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民国之文豪崛起 > 第451章 【闲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北平,太太家的客厅。

丁文江举着本《独立评论》,拍手赞道:“周先生这句话说得好!日寇能占领我们的领土,却不能奴役我们的精神,只要心是中国心,那么东北始终是中国人的东北!”

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蒋廷黻叹息说:“话讲得虽好,却不能改变东北沦陷的事实。”

丁文江道:“不管如何,周先生这篇文章,对日本政治体系的阐述极有见地,也解释了为何日本内阁会向陆军部妥协。”

二人说话之间,金岳霖也走进客厅。他这次是独自前来,已经跟同居多年的美国女友分手,心中爱慕着已经嫁人的林徽因。

“老金快过来!”蒋廷黻招手道。

金岳霖笑呵呵地问:“你们都聊上了?”

丁文江说:“在聊周先生的文章。”

林徽因端着咖啡过来,笑道:“今天周先生也要来,估计就快到了。”

“真的?”丁文江兴奋道,“我对他可是慕名已久,一直想亲眼见见。”

“谁要见我啊?”门口突然传来周赫煊的声音。

梁思成拍手笑道:“哈哈,说曹操,曹操到!”

周赫煊大步走到客厅,抱拳道:“诸位先生好,我来得有些迟了。”

“不迟,有些人还没到呢,”林徽因问,“明诚是要茶,还是咖啡?”

“茶吧。”周赫煊坐下说。

没过多久,胡适、徐志摩和傅斯年联袂而来,大家纷纷热情问候。

历史上,徐志摩此时应该已经空难逝世了,死在前往北平听林徽因讲座的路上。

周赫煊顺手救了徐志摩一命,他当时人在锦州,无法出席在上海召开的太平洋学术会议。于是拍电报给徐志摩,希望徐志摩代替他在会议上发言。

一边是林徽因的讲座,一边是周赫煊拜托出席会议。徐志摩左思右想,最终还是把老情人放在一边,跑去上海代替周赫煊开会。

结果很快传来北边飞机失事的消息,把徐志摩都吓尿了,后怕得不行,他要坐的就是那架飞机啊。

但有时候,徐志摩又恨不得自己死在那架飞机上,现实太让他痛苦了。

徐志摩身兼两所大学的教授,月薪差不多600元左右,却根本不够陆小曼的挥霍。他甚至都没钱在北平租房子,一直寄住在胡适家里,整天为赚钱而奔波,以前的许多朋友也渐渐疏远。

为了赚钱,徐志摩甚至主动当房产中介,替蒋百里出售上海的房子,只为赚点跑腿钱填债务窟窿那张空难机票是朋友送的,徐志摩可没钱坐飞机。

一个浪漫激情的诗人,生生被逼成房屋中介,可见娶个靠谱老婆的重要性。

两个多月前,冰心在燕大遇到徐志摩,在问起过往的一些事时,徐志摩当场提笔写道:“说什么以往,骷髅的磷光。”

周赫煊看到徐志摩憔悴的样子,也怀疑自己是不是救错人了,或许徐志摩死于空难也是个很好的结局。

“哈哈,大家都在啊,亦农(张奚若)呢?”徐志摩爽朗地笑起来,把烦心事都藏在心里。

林徽因解释说:“亦农今天有事,恐不能来。”

张奚若、徐志摩和金岳霖在美国时就认识,多年的老朋友了,老徐交游还是很广阔的。

“来了,来了,刚把事情办完就来了!”张奚若快步走进客厅。

张奚若是个政治学家,外号“棱角先生”,一辈子说话做事直来直去。他给辛亥革命买过军火,当面痛斥过老蒋搞独裁,也给解放军带过路,保护过京城古建筑,还给新中国起了国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位先生也算是时代的见证者。

张奚若的思想观点很对周赫煊胃口,比如在《全盘(和谐)西化与中国本位》一文中,张奚若主张有选择性的接受西方文化价值。

如今国难当头,太太家的客厅也没心情风花雪月,而是讨论着中日关系和抗战的问题。

胡适首先说:“我算是看明白了,中央和地方都没功夫抗日。九一八事变,还是得靠外交手段解决。”

张奚若可不给胡适面子,当众反驳道:“如何靠外交解决?弱国无外交,所谓外交手段,不过是摇尾乞怜而已。现在的当务之急,该当是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从二人的对话当中,就可以看出他们的性格,胡适偏软,张奚若硬得很。他不服就是干,以后不但怼老蒋,还要骂太祖。

所以到七七事变前夕,面对日寇的步步紧逼,胡适和张奚若做出了完全不同的两种反应。

胡适深感中国的对外无力,害怕华北变成第二个东北,因此主张用热河省换取华北的安宁,他认为中国抗战是没有希望的。而张奚若呢,则大声疾呼要求抗战,而且指名道姓地怼宋哲元(华北当局负责人),导致《独立评论》停刊数月之久。

当然,胡适只是性格软弱,他那颗爱国之心不容置疑。后来淞沪会战破灭了日寇三个月占领中国的野心,顿时让胡适看到抗战希望,从此变成积极的抗战派,还奉劝过汪兆铭等汉奸不要乱来。

此时此刻,胡适和张奚若争吵不休,一个坚持认为应该使用外交手段解决东北问题,一个坚持认为只有奋起抗战才是出路。

林徽因突然问周赫煊:“周先生是什么观点?”

周赫煊苦笑道:“我的观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南京政府和地方军阀怎么看。东北在短期之内,是肯定无法收回的,而日本消化东北也需要时间。鉴于国内混乱的局面,现在能够做的,只能是积极寻求列强帮助。”

“列强哪有好心?”张奚若愤懑道。

周赫煊解释说:“首先是要跟苏联恢复邦交关系,日本人侵占东北,可不仅侵犯了中国领土,还侵吞了苏联的中东路,并且给苏联的远东地区带来极大的军事压力。”

胡适眼睛一亮,笑道:“对,应该和苏联恢复外交,这个办法很好!”

张奚若摇头叹息:“由于苏联的政体原因,一直被欧美列强所忌惮。南京政府又是亲美的,恐怕跟苏联谈不到一起去,最多也就是象征性恢复邦交。”

“联盟当然不可能,但恢复邦交却必须去做,以后世界格局不管如何变幻,中国才有左右腾挪的余地。”周赫煊说。

张奚若点头道:“这话说得对,必须长远打算。”

周赫煊叹气道:“要我说啊,其实希望日本早点全面侵华。不到为难的局面,国人根本无法团结一致。而日本一旦全面侵华,以它的国力,根本无法支撑这么浩大的战争,中国胜利是迟早之事。”

“你疯了?还盼着日本早日全面侵华!”胡适目瞪口呆地看着周赫煊。

其他人也纷纷侧目,只有张奚若默然不语,似乎在思考这个问题的可能性。

北平,太太家的客厅。

丁文江举着本《独立评论》,拍手赞道:“周先生这句话说得好!日寇能占领我们的领土,却不能奴役我们的精神,只要心是中国心,那么东北始终是中国人的东北!”

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蒋廷黻叹息说:“话讲得虽好,却不能改变东北沦陷的事实。”

丁文江道:“不管如何,周先生这篇文章,对日本政治体系的阐述极有见地,也解释了为何日本内阁会向陆军部妥协。”

二人说话之间,金岳霖也走进客厅。他这次是独自前来,已经跟同居多年的美国女友分手,心中爱慕着已经嫁人的林徽因。

“老金快过来!”蒋廷黻招手道。

金岳霖笑呵呵地问:“你们都聊上了?”

丁文江说:“在聊周先生的文章。”

林徽因端着咖啡过来,笑道:“今天周先生也要来,估计就快到了。”

“真的?”丁文江兴奋道,“我对他可是慕名已久,一直想亲眼见见。”

“谁要见我啊?”门口突然传来周赫煊的声音。

梁思成拍手笑道:“哈哈,说曹操,曹操到!”

周赫煊大步走到客厅,抱拳道:“诸位先生好,我来得有些迟了。”

“不迟,有些人还没到呢,”林徽因问,“明诚是要茶,还是咖啡?”

“茶吧。”周赫煊坐下说。

没过多久,胡适、徐志摩和傅斯年联袂而来,大家纷纷热情问候。

历史上,徐志摩此时应该已经空难逝世了,死在前往北平听林徽因讲座的路上。

周赫煊顺手救了徐志摩一命,他当时人在锦州,无法出席在上海召开的太平洋学术会议。于是拍电报给徐志摩,希望徐志摩代替他在会议上发言。

一边是林徽因的讲座,一边是周赫煊拜托出席会议。徐志摩左思右想,最终还是把老情人放在一边,跑去上海代替周赫煊开会。

结果很快传来北边飞机失事的消息,把徐志摩都吓尿了,后怕得不行,他要坐的就是那架飞机啊。

但有时候,徐志摩又恨不得自己死在那架飞机上,现实太让他痛苦了。

徐志摩身兼两所大学的教授,月薪差不多600元左右,却根本不够陆小曼的挥霍。他甚至都没钱在北平租房子,一直寄住在胡适家里,整天为赚钱而奔波,以前的许多朋友也渐渐疏远。

为了赚钱,徐志摩甚至主动当房产中介,替蒋百里出售上海的房子,只为赚点跑腿钱填债务窟窿那张空难机票是朋友送的,徐志摩可没钱坐飞机。

一个浪漫激情的诗人,生生被逼成房屋中介,可见娶个靠谱老婆的重要性。

两个多月前,冰心在燕大遇到徐志摩,在问起过往的一些事时,徐志摩当场提笔写道:“说什么以往,骷髅的磷光。”

周赫煊看到徐志摩憔悴的样子,也怀疑自己是不是救错人了,或许徐志摩死于空难也是个很好的结局。

“哈哈,大家都在啊,亦农(张奚若)呢?”徐志摩爽朗地笑起来,把烦心事都藏在心里。

林徽因解释说:“亦农今天有事,恐不能来。”

张奚若、徐志摩和金岳霖在美国时就认识,多年的老朋友了,老徐交游还是很广阔的。

“来了,来了,刚把事情办完就来了!”张奚若快步走进客厅。

张奚若是个政治学家,外号“棱角先生”,一辈子说话做事直来直去。他给辛亥革命买过军火,当面痛斥过老蒋搞独裁,也给解放军带过路,保护过京城古建筑,还给新中国起了国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位先生也算是时代的见证者。

张奚若的思想观点很对周赫煊胃口,比如在《全盘(和谐)西化与中国本位》一文中,张奚若主张有选择性的接受西方文化价值。

如今国难当头,太太家的客厅也没心情风花雪月,而是讨论着中日关系和抗战的问题。

胡适首先说:“我算是看明白了,中央和地方都没功夫抗日。九一八事变,还是得靠外交手段解决。”

张奚若可不给胡适面子,当众反驳道:“如何靠外交解决?弱国无外交,所谓外交手段,不过是摇尾乞怜而已。现在的当务之急,该当是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从二人的对话当中,就可以看出他们的性格,胡适偏软,张奚若硬得很。他不服就是干,以后不但怼老蒋,还要骂太祖。

所以到七七事变前夕,面对日寇的步步紧逼,胡适和张奚若做出了完全不同的两种反应。

胡适深感中国的对外无力,害怕华北变成第二个东北,因此主张用热河省换取华北的安宁,他认为中国抗战是没有希望的。而张奚若呢,则大声疾呼要求抗战,而且指名道姓地怼宋哲元(华北当局负责人),导致《独立评论》停刊数月之久。

当然,胡适只是性格软弱,他那颗爱国之心不容置疑。后来淞沪会战破灭了日寇三个月占领中国的野心,顿时让胡适看到抗战希望,从此变成积极的抗战派,还奉劝过汪兆铭等汉奸不要乱来。

此时此刻,胡适和张奚若争吵不休,一个坚持认为应该使用外交手段解决东北问题,一个坚持认为只有奋起抗战才是出路。

林徽因突然问周赫煊:“周先生是什么观点?”

周赫煊苦笑道:“我的观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南京政府和地方军阀怎么看。东北在短期之内,是肯定无法收回的,而日本消化东北也需要时间。鉴于国内混乱的局面,现在能够做的,只能是积极寻求列强帮助。”

“列强哪有好心?”张奚若愤懑道。

周赫煊解释说:“首先是要跟苏联恢复邦交关系,日本人侵占东北,可不仅侵犯了中国领土,还侵吞了苏联的中东路,并且给苏联的远东地区带来极大的军事压力。”

胡适眼睛一亮,笑道:“对,应该和苏联恢复外交,这个办法很好!”

张奚若摇头叹息:“由于苏联的政体原因,一直被欧美列强所忌惮。南京政府又是亲美的,恐怕跟苏联谈不到一起去,最多也就是象征性恢复邦交。”

“联盟当然不可能,但恢复邦交却必须去做,以后世界格局不管如何变幻,中国才有左右腾挪的余地。”周赫煊说。

张奚若点头道:“这话说得对,必须长远打算。”

周赫煊叹气道:“要我说啊,其实希望日本早点全面侵华。不到为难的局面,国人根本无法团结一致。而日本一旦全面侵华,以它的国力,根本无法支撑这么浩大的战争,中国胜利是迟早之事。”

“你疯了?还盼着日本早日全面侵华!”胡适目瞪口呆地看着周赫煊。

其他人也纷纷侧目,只有张奚若默然不语,似乎在思考这个问题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