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小市民的奋斗 > 第二卷大时代 第180章 上帝是中国人?(再次爆发!求月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卷大时代 第180章 上帝是中国人?(再次爆发!求月票!)

(正如大大们在讨论区说的那样,对于现在的西北而言统一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关内会拖住西北发展的脚步,而西北又需要中央的大义去整合全国的力量。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所以无语一直尽量在两难的选择中寻求一个平衡,谢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小市民的支持和厚爱!PS:求月票!)

辽阔的大西洋上,海面风平浪静,天空上的星星在大海夜色里闪烁,星光映衬在平静的海面上,在这种情况下会让有种犹如置身于神话般的仙境之中的错觉。驶出德国基尔港已经十九天的潜艇编队排成行列缓缓前进,浮在海面上的潜艇犹如海面上的蓝鲸一般,缓速航行。

艇舱内亮着昏暗的橘色灯光,穿着德国海军潜艇兵制服的艇员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工作着,昏暗的橘色灯光意味着现在是夜晚。虽然船员每隔8小时换班轮值,但长时间的远程航行加上潜艇舱室的密闭生活环境,不费功夫就把他们的生理时钟搞乱。因此,潜艇夜航时,舱内灯光调暗,清晨时转亮,好让水兵有昼夜有别的感觉,三餐也有早餐、午餐和晚餐之分,以尽可能的让水兵们在长时间枯燥的航行中有身在陆地的错觉。

“丁!我们现在已经比原定计划超出五天,按照现在的速度,我们的食物恐怕不够支持我们到达阿比让,我们要做好最后四天没有食物、甚至没有淡水的准备。”

趴在海图上再一次计算了所需时间后,面带疲色的马克看着眼前的丁力云用掺杂着生硬的中文的德语问道,目的地在法属象牙海岸的阿比让港,直到十六天前编队突破北海封锁线后,马克才从眼前的丁力云那获知。

正如在离开基尔时马克自信的一般,潜艇队穿越北海封锁线时,虽说惊险万分,但也不过仅只是有惊无险,直正的考验是在通过北海封锁线后的十天中,期间潜艇编队数十次遭遇的英国人反潜编队、拖网渔船,虽说到也是有惊无险。

但为了摆脱那些可谓的英国佬,潜艇编队一次又一次的或是调整航向或是于深海静停,这一切浪费宝贵的燃料、时间。尤其是食物,为了尽可能多的携带燃料和机械备件,艇内的食物被压缩到了最底标准,甚至于仅只准备了海图航程的28天份额,对于远程航行而言,这一切是致命的人,但为了更多的燃料和备件,也只能做出这样的牺牲。

马克的话让丁力云一愣,没想到编队历尽千辛万险走出北大西洋后,刚出佛得角,还未来得急松口气,竟然会碰到这样的问题,而且食物的缺品多达四天。

“马克上尉,我的队员的一日三餐改成两餐,非重体力岗位上改为一干一稀。这样的话省出的食物应该足够支持我们到达阿比让外海接受补给。”

稍做沉思丁力云便用起了过去在特攻编队的老办法,削减食物配给,特攻编队的那几艘美国潜艇吨位小、舱内空间狭窄装载量有限,为了满足远航训练的需求,丁力云不止一次的采用过同样的办法。

“你确定?或许我们可以发报给你们的远洋船队,让他们到几内亚海岸为我们提供补给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马克疑惑的看了眼丁力云开口提出了自己的建意,打破无线电静默、改变预定集合地。

“不行!我们不能担负这样风险,一但打破无线电静默,就有可能增加整个编队的风险,只是四天而已,不是四个月!马克上尉,你负责指挥编队到达中国,其它问题我来负责!”

丁力云一口回绝了马克的建议,在丁力云看来马克的提出不是成功的建议,而是自杀的意见!至少在于警备舰队战舰汇合之前,丁力云绝不会拿这六艘舰队急需的潜艇去冒任何风险。

暮色溶溶,大西洋上的薄雾浮在海面上,潜艇指挥塔上的了望手尽管用着高倍望远镜,但可视距离仍然不高。突然,远处天海一片的边沿入出现了一连串的小黑点,在平静的海面上中时隐时现,了望手随即拿起了电话。

“报告!296方向发现在不明商船队!”值班大副推开艇长室,对室内的两位长官汇报道。

“立即下潜到至潜望镜深度!立即进入作战态度!”

马克毫不迟疑的下达了命令,食物危机被暂时抛到了一旁,遭遇商船队对于潜艇编队而言是一个难得的演练机会,这一次远航是伴存着训练,按照丁力云的要求,当编队到达中国后,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战力。

随着艇内的红灯亮起,原本休息的水兵被纷纷唤起,水兵们急匆匆的返回各自的岗位,准备围猎水面上的商船队,尽管所有人都知道,鱼雷发射管内的鱼雷发射出去的机会非常渺茫,但是仍然像战时一般崩紧了神经。

非洲,有两个著名的海岸,一个是象牙海岸,另一个是黄金海岸,位于几内亚湾象牙海岸,因盛产象牙而知名,几百年来,无数象牙从这里被输送到欧洲制成钢琴键盘以及其它奢侈品,象牙是几百年来法国殖民者唯一从这里带走的东西,尽管代价是无数大象被残杀。

位于几内亚湾沿岸的阿比让港,是这个时代西非最大的港口,也是最为重要的港口,阿比让港始建于1903年,因法国殖民政府把它作为上沃尔特—象牙海岸铁路的终点站,并建立海上现代化码头而兴起。

因为是战时的关系,几乎全世界的商船都在往返于欧洲,阿比让港已不见战前的繁忙,不过尽管如此作为西非最重要的港口,在港内仍可以看到数十条船在此驻港的壮观景象,其中很多商船是古老的帆船,帆船上高大的桅杆显得好不壮观。

因为欧洲宗主国爆发的战争,导致往来于非洲各个殖民地间的蒸气动力货船大都被征用,在非洲几乎每一个港口只剩下了这些老旧的帆船,当然在大多数设施落后的非洲港口,这些吃水浅的帆船甚至比蒸气钢船更为适用。

阿比让外港的天边出现一片乌云时,天还未亮就再次暗了下来,接着狂风夹着大雨铺天盖地的砸了下来,看不见码头了,至少停于港内的商船是不会出现什么危险情况。老天的力量是无法抗拒的,直到一个多小时后雨停风散。

在阿比让港内昨夜刚刚进港的悬挂着五色旗排水量为一万两千吨的“启明号”货船,无疑是这个满是千吨帆船的港口中的巨无霸,至于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整个非洲都找不到排水量过万吨的商船。

天一放晴,朱文便带着鲁道夫船长离开了启明号货船,朝大巴萨姆走去,大巴萨姆是象牙海岸首府所在,新建的西非华商总会就在那。在殖民地身为黄种人的朱文身边跟着一个白人,做起事来总是会方便一些,尽管在这场战争中中国是法国的盟友,但歧视仍然存在,至少在中国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之前。

阿比让港区人很多,就像一个市场,到处都是喧嚷的人群,望不到头的椰林坠着温暖朝阳。路两旁那些野蛮的黑人,向那些刚下船的水手们兜售各种货品———西瓜、椰子、兔子……这些新鲜的果肉往往最受那些水手们的欢迎,毕竟在海上他们根本吃不过新鲜的果肉。

不过最吸引人的那些象牙海岸的妇女,都是裸露着上身的,这一切让自许为君子的朱文感觉非常尴尬,不过这些炭黑般的黑女人显然不会引起朱文的性趣,尽管在朱文已在海上渡过了二十天的禁欲生活。

手握着烟斗的鲁道夫此时完全没有往日的那种绅士模样,反而带着一副饶有兴趣的眼光打量着不断从街上的那些黑女人。

“啧!啧!如果纽约的女人也像这些象牙海岸的女人一样**着上身可就太棒了。朱!你看那个女人,如果她的皮肤再浅一些,最好变成白色,走在纽约!不柏林的街头,每一个绅士都会为她而疯狂!”

“鲁道夫!你这个老色鬼!我说过,如果你再叫我“朱”,我不介意用我的拳头维护我的名誉,亦不在乎别人说我是在欺负一个老人!”

拿着地图的朱文有些愤然的说道,“朱”是鲁道夫对自己的表示亲近的称呼,就像很多德国人叫自己的中国同事、朋友“王”、“刘”一样,但是这种亲近用自己身上显然不合适,甚至让朱文感觉厌恶,这个字和那个字同音。

“朱!难道你不觉得这里像是男人的天堂吗?”

显然朱文警告对鲁道夫而言没有任何意义。不过在进入大巴萨姆后鲁道夫的眼福即随之停了下来,大巴萨姆是白人殖民者的聚居区,这里的一切都如同欧洲一般,街道满是那些打着遮阳伞的小姐、夫人们,鲁道夫收起了先前的那副色狼相,呈现出一副道貌岸然的绅士的模样,不时的冲着那些小姐、夫人们点头致敬。

进了大巴萨姆的两人很快来到了大巴萨姆的象牙市场,象牙海岸最为著名的象牙市场,象牙海岸正因这里而得明,一进象牙市场,鲁道夫的眼前就是一亮,在毫无遮拦的烈日照耀下,白花花的一片象牙,晃得鲁道夫把眼都眯了起来。

“啧啧!你看这里的象牙,尤其是这些艺术品可真漂亮!”

市场上的摊位一个个紧密地挨着,未加工的象牙和象牙工艺品摆得满满地,在这里鲁道夫和朱文可算开了眼界,尽管那些所谓的“工艺品”看似不符合众的审美,但是完全另类的非洲艺术品却让鲁道夫为之赞叹。

象牙尖儿的一端是实心的,一般用来雕刻头像,而更粗的空心的一端,就用来制作笔筒等装饰品,这是象牙市场里最考究艺术水平的商品,有的头像圆润饱满,安详幸福,有的头像却线条硬朗,目光深邃。

最终在走出象牙市场的时候,鲁道夫在港口用美元换的法郎全部变成一堆具有非洲特色的象牙工艺品,即便是朱文也买了数件象牙工艺品,虽然并不欣赏这些工艺品,但回国后作为礼物送给朋友显然是再合适不过。

“我们到了!”

一出象牙市场,朱文就看到一座华式的建筑以及建筑二楼伸出的五色国旗,在建筑外一群黑人正在朝着数十辆CA-10卡上车装着成包的货物,那里便是西北的华商总会,也是华商们在西非唯一的贸易站。

欧洲的战火对于国商而言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整个欧洲陷入了战争之后,为欧洲人垄断的非洲等殖民地的市场,彻底打开了原本紧闭的大门,尽管这些地区大多数国人甚至从不曾听说过,但是却不妨碍他们追逐财富脚步,随着这些商人的脚步,无数的中国商品被中国的远洋船队运到世界的每个角落,西非自然也不例外。

在华商总会的门外正指挥着那些黑人装货的年青人看到走过来的两人,看着其中一人熟悉的黄皮肤、黑头皮,黝黑的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呵呵!先生你好!从国内来的?你们是和启明号一起来的?”

“嗯!我是启明星号的货主朱文,请问陈经理在吗?”

朱文点头说道,显然启明号到港的消息已经在大巴萨姆传来了,也难怪一般万吨货轮来到这个港口,消息被传来倒也不足为奇,就像启明号刚进港时港务官惊讶的表情一般,这里已经太久没有停泊万吨轮了。

“先生,陈经理一直在等着你们,甚至连总督的邀请都回绝了!先生,里面请!”

年青人面带喜色的说道,在转身带路时冲着一旁背着步枪的黑人喊了一声。

“大巴蒂你看着这里,装好车就把这些货给让卢尔先生送去!”

因为华商仅刚涉足非洲的贸易,所在华商在这里的身份通常是批发贸易商,商业网络仍然是依靠那些法国殖民者过去建立的贸易网络,借助法商的网络,华商成功的把中国商品卖到了西非的每个角落。

“先生,陈经理吩咐过你一到就直接上三楼找他。这位先生,请您在这里先休息一下!如果有什么需要的话,请您吩附!”

年青人礼数周全的对进入商会的二人说道。

“鲁道夫,你这里就像到家一样,你随意!”

朱文转身向鲁道夫交待了一句然后在年青人的引领下上了楼。

“只要不超过十天就不会有任何问题,这点你放心,这次你们运来的货物有三成是属于皮埃尔总督,之前皮埃尔总督已经和港务处打过招呼,你们尽管放心,现在虽然是战争时期,但是象牙海岸依然是象牙海岸,战争距离这里太过遥远,总之还是那句话,只要你们需要,西非华商总会一定倾尽全力支持你们。”

没等眼前的这个朱先生挑明来意陈远新即开口许诺道,华商总会是海外华人互助会的一个分支机构,作为西非华商总会的会长,陈远新本人也是调查部的外围人员,尽管不知道朱文等人的来意,既然部里有了指示,那么自己就会倾力配合他们,至于他们来这里是做什么,越少人知道对他们而言越安全。

“呵呵!陈会长,谢谢!”

陈远新的爽直赢得了朱文的好感,以至于朱文在心中考虑着回国后是不是应该向部里推荐联合议会授予眼前的陈远新嘉禾勋章,嘉禾勋章是西北颁授对国家政务著有勋劳之公务员,及对国家社会贡献卓著之非公务员或外籍人士,相当多的实业家都得到了嘉禾勋章,如果一切顺利的话眼前的陈远新无疑将有资格接受嘉禾勋章。

这时的陈远新办公室内的一个简易沙盘吸引了朱文的注意,看着沙盘朱文有些疑惑的看了眼陈远新。

“陈会长这是?”

“呵呵!这只是鄙人的一些狂思妄想而已!阿比让大港!”

陈远新有些不好意思的回答道,这个沙盘里的一切都是自己的梦想。

“哦?阿比让大港!”看着沙盘模型朱文一下来了兴趣。

“朱先生,你看如果这个港口是属于我们的,我一定会在这里修建一条运河。你看就在这,从这里切穿沙嘴,然后开凿了一条长3。2千米、宽至少300米、深至少15米的运河水道,以此沟通了埃布里耶泻湖与几内亚湾,这样远洋海轮就可以直接进入泻湖。埃埃布里耶泻湖有550平方面积,平均水深7-8米,只面要沟通泻湖和几内亚湾,这里就会成中太西洋最好的天然良港。可惜这里是该死的法国佬的地盘!这些法国人占领了这里几百年竟然还不知道自己屁股下面竟然坐着一个天然良港。”

陈远新指着地图对朱文说道,作为一个海外商人陈远新明白良港对于贸易的重要性,初来象牙海岸后,埃布里耶泻湖就吸引了陈远新的注意力,但是一个中国人想在这里投资建港显然不太可能,而且好像也没有这个必要。

“陈先生,你有详细的地图吗?如果的可以的话能不能再将你的计划复制一份给我!”

陈远的那个天然良港吸引了朱文的注意,一直以来调查部外勤特工的一项工作就是收集所驻地区的地理资料,而这处未被发现天然良港无疑更吸引人。

坐在沙发上喝着茶鲁道夫打量着商会内那些忙碌着的中国人,作为中华远洋公司的船长,一年半以来,鲁道夫和启明号到过墨西哥、秘鲁、智利、阿根廷、巴西等南美国家,鲁道夫亲眼见证了在这些国家,中国商品是怎么一点点的用质量和低廉的价格打开这些国家的市场,随之而来的就是设于这些国家的中国商会,这些商会之间都保持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甚至一定程度上鲁道夫觉得商会还有其它的身份,并不纯粹的商业机构。

“中国人的触角已经伸到了全世界的每个角落!”

感慨着在短短两年中,中国商人取得的成就的同时,鲁道夫知道这一切均受益于欧洲的那场战争。当自己的祖国试图用枪炮夺取海外市场的时候,这些中国人竟然不费一枪一弹,利用市场空白,成功占领了这些市场。

“或许上帝真的是中国人!”

想起在纽约看到的新闻中,那些美国人因对中国奇迹般地经济增长而发出的感慨,鲁道夫也不禁心生这种感觉,谁能想到这个在四年前的还是一个农业国的东方国家,在四年后会把那些新颖的工业品卖到全世界?

或许这就是所谓的东方奇迹吧!

在美国历来将新闻界记者称为无冕之王,又将他们视为与政府、国会、最高法院配合行动的“第四集团”。一些美国人曾就美国人的精神状态说过这样诙谐的话:“美国人可以省掉别的一切,只要有面包和报纸就可以生活。”由此可见,美国人和报纸,美国新闻和政治,其关系是何等的密切。

“在战争爆发前的1914年,中国甚至连棉布都需要从国外进口。在战争爆发后的四年后,全美国甚至世界每一家百货公司都可以找到中国商品的身影,中华高级轿车是华尔街巨富们的宠儿……,你家中的那些新颖的家电,身上的时装、火机以及让女人们趋之若鹜的昂贵丝袜、化妆品等等,来自中国商品正在改变着你的生活,同时也在改变着那个古老的东方国家!如果你不愿意相信的话,可以在自己的家中找一下,相信一定可以找到“Made-in-China”的身影,不信你就试试!”

《华盛顿邮报》1918年7月18日的头版中《中国!上帝的最新宠儿?》一文在整个美国引起了轰动,作为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最大、最老的报纸,《华盛顿时报》一直是哥伦比亚特区政客们的与面包一般早餐。

看着报纸的政客们、读者们果然像报纸上说的那样,随意朝周围看了一下,正如要报纸上所料,他们果然在自己家中找到了Made-in-China,有电器、有服装、有玩具、有化妆品,喜好奇迹的美国人这才发现自己竟然无视了这么一个奇迹,一个改变着自己生活的奇迹。

一时之间,在美国的报纸杂志上,对于中国的报道屡见不鲜,在这个充斥着残酷的战讯的时期,美国人更乐意见证一个奇迹,改变着他们生活的奇迹。读者的需求从来都是美国报业的指向标,即然读者们喜欢,美国的报社便纷纷向中国派出了记者,以便得到更多的新闻,毕竟那里的一切就如同神迹一般。

尽管亨利•卢斯仍是耶鲁大学的在校生,但是为了筹集学费,一直在课后担任侍者,同时还是Hotchkiss文学杂志的主编。当两个月前美国流行起关于中国热之后,亨利•卢斯便向多家报社杂志提请资助以特邀记者的身份到中国采访。

“我是在一个叫做登州的小城长大的,我殷切地希望能在某一天回到那个地方,亲眼见证那个古老国家的正在发生的奇迹,并将那里发生的一切如实的报道呈现给美国的读者。”

亨利•卢斯在自荐信中如此写到,最终在骷髅会的朋友的帮助下《华盛顿时报》资助了亨利•卢斯到中国的采访,或许是亨利•卢斯出生在中国并在中国长大的原因说服了报社,而最重要的是他可以说着一口熟练北方官语,在中国长大的他熟知中国的一切。

在得到《华盛顿时报》赞助的三千美元的采访经费之后,亨利•卢斯立即买了一张中国邮轮公司的中等舱船票起程来到了中国,这片阔别达六年之久土地。

“哦!上帝!我看到了未来,这里的一切都是奇迹!”

来到西北的几天里,亨利•卢斯被眼前的这座充满东方韵味的现代化城市惊呆了,以至于只能用这一句话来形容眼前所看到的一切。亨利•卢斯很难想象这座城市在三年前竟然还只是一片荒原,城区内林立的高楼大厦,规划良好生活社区,在城市周围数十公里内以卫星城散布的种类繁多的工业区。

“我的朋友,很难相信,仅仅只用的几年,你们就创造了这个奇迹!相信吗?昨天有新一家工厂投产,只用了三个月!三个月!在美国,他们甚至还在挖着地基!”

亨利•卢斯一边吃着在美国怀念不已的中餐,一边极其夸张的赞叹着几天来在西北的耳闻目睹,并和自己的老朋友沈善修分享着自己的惊讶。

在一家建筑事物所工作的沈善修是亨利•卢斯在芝罘学校那所被称为“苏伊士运河以东最好的英语学校”读书时的校友,在学校时两人并不算熟悉,直到六年前亨利•卢斯只身在前往英国的邮轮上结识后沈善修,两人在邮轮建立彼此间的友谊。

这次来西北采访,亨利•卢斯自然想到自己的这个朋友,在西北工作了一年半的“老西北人”,不过有了朋友的帮助,亨利•卢斯甚至以在中国出生的优势,申请到了B级身份证,在西北的通行要比其它的外国记者更方便。

“我是中国人!”,这是在西北采访的最大优势!

“亨利,在西北有一句名言,我们要像一百年不发生战争那样工作,要像明天可能爆发战争那样做好准备。在西北几乎所有的工作都以战时状态去进行,每一个工地、工厂都采取了一种几乎是24小时工作制,就是机器不歇人休息,轮班倒制度,所以西北的工业也很快地发展起来了。你说的那家工厂是家纺织厂,现在我们只用六个月的时间就建成一座200立方炼铁高炉并投产。如果说这是奇迹的话,我更愿意说这是战时状态创造的奇迹!”

幼年时同学的惊讶让沈善修隐觉一丝自豪,来自外国人的称赞和惊讶是对西北取得的成就的承认,同样是对中国发生巨变的承认。在说话时沈善修的脸上带着浓浓的得意之色,西北的工业速度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奇迹。

战时状态是西北工业的特点,这一切完全受益于司马从后世苏俄在卫国战争时东迁工业中提取的成熟经验。速度!这是当时东迁工厂最根本的要求,当时苏俄东迁的1523家大型企业,其中大半都在西伯利亚以及中亚荒原上重建,并在半年内恢复生产,其中太多的成熟经验值得西北借鉴,这些成熟的经验是西北工厂建设速度的根本保障。

在此之前,建立一家大型机械厂,仅建厂房就需要半年甚至一年,而采用苏俄的战时模式,先标定厂房位置,数十个施工队同时施工,在建厂房的同时夯实厂房地基、铺设厂房地面,随后安装调试机构工厂所需要的一切施工完全是同步进行,二十四小时不间断施工,在厂房建成的同时,工厂已经投入了生产,在生产中重新调试。过去需要两年才能建成的工厂,现在只需要半年,尽管基建投资额因而增加数倍,但提前一年半投产带来的利润,远超过基建增加投资。

“嗯哼!这些我都在报纸上看到过了,你们创了一个全新的模式,甚至于英国、法国、甚至于美国的工业专家都跑到你们这里学习你们的战时建设模式。不过我想他们更想学习的是你们的西北生产模式,西北的工厂的生产效率是美国的十五倍!同样一家工厂、同样的机械,你们的生产效率比美国高出十五倍。我想这才是美国的企业家们要学习的东西!沈,到底是谁发明了现在的这种生产模式?”

亨利•卢斯点头说道,在来中国的邮轮上亨利•卢斯碰到一些从美国来的技术人员,他们到中国是为了学习那个“西北生产模式”,一个全新工业制造模式,他们最常说的说是中国工厂的效率是美国的十五倍。

十五倍是什么意思?难道是中国人体力是美国人的十五倍?如果不是体力,那又是什么?那是因为美国的浪费是中国的十五倍。最大的浪费是人的浪费,智力的浪费。

在西北的工厂之中,在西北工厂的生产流水线上,连材料的运放都完全精确到秒,而且每个工人身边都有一条线,任何一个人发现问题,都可以拉这条线,然后让整个线停下来,然后发起全民性的“改善运动”。

“呵呵!哪!就是他!”

沈善修笑指着餐厅中央悬挂的一副照片说道,在西北在家庭的客厅、公众场合悬挂司马肖像早已经是约定俗成的礼节。

所谓的西北生产模式最初源自一份司马交给西北公司经理穆藕初的《工业生产优化建议》,谁能想到那份建议在经过两年的使用后,竟然成就现在被各国的“西北生产模式”。

当然不会有人知道那份《工业生产优化建议》实际上是源自后世“日本丰田生产模式”因为这个生产模式基本上是衍生于日本丰田公司,所以管理界以丰田来命名此生产模式,它的创始者是大野耐一,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它不是一套理论知识,而是一套实实在在的实战经验。

它的实践准则很简单----就是及时生产与不制造库存!这个道理很简单,但也很重要,所以后世世界上很多企业都将此生产模式奉为法宝,因为它能大大的降低成本与有效提高效率。但真要做应用好它,可不能光说,关键还在于要有足够的耐心与恒心去执行。

而在西北的每一个工厂之中,最不缺少的就是足够的耐心与恒心去执行。流水线与新的生产模式的结合,单动机械与新式刀具的结合,成就了现在西北的工业生产速度,在一些机械零件加工制造上,欧美需要几十分钟,但是在西北只需要几分钟,甚至一分钟。生产效率的提高,严格的生产流程控制,使得西北工厂生产出质量最高、价格更低的产品,而这正是外国人学习的。

“你是说他?是他发明的这一切?”

亨利•卢斯有些惊讶的望着餐厅正墙中央悬挂的照片,很难想象被美国企业界奉为上帝法则的“西北生产模式”竟然出自一个政治家之手,这也太匪夷所思了,如果是真实的话,或许这将是一个轰动美国的大新闻。

诗人、政治家、经济学家、成功的商人!

或许相比于西北以及中国的工业奇迹,他本人更是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奇迹,好像他从来没有接受过专访,如果他接受自己的采访的话,他的传奇般的经历,必定会让全美国为之疯狂,而自己也将会因为这次专访功成名就。

在心下打定注意后,亨利•卢斯笑看着眼前的朋友,自己必须要在他成为总统之前采访他。

“我的朋友,你可以帮我约见他吗?让他接受我的专访。”

沈善修有些不可置信的看着眼前的亨利•卢斯。

“你难道不知道现在他正在忙着什么吗?我……帮你?天!我只是一个建筑师!”(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readnovel。,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