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莽撞者
黑暗在星空里漫无边际的蔓延开来。
宋博义转过目光来,看见远空庞大的残破星辰仿佛太空垃圾一样在宇宙中飘荡。
在这个没有上、下、左、右这种概念的宇宙世界里,尘埃,仿佛不得落定。
而就在刚刚,他们正调转航向,再次绕过这颗曾经被人类判定为宜居希望的破碎行星,紧接着,他们将再一次路过比邻星,前往距离比邻星一万五千地日距离的那个双星体系。
因为就在刚刚,他们已经成功收缩完了比邻星,也就是这个半人马座α星c的周边辐射范围,并没有任何发现——这要么是比邻星的“老巢”确实不在这一区域,要么就是它们在而宋博义等人并未发现。
但宋博义他们这两艘银色战舰不能停止行动。
因为他们是两艘到处乱撞的“其他文明”战舰。
他们只有显露出恰当的鲁莽才能保证自己的安。
而一个绝对谨慎的人是做不到恰当的鲁莽的。
到了这一刻,宋博义终于有些明白了,为什么苏然要派自己来。
这次的追寻,既需要足够大胆,但也要足够小心,否则,一个不甚,他们就可能直接被比邻星舰队击毁在太空中。
而根据前沿传回的信息,比邻星似乎已经逆向追溯到了他们的第三十次跃迁的位置上……
伴随着距离越远,比邻星舰队所追溯花费的时间也就越长,尤其是宋博义他们在真正跃迁进入比邻星三合星恒星系之前已经做出了不少的布置,做了极大程度的隐藏,比邻星舰队能追踪到新京舰队现在所在的目标星系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事实上,按照新京舰队的计算,比邻星舰队最多能逆向找到宋博义他们两艘银色战舰的第二十次跃迁点,再往后,便不可能了。
得出这样的结论,当然是因为此前交战下,新京舰队对比邻星舰队的文明程度、技术水平都有了一定的预估,或许称不上完准确,但还是能有一定的参考性的。
不过,若比邻星舰队真的追溯到了那种程度,宋博义和许幼阳这里的两艘银色战舰就基本将彻底暴露了身后无人的真实境况了。
因此,留给他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在比邻星这里乱撞一圈,他们便是直接启航,向更远的那两颗恒星行去。
战舰正在黑暗的星空里穿行。
……
同一时刻。
地球。
3月15日。
澳洲,新京舰队总部临时基地。
星野纯夏至今也没能找出那艘正准备面开火的比邻星星辰级战舰到底为什么离开,离开又去了哪里,这对于眼下被困地球的人类来说,似乎是一个无解的谜题。
但无论如何,这件事情带来了积极的影响,自从苍山市一战后,地球上的比邻星十二面体锥形飞船的活跃程度明显降低,这给了人类极大的喘息之机,而在太空中,另一艘刚刚摆脱了月球高维桎梏的比邻星星辰级战舰也迟迟没有动作。
也许它想要做出动作,但条件似乎并不允许。
这些天,哪怕是肉眼也能观察出这艘比邻星星辰级的“不在状态”。
现在天空里只剩下了两轮月亮,其中的一颗是天然的月球,自不必说,而另一艘则是明亮的比邻星战舰,因为距离问题,这两颗体积不同的月亮在地球上观瞧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而这些天,当黑夜笼罩大地,人们肉眼甚至就能观测到,那艘比邻星星辰级战舰的“月亮”时而黑一块,时而黑一片,有时候一个晚上黑的区域和面积都不同。
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答案已相当清晰了。
那艘比邻星星辰级战舰的状态并不好,摆脱桎梏是一方面,它本身似乎严重受损,正在紧张地修复之中,而在华夏方面呈递给星野纯夏的详细数据中记录到,那艘比邻星星辰级战舰甚至还出现过失控下坠的情况,只是因为幅度过小,人类的肉眼很难察觉。
单单从这条消息中就能看出,太空中这艘比邻星星辰级战舰现在的状态已经不止是不好了,而是相当糟糕。
但它要是真的从天空里掉下来,对地球来说只是坏事不是好事。
不过,眼下的情况虽然正在好转,但星野纯夏也没有选择将这些消息公开开去,盲目的乐观和自信并不能帮助人类,甚至有些人也许会将地球外空间比邻星力量的衰弱视为人类反攻的讯号。
但这是不现实的,谁也不知道另一艘比邻星星辰级战舰去了哪里,有可能是奔赴了其他战场,有可能是一个陷阱……
无论如何,局面并未明晰。
……
华夏大地。
京都外。
一排车队正从京都外驶过,车队并不庞大,只寥寥五六台,但都是军车、蒙着灰尘和沿途,碾压过苍凉的大地。
远空中,偶尔有一道掠光呼啸而过,带着刺穿音障的隆隆轰鸣穿越惨淡的天空,眨眼消失在世界的尽头。
那正是掠空而过的比邻星十二面体锥形飞船。
这荒野里的区区几台车十几号人,还远远没有达到能够让它们调转方向过来歼灭的地步。
在这队车队的头部。
沈荣正坐在副驾驶上眺望远端,凝视着那艘比邻星飞船掠空消失在视野的极尽头才缓缓收回目光,在远处废墟般的京都城上远远地眺望一眼,才长长吐出一口气。
他身边的、正在开车的副官道“军长……京都,我们还进去吗?”
沈荣摇摇头“不去了。去也没有意义了。”
那位副官的眼睛微红,咬着牙说道“咱们新京联合军,十几万人,怎么就这样了……这世界……这该死的比邻星人……”
“说这些有什么用?打不过就是打不过。”沈荣道,“这都是什么时代,还以为是以前打不过用命填的时候吗?技术差距之下,多少人都打不过。传我们在这里停一停吧,架好无线电。我们要重新确认汇合点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