下信任!”声音里,饱含激动。

哼哼,这么重要的事,陛下都交给我办,李嗣源,你拿什么跟我比?

苏铭倒是不知道李存礼在跟李嗣源较劲,叮嘱道,“朕事先说好,这是件苦差事,容不得半点马虎,你可明白?”

李存礼二话没说,直接应下,“微臣明白。”

苏铭满意的点点头,“行了,你先退下,李嗣源那边,你先替朕盯着。”

“微臣告退。”

待他走后,女帝突然说了一句,“李存礼的变化还真大啊。”

可不是很大?

当初李存礼跟在李嗣源身边,作为礼字门门主,经常做那些上不台面的事,浑身透着股子阴险气息。

哪像现在,官威十足,气场不凡。

女帝响起苏铭刚说的话,又问道,“李嗣源的事你交给他,不会有问题吧?”

苏铭嘴角泛着冷笑,“那家伙是不见棺材不掉泪,先熬熬他,我虽然不杀他,但也不会让他太好过,想安安稳稳退出,哪有这么简单?”

“争霸天下可不是过家家,我可不喜欢河东一夜之间改换门庭那套,先拿他做刀,把河东那些魑魅魍魉清洗一遍再说。”

河东之地,兵家形胜,战略要地,但因为交通封闭,盘踞着大大小小的土霸王,李嗣源虽掌握河东,但有时候也要向这些地头蛇妥协。

毕竟,他只有兵马,没掌握其他生产资料,这些要靠他们出力。

以往,他为了争霸天下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了,现在苏铭横空出世,没有了争霸之心,想必他会很乐意跟这些人好好聊一聊。

无论是军队中的军头,还是地方势力,总要清洗一遍,他才好接手施恩,收拢人心。

这就是帝王心术,坏人你全都做了,好人自然由他来当。

可做完这些,李嗣源就彻底与河东无缘了,算是断绝最后的路,一举数得,何乐而不为?

女帝自然也明白其中道理,似笑非笑的看着他,继续问道,“你打算怎么安置岐国?”

“岐国不是早就投靠朕了?选出精兵,归于禁军,再派遣流官至理,赋税上缴,这样,你觉得如何?”

之前,苏铭想的是建立自己的嫡系军队,但后来想想,从无到有建立一支军队要消耗太多时间。

最快的方法还是学北汉,北周那样,抽调地方精锐,强干弱枝,快速将军权收拢。

这样一来,地方不用再养那么多士兵,可以休养生息,又能避免他们生出野心,不服朝廷管教。

朝廷实力又能在短时间内扩大,也是一举数得。

有时候,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当然,苏铭也不会学赵匡义那套以文御武,凭白消磨军队的心气,堂堂武夫,没了血勇之气,算什么武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