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都市言情 > 村里的女霸王她良田万顷 > 第六百四十六话:终章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兴元八年夏初,许三花顺利生产,次子取名贺清文。

同年中,嫁去江州府方舟任上的贺淑璃传来消息,怀有身孕足两月。

同年底,近八十高寿的路娘一觉睡下之后,就再也没有醒来,去得很是安详。

路娘也算寿终正寝,所以许三花即便是有些难过和伤感,也很快就缓过来了。

路娘生在云氏,葬,也应该葬在云氏,许三花命云风带人扶棺,送路娘回云州府安葬。

这些年,路娘年纪大了,不用做更多的事,也没少跟老胡氏在一起说话摆闲。

她此番去了,老胡氏也难受了好久,颇有些感慨。

人老了,终是要有一死的。

这个道理,老胡氏十分明白,她过了这么几年的好日子,孙子孙女都有出息,重孙重孙女也都健康乖巧,可可爱爱,读书识字,她亲眼看着呢,也满足了。

也不知是因为一番感慨,还是这年的冬天太冷,陆陆续续的大雪小雪就没有听过,一直身体都还不错的老胡氏一下子就病倒了。

这下子可是把全家上下都吓了一跳,许三花更是急得日夜守在病榻旁。

所幸这些年身体补得好,药膳就没停过,在床上躺了半个来月,在除夕之前,老胡氏就好了起来。

如此,众人才算是松了一口气。

老胡氏这一病是缓过来了,但同样在这个冬日病倒的蒋村长却没有挺过去,在除夕之前,就咽了气。

不过他也是笑着去的,他也算高寿了,只可惜,还是没挨过明年七十大寿,但是也够了。

咽气之前,蒋村长还来得及好好生生的看过了自己的后人。

老钟氏身体一直不好,三年前就去了。

围在病床边的,就是儿子蒋大平和儿媳朱氏,大孙子蒋承祖和大孙媳刘氏,二孙子蒋承志和二孙媳冯氏,以及重孙和重孙女们。

蒋村长是半夜咽的气,第二日一早灵堂摆起来,村里各家各户就挨个去吊唁。

丧事不过年,看好的日子也就在年前,将人送上山好生安葬了之后,离除夕,也就两天了。

今年冬天,村里好多老人都没有熬过去,都是老胡氏他们这一辈的,这么多丧事走下来,今年这个除夕,也难得的,过得没有那么热闹。

老人走了,还有一个又一个的孩子降生,这就是生命的传承,生生不息。

正月十五之后,村里的学堂开学,新入学的孩童又是满满两个班,将去年底结业的学生空漏补得是满满当当。

二月县试,学堂第一批的算是读书可以的所以被留下来接着学习四书五经的学生,一连参加了二十八个。

县试放榜,二十八个里过了二十二个,这可是大喜事。

四月府试,二十二个学生继续下场,二十二个全部取中,皆可称童生。

消息一传回来,十里八村的都沸腾了,虽说许家学堂至今已经六年余,但这却是许家学堂参加科举考试的第一批学生。

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自然值得高兴。

毕竟,这些学生都是庄户家的孩子,从启蒙至今最久的也才六年,头回下场,能有这个成绩,怎么不叫人高兴?

八月正好是三年两次的院试,二十二个童生继续下场,取中秀才一人。

二十二取一,是很少,但秀才难考,有多少人考一辈子都考不过秀才的?

此番许家学堂的学子初次下场,一路从县试到院试,考中童生二十二人,考中秀才一人,也足以叫整个淮安县轰动的了。

这个许家学堂,厉害啊!

上学堂哪里不是上啊?想要科举的,一时间都想往许家学堂来求学。

可惜,许家学堂地方有限,先生有限,只招十里八村的孩子们,不招镇上之外的人。

如此,尽管有些遗憾,但许家学堂的名头就算是盛起来了。

兴元十年,二月县试,许家学堂继续报名,下场三十个,榜上有名一多半。

四月府试,成功取中童生的一共十五人,其中正好就有十岁的贺秉文,且是以第一名案首的好成绩,从县试到府试,高歌猛进的。

他本就是下场试一试,感受感受而已,且没想到能取得这么一个好成绩。

十岁的童生,十岁的县试府试两案首,足以叫众人仰望膜拜。

他虽一直在学堂进学,但又有贺璋每天单独讲学,学识早就高过童生考试的度,他能考中,先生们都不奇怪。

同年八月乡试,在学堂沉淀三年的蒋承祖再度下场,顺利取中举人,成绩喜人。

次年县试府试,许家学堂的学生继续有学生下场,照样出尽了风头。

而入京参加春闱的蒋承祖也顺利考中了进士,虽是二甲末名,但也足以叫人羡慕万分。

同年八月院试,许家学堂取中秀才的一共二十七人!

其中,自然包括照旧又是案首的贺秉文,一连三案首,甫不过十一岁。

但世人知道他出自贺氏,曾祖乃帝师,一门都是高官,惊叹之余也不奇怪。

如此一来,许家学堂的名头更甚,有许多人家带着孩子跪在学堂门口只求进入学堂求学。

先生不收,还不肯走。

求学之心,值得敬佩,新上任不过两年的村长蒋大平为此不得不找许三花和贺璋商量对策。

许三花手里如今不差银子,从去年有外头人想入许家学堂,她就一直再琢磨这个问题,眼下和贺璋已经商量过了。

于是,立马请泥匠队,扩建学堂,而贺璋又专门聘请回来好几个学识过人德才兼备的先生。

泥匠队请的自然还是周老五那一支,周老五年纪大了,已经退了下来,领头人就是他儿子带着他孙子,这些年下来,队伍壮大,十里八村的谁家建新房子都请他们。

人多力量大,又加紧赶工,所以速度很快,不过年底,就完全竣工了。

兴元十二年正月十五,许家学堂开学,除了十里八村的孩子,还有不少外来的学生,十几二十岁的都有。

学堂经过扩建再翻修,将响水滩那一片都给占了,由贺璋亲自画的图纸,里头除了教舍数间,还有宿舍,和好几处休闲的地方。

远远望着,宏伟壮观得很。

山门处还有巨大的一块山石,上刻的许家学堂四个大字龙飞凤舞,大气磅礴。

至此,这个终有一日会闻名大江南北的许家学堂正式拉开了帷幕。

在今后的很多很多年,来此求学的学子数不胜数,络绎不绝,其中不乏千里迢迢闻名而来。

而从这个学堂走出去的,有各行各业的精业。

于科举一途,止步最低的也是秀才。

往上,举人进士,多如牛毛,做官的更是不知凡几。

其中,最厉害最出名的,就是三元及第,先入翰林,后入文渊阁的五阁老之首历经三朝辅佐三任帝王的大学士贺秉文,士林人称“儋仲先生”,琴棋书画皆称一绝,闻名于世。

其二,便是于十万敌军中取敌军将领首级,斩西戎六十八铁骑于马下,人称“黑旋风”的常胜大将军贺清文。

世人皆知,许家学堂不但收男学生,也收女学生。

男学生有闻名遐迩的,女学生,自然也有。

其中,最出名最厉害的,当是武林第一盟主,后嫁镇南王次子,江湖人称“红衣女侠”的云蓁蓁。

在西戎犯边,大兵压境,来势汹汹,民不聊生之时,率江湖各大门派和朝廷大军一起抵抗西戎大军,打得西戎十万大军丢盔卸甲,不战而逃。

后又与常胜大将军一起,追击西戎大军,一路直捣黄龙,彻底灭了西戎国。

这世间,便再也没了西戎。

此一战,载于史书,后世相传。

其二,便是出身普通,却一路坐上了皇后的宝座,先后为昭元帝诞下四子三女,在昭元帝驾崩以后,垂帘听政,同贺阁老一起扶持年仅六岁的幼帝,匡扶国本,使国泰民安,史称“一代贤后”的许思瑶。

这都是其中最出名的,还有很多很多的,他们皆出自许家学堂。

这一切,就注定许家学堂这四个字在历史的长河里永远的会留下浓重的墨笔。

而一手创建许家学堂且把他们传承下去的许三花和贺璋,也在历史上留有名字,在许家学堂厚厚的一本学堂志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岁月变迁,谁也不能改变。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来回回的更迭,南山脚下和孤山脚下的两座大宅子一点一点的被岁月沉淀。

不知多少年过去了,学堂里的读书声不曾改变的,依旧响亮,彰显着蓬勃生机。

西院的花圃前,两把躺椅上各躺着一个老人,他们白发苍苍,满脸皱纹,却依稀看得出来年轻时候的风华。

墙角的新芽奋力的从泥土里挣扎着冒出头来,崭新的生命投入世间的怀抱。

“又是一年了啊,我已经七十五岁了,活的太久,太久了。”

“能有我久?我已经八十四岁了。”

两位老人相视一笑。

太阳笼罩在他们的身上,鸟儿停在他们身下,清风徐来,岁月静好。

全文完。