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爷爷万历,开局被我抢了皇位! > 第175章 让不科举的人学西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75章 让不科举的人学西学

“你当初也是从内书堂出来的吧?”

回去的路上,朱由校问向了魏朝。

“是,奴婢八岁就进了宫,学了规矩之后,就到内书堂读书,后来被分配给先皇做伴读,再后来就是给陛下做伴读。”

魏朝连忙回答道。

“你可知朕为何要让他们学习西学?”

朱由校又问。

“陛下是觉得西学有可取之处,不管是平板玻璃还是发条风扇,亦或者是蒸汽机,都是陛下学习了西学之后想出来的。”

“奴婢虽然不懂什么大道理,可看得出来,这些东西都是能改善百姓生活的。”

“若是我大明多了一些如陛下精通西学之人,这样的东西只会越来越多。”

魏朝知道朱由校并不是真的想问他这些话,只是想找人聊聊天。

“说的不错,朕的确是这么想的,可有些人只知道抱着圣贤书不放。”

“他们要是能像海瑞海刚峰那样,真的把书读到心里倒也罢了,可一个个满口的仁义道德,背地里贪污受贿。”

“这样的官员再多,对朝廷,对百姓没有一点好处,还不如王徵这样,学习一些真正有用的东西。”

朱由校的确是想跟魏朝发发牢骚。

“陛下说的是,只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科举取士千百年来都是如此。”

魏朝奉承了一句,接着又解释道。

“是啊,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朱由校点了点头,这一句话道出了科举在社会中根深蒂固的影响力。

如果没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搞什么科学纯粹就是扯淡。

就像王阳明说的,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哪怕是到了后世,考编依旧是很多人的第一选择。

归根结底,无非就是有正式的工作,面子好看,福利待遇好。

在大明朝那就是士农工商,人上人,比后世还要体面。

“若是朕想让这些人多一些,你有什么办法么?”

朱由校沉默了一会,转而看向了魏朝。

“办法自然是有的,既然大多数人选择读圣贤书是为了科举做官,陛下只需要让不需要科举做官的人学西学不就可以了。”

魏朝没想到朱由校平时这么聪明,居然没想到这一层。

“瞧我这脑袋,你说的没错,读书人是为了科举,那就找不需要科举的人,勋贵们暂且不提,那就从宗室开始吧。”

“现在宗室这么多人,朝廷负担太重,无缘无故革除他们的爵位,这也不好。”

“既然如此,那就让他们考核,三次不过,爵位革除!”

朱由校瞬间反应过来,大明现在宗室这么多人,基本上都不是生产,不如给他们找点活干。

这么多人,能出几个科学家,也比历史上被义军、满清给杀了对社会有意义的多。

魏朝听到朱由校这么说,不由的感慨,摊上这位不拿宗室当自家人的皇帝,真是他们的悲哀。

其实也不怪朱由校心这么狠,主要是这些宗室对社会的贡献基本就是负数。

与其如此,还不如培养一些人才出来,至于那些培养不出来的,丢了爵位之后,大不了就让他们去台湾。

对了,台湾。

宗室不少人,饭都吃不上,不如给他们分配一些土地,让他们去台湾。

看来宗室还是有些用的,不但现在可以这样,以后真发现了澳大利亚也可以照此办理。

念头通达之下,朱由校心情好多了,就连脚步也轻快了不少。

自从嘉靖、万历朝,确定了宗室的俸禄总数不变之后,宗室的生活也出现了两极分化。

富裕的比如亲王、郡王们,家里银子堆积如山,穷的领不到俸禄,甚至有人死了都没钱掩埋。

将这些人转移到台湾倒也不是一件坏事,起码可以解决他们的生计。

至于会不会有人宁死也不愿意种地,那就是不是朱由校该考虑的事情了,真要是那样,只能说饿死活该。

朱由校先下令传旨到各地,有宗室愿意到台湾垦荒的,朝廷发放一年的粮食,以及免费提供住宅。

他们耕种的土地,前三年不收税,三年之后每人有四亩的免税额度。

除此之外,朝廷有鉴于宗室不事生产,决定实行考核,今后袭爵之时,凡是考核不通过者,第二年可再考,如此三次之后,考核不通过者,只会保留宗室的身份,不再享有爵位。

前者对于一些爵位高的宗室来说,根本不当一回事,可后者对于所有人都很重要。

哪怕是再贫穷的人,有爵位和没有爵位完全是两个概念。

当然朝廷已经给了宗室很多出路,比如他们可以进入县学读书,让他们参加科考,可以进入武学读书从军。

可之前响应的人并不多,很多人碍于身份和面子,不愿意进入学堂读书。

至于种地,大家抵触倒是没有那么严重,毕竟种地在这年头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

圣旨下发下去之后,关于考核的内容也出炉了,有文物两种可选。

文是四书五经外加九章算术,五是纪效新书,射击、拳脚等。

改革也不能一蹴而就,要一点点的来,一上来就让他们学西学显然不太好,况且也没有那么多人。

先让他们适应考核这件事情,再慢慢的修改考核的内容。

身为宗室的大家长,为了不让宗室这么堕落下去,朱由校真的是操碎了心。

对于朱由校的这些政策,不管是内阁还是礼部都没有提出反对意见,或许文官们也就在限制宗室和武将的权利上,可以轻松的达成一致。

只要文官们达成一致,宗室就没有什么反抗的余地,他们没兵、没权,也就是手里有点钱。

这就是永乐大帝因为削藩靖难之后,削藩的结果。

政令下达之后,朱由校便不再管这些,反正这事短时间看不到成果。

他现在有点想知道,西南剿匪到底进行的如何了。

眼下已经是十月中旬,算算日子,从山东出发的军队此时差不多应该抵达了四川。

也不知道辽东的将士能不能适应云贵川的气候,希望这次剿灭奢崇明叛乱不会像历史上那么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